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學做人268

漢王想放棄成皋以東地區,駐紮到鞏縣、洛陽,以抗拒楚軍的西進。酈食其說道:“我聽說‘懂得民以食為天這一道理的人,帝王的事業可以成功’。治理天下的國君把百姓當作天,而百姓則把糧食當作天。敖倉,作為天下轉運糧食的集散地已經很久了,我獲悉那裡貯藏的糧食非常之多。現在楚軍攻下滎崐陽,竟然不堅守敖倉,而卻領兵東去,只派些因獲罪被罰充軍的士兵分守成皋,這真是上天對漢軍的幫助啊。目前楚軍容易攻取,漢軍反倒退卻,自己貽誤有利戰機,我私下裡認為這是個過錯!而且兩雄不可並立,楚、漢長久地相持不下,使得海內動盪不定,農夫放下農具停止耕作,織女離開織機不再紡紗織布,普天之下民心惶惶沒有歸屬。因此希望您趕快再度進兵,收復滎陽,佔有敖倉的糧食,扼守住成皋的險要,斷絕太行的通道,在蜚狐隘口設防抵抗,把守白馬津,向諸侯顯示漢軍已佔據有利地形能夠克敵制勝的態勢,這麼一來,天下人便都知道自己的歸向了。”漢王接受了酈食其的建議,隨即重又去謀取敖倉。


幾點讀後感:
一、後勤的重要性。
無論是國與國的戰爭、企業之間的競爭、個人的之間的競爭,拼到最後,就是誰的後勤猛,誰能堅持時間長,那麼誰就能獲勝。
對於企業而言,後勤就是現金流。對於個人而言,就是人脈及現金流。我們想要戰勝對手,首先不是硬碰硬,而是先找到他的人脈核心、現金流業務,通過不斷打壓對手現金流,使其沒有辦法長久作戰。時間一久內部自然就會分裂。這樣我們就能以較低的成本獲取勝利。
具體的可以看美國如果掠奪伊拉克。
二、解析酈食其及劉邦:
1.為什麼是酈食其去建議,其他人沒有建議?
2.酈食其為什麼提這個建議?
3.酈食其的說辭有無借鑑之處?
4.劉邦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同意?
1.這有幾種可能:
(1)戴罪立功。酈食其因為之前提建議讓劉邦稱帝被否後,急需要在領導面前重新體現價值證明自己。
(2)劉邦已經被封閉了信息。周圍都是酈食其收買的人,其他人沒有辦法給領導傳遞信息。但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劉邦身邊的牛人太多了,酈食其不是一開始就追隨劉邦的,只能勉強算是其核心圈的人。

(3)風險大。因為現在劉邦原有固守的戰略已經失敗,現在大家的士氣都比較低落。如果此時提,一方面容易繼續失敗,自己風險大。另一方面如果惹怒了劉邦,有可能會被殺。
2.如果直接撤退,一方面是會在撤退過程中被項羽追擊,損失很大。其次這一退有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贏了,因為一旦退守關中,等項羽清理完其他勢力,封鎖出關的路徑,劉邦就沒有機會了。再次就是賭徒心理,如果借這個機會抄了項羽的後勤,那麼一方面就能夠對項羽的進攻造成打擊,另一方面也能創造反擊的機會。
3.說辭的三步驟:
首先是論證了糧食的重要性
其次是貶低了敵人,論證了這個對策的可行性
再次展示美好前景。

4.當下的背景是劉邦已經多次失敗,內部已經開始動盪。此時如果繼續撤退,那麼內部有可能分裂,並且出現大量背叛。同時也會給項羽繼續追擊的機會。此時的劉邦需要一場勝利。而酈食其給了這個念頭,同時又有方案,那麼劉邦的同意也就理所當然。

讀歷史,學做人2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