思科、IBM、甲骨文、Uber相繼裁員,寒冬將至?

思科、IBM、甲骨文、Uber相繼裁員,寒冬將至?

小探聽說思科(Cisco)中國又大裁員?

思科、IBM、甲骨文、Uber相繼裁員,寒冬將至?

(截圖自網絡)

不過,就在這則新聞被刷屏的同時還真相未明的時候,唯一可以確認的是:

Cisco已經向加州監管部門提交了文件,該公司裁減硅谷近500個工作職位。

其實,除了老牌巨頭思科之外,IBM、Oracle等企業,此前裁員新聞也不斷湧現:

“今年6月,我被 IBM 裁了……我從 2010 年起就在 IBM 工作了,這家公司是它們 1987 年就收購的一家公司。”

“我總是得到很好的評價,我得到了一個月遣散費,我懷疑我的辭退跟年齡有關……”

在thelayoff.com (裁員網)上,IBM 裁員的帖子隨處可見像 61歲、60歲、57歲等兩個月被裁掉的員工。這些員工的表現,卻並非是“差生”。

思科、IBM、甲骨文、Uber相繼裁員,寒冬將至?

知名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 本月發佈報告稱,今年到目前為止,美國科技和媒體公司裁員人數遠遠超過 2018 年同期。

從 IBM 高達 1700 人,到甲骨文的900人,乃至新上市的 Uber 都裁掉了 400 人,6 月裁員最多的 10 家公司中,有 7 家都屬於科技企業。

莫非是互聯網又要遭遇下一個寒冬了嗎?今天硅谷洞察就來說說,到底這些企業裁員背後的原因為何。

思科、IBM、甲骨文、Uber相繼裁員,寒冬將至?

(6月在科技和媒體行業裁員總數最多的十家公司,來源:The Information)

IBM:

對雲業務重組從而影響裁員

從總的裁員人數來看,無疑IBM 這個藍色巨頭裁員人數是最多的,今年 6 月整體裁員人數高達 1700 人。據消息人士稱,這次高達 1700 名的裁員人數將佔員工總數的 0.5%,這意味著IBM 的員工總數已達到 340000 人。

到底IBM 如此廣泛裁員的原因是什麼呢?眾說紛紜,但從匿名員工、公司官方的說法來看,

無疑跟雲業務重組有關。

“因為IBM 沒有投資自己的雲技術,也沒有傾聽或關注市場對雲消費模式的需求。這是降低成本以實現回報目標。” 這是某位匿名員工在 IBM 相關裁員的帖子下面,對IBM 的裁員原因進行了推測。這裡指的是 IBM 前一陣子完成的對 Red Hat 雲業務的收購。

思科、IBM、甲骨文、Uber相繼裁員,寒冬將至?

(圖自IBM Developer網站,版權屬於原作者)

就在今年7 月 9 日,IBM 以每股現金 190 美元,完成對紅帽所有已發行和流通在外普通股的收購交易,總股本價值約 340 億美元。其實,去年 10 月時,IBM就已經對外宣佈將收購 Linux 巨頭 Red Hat。

這次收購意味著什麼呢?

有評論指出是“相互療傷,抱團求生。

對於IBM 而言,Red Hat 背後的 Linux 和其它軟件資產代表了向企業軟件開發商銷售產品的機會,以及可以為 IBM 帶來混合雲的整合能力,這些開發商或許主要正在IBM 的老對手如AWS 和 Azure 等雲計算平臺以及內部數據中心上構建應用程序的。因此,收購 Red Hat,將有望為 IBM 在雲計算領域開拓出新的市場機會。

用最近的電話會議上,IBM首席財務官 Jim Kavanaugh 表態“公司正在剝離無利可圖的業務線,並‘重新混合’其員工隊伍,專注於高增長領域。”

諸多外媒媒體一眾推測都是,

這個高增長領域就是:

畢竟相較於其他對手而言,IBM 已經處於落後了。Gartner今年 7 月最新報告顯示,IBM 2018年在雲的市場份額,僅為 1.8%,遠落後於亞馬遜、微軟乃至谷歌。

思科、IBM、甲骨文、Uber相繼裁員,寒冬將至?

Oracle中國大裁員:

業務轉移東南亞?

“自2019年3月以來,每月都有小規模的裁員,你應該明白,這種情況將持續到可預見的未來”。

“Oracle在解僱員工方面非常公平和慷慨。你有 30 天的工資來找到一個新的職位加上一個慷慨的遣散費”。

在thelayoff.com 裁員網上提到 Oracle(甲骨文)裁員的消息並不少,但硅谷洞察發現,並沒有具體分析原因。

Oracle在美國地區的裁員,真正開始的一波是發生在今年 3 月,“當時整個公司的削減都發生在甲骨文的雲業務領域。” (從上表 Gartner 的數據也可以看出,Oracle的雲業務甚至市場份額小於 IBM,因此也沒有出現在榜單上。)Business Insider 引用一位匿名人士稱:Oracle 雲管理團隊在甲骨文的硅谷總部裁員了43 人。

不過,這個雲業務具體指的是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屬於基礎架構雲計算方面的業務,這也是 Oracle 希望與 AWS、微軟 Azure 和谷歌雲等展開競爭的業務。但正如GeekWire 指出,Oracle 似乎並沒有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取得任何明顯進展。

如果說相較於國外地區的裁員,甲骨文的中國區裁員事件則是此前的熱聞了。

今年5 月,甲骨文傳出全面關閉北京研發中心,通過削減北京辦事處員工,以及在南京、大連、深圳等多地員工的裁員,甲骨文在中國高達 1600 個工作崗位將計劃被削減。當然,這並不是一次性裁減,第二輪裁員計劃在7 月完成(所以讀者中有受影響的小夥伴嗎?)。

中國區裁員的原因據多家國內媒體報道指出,甲骨文的業務業績不理想是原因之一,相關業務可能要轉移到東南亞。而甲骨文中國的官方表示是:是對現有研發模式的調整,“為中國客戶提供最佳的雲服務”。但這在不少員工看來,

裁員理由並不清晰,而且通知時間太短,因此也曾引發了抗議事件。

按Garner 2018年對亞太地區雲計算市場份額排名顯示,前三的分別為阿里雲、亞馬遜和微軟,甲骨文並未上榜。

思科、IBM、甲骨文、Uber相繼裁員,寒冬將至?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甲骨文並不是唯一一家重塑自身在雲領域形象、並削減員工的傳統科技公司,

例如 Oracle 的老對手SAP 最近也有裁員,上文說到的 IBM 也在進行裁員。

那麼,Oracle會繼續大裁員嗎?此前 Oracle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 Larry Ellison 已經非常清楚地表明, Oracle 業務的某些部分將會消失,像內部一些基礎和傳統產品將繼續得到支持,但不會有什麼大的裁員,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緩慢下降。

有意思的是,甲骨文裁員板塊上,有一位匿名人士從2016 年起就每週更新非官方的裁員數據,但

從 2016 年起,甲骨文的公司員工總數幾乎沒有太大波動。

思科、IBM、甲骨文、Uber相繼裁員,寒冬將至?

不過,儘管思科中國大裁員的消息仍未證實,但可以證實的是,其最新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它在亞太、日本和大中華區的銷售額下降了4%,無疑像這樣的老牌巨頭,在全球任何地區業務發展是否順利,都會影響到其人員安排。

Uber 裁員:

任務重疊,無法快速行動

看完這幾家老牌巨頭之後,再來看看備受關注的新上市巨頭——Uber。

如果說,Uber今年第二季度創下最大虧損讓人震驚之外,此前一下子裁掉了 1/3 營銷團隊的新聞也是引起了不少關注。因為 Uber 減員前整個營銷團隊擁有約 1200 名員工,一下子400 餘人被裁。

當然,這不僅僅是在美國,而是在全球,全球75 個辦事處都有可能涉及解僱(不過,中國辦事處應該不涉及了吧……) Uber 今年 3 月曾有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員工總數為 24494 人,近一半在美國。

“我一直聽說我們有太多人的任務重疊”

,準備領導 Uber 新營銷團隊的Jill Hazelbaker 在公司的一封內部電子郵件中寫道, “這意味著我們沒有快速行動或提供業務所需的結果”。據福布斯中國報道,JillHazelbaker 曾是 Uber 內部負責政策和溝通的高級副總裁,現在將領導營銷團隊。

除了Hazelbaker 之外,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 也在發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說,裁員旨在集中公司的營銷工作。

這意味著官方已表示該公司將在內部宣佈重組營銷團隊。

不僅僅是高層,即使在Uber 內部員工方面,也表達出對營銷團隊的不滿:在一家市場營銷調查(Marketing’s Pulse Survey)結果中顯示,營銷團隊在該公司任何團隊中得分最低。

不過裁員新聞已經不是Uber 當下最需要擔心的了,因為 8 月 8 日,Uber更大的考驗已經板上釘釘了,當 Uber 公佈第一季度業績時,人們發現,該公司的增長速度達到了多年來的最低點,虧損超過 10 億美元,但殊不知第二季度虧損,總額竟然高達52 億美元!就算扣除了跟 IPO 相關的補償費用(stock-based compensation expense)之外,本季度虧損也超過了 13 億美元。

縱觀整個Uber 上市過程中,Uber 始終面臨著華爾街對其能否盈利的諸多質疑,難怪裁員網站上,諸多匿名的回答是“Uber 太想要討好華爾街了。” 但其 CEO 無疑對自己的團隊保有十足信息,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他指出:

Uber 的乘車業務和送餐業務,都在長期有潛力成為一項壯觀的事業(aspectacular business)。

那麼,此次Uber 營銷團隊的裁員是否會影響工程師團隊呢?聽到 Uber 裁員後,工程師是否還願意加入 Uber 呢?

同為職場匿名軟件Blind 上關於前一個問題的答覆幾乎是否定的,後一條的答覆幾乎都是肯定的。一位 Uber 內部的工程師甚至跳出來說“即使一個團隊被關閉了,也沒有見過有工程師被裁員,因為工程師很容易被重新分配(到其他組)”。(這年頭,還是有技術傍身好啊……)

硅谷的就業數據依舊好看

就在大家關心從老牌巨頭到新上市巨頭都紛紛裁員時,是意味著互聯網的寒冬將近嗎?硅谷洞察特意找來了美國勞工部的失業數據,數據顯示:無論是美國全國還是舊金山硅谷地區,

失業率的數字都比去年要好看。

思科、IBM、甲骨文、Uber相繼裁員,寒冬將至?

從上圖可以看出,眾多科技巨頭所在的聖馬刁郡(SanMateo County),失業率降到新低 1.7,比去年同期的 1.9 更低。這意味著,適齡的勞動力當中,想要尋求工作的 100 個勞動力,可能只有 1.7個人找不到工作。同時期,全美的失業率是 3.4,是聖馬刁郡的一倍,但這對於美國曆年數據來說,同樣是創下新低的。

如果從整個舊金山地區來看的話,失業率為2.2,同樣比去年同時期 2.4 低。

而且,根據美國勞工局統計數據預測,今年7 月將創造約 16 萬 4000 個就業崗位,全美失業率預計維持在 3.7%。主要增加就業崗位的行業包括:專業和技術服務(professional andtechnical services)在第一位,其次是醫療保健、社會援助和金融等。

分析三家近期裁員較多的企業也可以發現,更多是屬於業務重組範圍,希望往更有利潤的業務部門發力。那麼,典型的科技巨頭像蘋果、谷歌、Facebook等情況又如何呢?

硅谷洞察發現,在thelayoff.com 上,關於谷歌最新動態都已經是 2 個月前了,但並沒有提到裁員,而是提到了谷歌雲部門的工資似乎減少了,主要減少的是在銷售和客戶工程師(customerengineer)方面。

Facebook的最新裁員動態同樣是數月前才有人發文了,不過這是關於 11 位高管在今年 3 月的集體離開,相較之下更讓人矚目。這批從 Facebook 離職的高管包括WhatsApp 首席執行官Chris Daniels,Instagram聯合創始人 Kevin Systrom 和 Mike Krieger 以及首席安全官Alex Stamos 等,當然,這又是另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了。

本文轉載自硅谷洞察(微信ID:guigudiyixian)(https://mp.weixin.qq.com/s/C8Tlgf4ncJNhYDT9k_M1Vw)

————————

轉自:硅谷洞察

金元浦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類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博導

“元浦說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創辦。目標在於速遞文化信息、傳播深度思考、彙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和學術精英,搭建產學研的合作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