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里的大文章——从“电子号”说起(四)

随着美国和新西兰联合研制的“电子号”小型运载火箭和美国与澳大利亚联合开发的“高超音速导弹”的发射,低成本小型运载火箭和小型弹道导弹的发展也许会掀开全新的一页。从目前的情形看,如果“电子号”小型运载火箭的后续发射能够继续且稳定地取得成功,那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可能会放弃在探空火箭的基础上研制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的想法,转而研制类似“电子号”那样的液氧煤油燃料小型运载火箭,毕竟“电子号”属于无污染的液氧煤油燃料小型火箭,且运力也颇为可观。

小火箭里的大文章——从“电子号”说起(四)

“电子号”的发射成本为每千克3.7万美元,在西方国家的运载火箭中几乎是最低的(印度的PSLV倒是仅有每千克2万美元,但考虑到印度是发展中国家),而“电子号”广泛采用的碳纤维材料和3D打印部件的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继续下跌,因此“火箭实验室”甚至很自信地宣称“电子号”未来的发射成本会低于印度的PSLV。如果真的可以做到,那么无疑这种全新概念的小型运载火箭会成为西方航天领域炙手可热的“新网红”。

而另一方面,如果以“电子号”小型运载火箭为蓝本,采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的“毒发”(因为两种主要成分均有剧毒而得名)燃料,完全可能发展出一枚中程弹道导弹,考虑到“毒发”燃料火箭的可靠性比液氧煤油要高得多,理论上说实现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如果这项技术得到扩散的话,也许会有更多的国家(地区)会迈过具有发射运载火箭或者中程弹道导弹能力的门槛。

而对于小型弹道导弹来说,具有通过融入某种特殊飞行弹道如具有类似“在大气层顶端滑翔”能力飞行方式的上面级或者弹头部分之类的新技术,得到“重新崛起”的机会。前面已经说过,“小型洲际弹道导弹”在当今世界再度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事到如今再考虑消灭对方发射井就可以实现“核绝育”已然不现实,就算印度、巴基斯坦等后起的拥核国家也都实现了车载陆基弹道导弹,在海基核力量方面也开始有所作为,核大国就更不用说了。

小火箭里的大文章——从“电子号”说起(四)

不过,小型中程或者中近程弹道导弹也许就另当别论了,尤其是美国认定中俄等国在研制弹头或者上面级具有特殊飞行能力的中程或中近程弹道导弹或者中程飞航式导弹,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甚至可能已经有接近甚至已经入役的型号的情况下,美国及其盟国一定会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例如2017年7月在澳大利亚发射的那枚“高超音速导弹”样弹就是例子。

因为该弹的最大飞行速度为8倍音速,这个速度对于远程(洲际)弹道导弹来说实在太低了,但作为中近程或者短程弹道导弹则正好可以“对号入座”;换句话说,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让洲际弹道导弹或者中程弹道导弹的弹头或者上面级以24马赫或者15马赫以上的速度在大气层顶端“滑翔”飞行似乎还有些勉为其难,但是若是8~10倍音速的短程或者中短程战术弹道导弹,实现的可能性就高得多了。

在实际应用中,这类中短程战术导弹对于当今世界的再入段反导系统而言近乎“不可拦截”,因此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而且大气层内(顶端)飞行时间长,制导(搜索目标)的能力也比现役的弹道导弹更强,所以精度理论上也更高。于是,这类导弹武器不仅可能作为携带常规弹头的高精度战术导弹,用于对敌方高价值地面目标进行打击,亦可能发展出具有打击大型水面舰只能力的反舰弹道导弹。

小火箭里的大文章——从“电子号”说起(四)

自从“西方世界”各国家(地区)认定中俄已经或者即将部署弹头或者上面级具有某种特殊飞行弹道的战术导弹武器之后,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相应型号”的研制工作,无论是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还是瑞典那样的“中立国”都公开表示有这类武器处于研制之中。在各种纷纷扰扰的喧嚣声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或即将加入号称要研制和装备具有特殊飞行能力新型战术导弹的行列,从而使得一个全新种类的战术导弹即将登上世界舞台……

于是,无论是以“电子号”为代表的小型运载火箭,还是以“高超音速导弹”为代表的,上面级或者弹头具有特殊飞行能力的战术导弹,都有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5~10年内崭露头角,成为同类产品中令人瞩目的全新一代成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