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大娘娘太后劉娥垂簾聽政,身穿黃袍卻不篡位,奸後賢后?

清平樂大粒只看了兩集,如此草草便斷定太后劉娥的好壞未免太過草率,不過從劇中不難看出劉娥對於權勢熱衷卻不過分,那麼這樣一位與漢朝呂后、唐朝武后並稱的大娘娘究竟有何面目。

清平樂:大娘娘太后劉娥垂簾聽政,身穿黃袍卻不篡位,奸後賢后?

事實上,民間傳說對於太后劉娥是持反對意見的,不過宋仁宗、司馬光、范仲淹這些當時的君臣卻高度評價劉娥,且是在劉娥駕鶴西去以後仍有的褒揚,而非在世時迫於勢力的獻媚。

大娘娘太后劉娥垂簾聽政

宋真宗後期,官家趙恆由於身體抱恙難以主持朝堂中的軍國大事,可別以為皇帝的差事就是一個輕輕鬆鬆的 “活計”,想要當一個不太昏庸的普普通通皇帝,工作量就如山一般的重。劉娥是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冊封為皇后的,晚年的趙恆沉迷於迷信以“祥瑞”粉飾太平,與“五鬼”寵臣發動了“一國君臣如病狂”的“天書運動”,大宋的官家已近乎癲狂,大權自然就落到了劉娥的手中。

清平樂:大娘娘太后劉娥垂簾聽政,身穿黃袍卻不篡位,奸後賢后?

事實上,劉娥的一大功勞便是廢除了“天書運動”——勞民傷財且毫無意義。宋真宗駕鶴西去,軍國大事自然由皇太后劉娥處置,輔助當時還只是“幼衝”12歲的趙禎。自此,劉娥便開始了十一年的垂簾聽政之路,小皇帝趙禎在左邊,皇太后劉娥坐在右邊,身前則是一席珠簾。

垂簾聽政一詞出自於《舊唐書·高宗紀下》,當時也是由於唐高宗李治身體不適,因此政事的處理權便轉交給了天后武則天。自從宰相上官儀被武則天誅殺以後,天后便開始了垂簾聽政,不過位置與劉娥不同,武則天是坐在御座的後邊。以後,垂簾聽政便成了女後當權執政的代名詞,慈禧便是最後一位,也是最不受待見的老婆姨。

清平樂:大娘娘太后劉娥垂簾聽政,身穿黃袍卻不篡位,奸後賢后?

身穿黃袍卻不篡位

劉娥第一次身穿帝王的龍袍是在天聖二年(1024年),此時皇太后的位置已經坐了兩年多時間,也得到了尊號應元崇德仁壽慈聖皇太后。垂簾聽政久了,劉娥也有了異心,不過朝臣曾回她“(武則天)唐之後人,差一點兒就斷送了大唐的江山社稷”,更何況劉娥出身卑微,當然也有本人的原因。因此,在諸多臣公的暗示下,劉娥明確表示不會做錯事。

清平樂:大娘娘太后劉娥垂簾聽政,身穿黃袍卻不篡位,奸後賢后?

此後,明道二年(1033年)劉娥最後一次身穿龍袍去宋朝太廟祭祀趙家祖宗,不過也是做了一番限制,如少了男性帝王佩劍。這一年,也是劉娥的最後一年,死後以後服入殮。

事實上,民間之所以不待見太后劉娥並非是垂簾聽政,本質上劉娥的行政處置能力是不錯的,對於國生民計的支持力度也是最大的。這裡邊,應該是國人們的樸質善良的感動,《狸貓換太子》的流傳賺盡了人們的眼淚,同情李宸妃的同時避免就要厭惡劉娥。

清平樂:大娘娘太后劉娥垂簾聽政,身穿黃袍卻不篡位,奸後賢后?

但就劉娥的為人處事來說,應當大體來說是值得稱頌的,後世文人也稱讚道“有呂后之才,無呂后之惡”,就連同時代的宋仁宗、司馬光、范仲淹在事後回憶時也帶著尊崇之意,要是真是奸後哪能得到如此誇讚。

宋仁宗趙禎知曉自己身世後昭告天下,不免對劉娥有著怨恨,可是當知悉劉娥以後禮厚葬了生母李氏,趙禎一下子淚奔了,在劉娥靈柩前焚香祭拜,哭著說:“自今以後,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清平樂:大娘娘太后劉娥垂簾聽政,身穿黃袍卻不篡位,奸後賢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