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便衣警察》有感!如何做警察?做一个什么样的警察?

细读海岩《便衣警察》这部成名作,吸引我的却不是那一波三折、曲折离奇的反间谍故事和坚贞浪漫的爱情,而是小说中不时透出的一种思考:做一个什么样的警察?

做一个什么样的警察?这个问题似乎不该问,也不应属于讨论范畴。大到《人民警察法》有规定,小到入警誓词有要求,警察作为一种职业,自有它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约束。但当一个个体,在进入警察队伍后,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比常人接触更多的社会阴暗面,承载了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心灵层面难免会有偏差,难免会有牢骚,会有疑惑。这时,“做一个什么样的警察”会成为一个警察基本的心灵拷问。

读《便衣警察》有感!如何做警察?做一个什么样的警察?

《便衣警察》中主人公周志明出狱后,刑警队长马三耀交给他一封父亲留给他的信,那信上饱含了一位父亲在临终前对儿子的深情渴望和谆谆教诲:“正直,是做人,特别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公安人员最基本的品德,这也是唯一能使我在将要离开你的时候感到宽慰和放心的地方,因为我知道,一个立身正直而无旁顾的人,他一生都会是快乐的。

“有人说,太重感情的人成不了一个出色的公安人员。而你偏偏从小是一个很重感情的孩子,不过爸爸却觉得这恰恰是你的长处,是你将来争取成为一个出色的公安人员的性格基础,因为公安工作是最能够把个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同志的爱,直接体现在职务上的工作。孩子,重感情不是坏事,只要不失之偏颇就好。我想,对党和人民的爱,也许就是一个公安人员责任心的魂与源吧。”

读《便衣警察》有感!如何做警察?做一个什么样的警察?

看到这段,我流泪了。不光是被那伟大的父爱所感动,还有对一位旁观者然直言警察精神之源的敬意。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形式大于内容的各色政治学习之后,留给人们的更多的是走过场、没印象,信仰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当然无存。

这时候,回头来看《便衣警察》。

小陆信奉的格言是:公安人员就是会说的工具,侦查员不承认感情,只承认理智。可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真的不需要感情?不需要独立的判断力而只要执行力吗?

读《便衣警察》有感!如何做警察?做一个什么样的警察?

仙童山诱捕行动失败,特务徐邦呈逃脱,公安局代表甘向前把责任一股脑地推给周志明。科长段兴玉觉得真正的责任在于审讯和指挥失误,不能怪罪于侦查员。在和大陈讲给公安部写信反映情况时,段兴玉科长说:“我怕的是,连咱们这个最讲究认真的部门里,也找不出一个认真的人了。工作上有什么毛病,出了什么事,只要牵扯了头头儿,就没人愿意出来说说话,较个真儿,大家都在糊弄,糊弄谁呢?还不是糊弄国家!”

这和我们当前的很多现象多么相像啊。报喜不报忧,唯上不为下,涉及到领导的事,就没人敢说话,更别说提意见。忠诚,究竟是忠于法律还是忠于某个人?“做一个什么样的警察”才能是合格的、问心无愧的呢?作为公安机关的领导,应当树立怎样的标杆来引导下属?

读《便衣警察》有感!如何做警察?做一个什么样的警察?

《便衣警察》中段兴玉与纪真处长一席话可谓一语中的:“我们应该怎能看待和要求我们的侦查员?是要他们机械地服从上级,交办什么完成什么,成为上级的附庸,成为一个没有头脑和情感的机器人,还是鼓励和扶持他们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建立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从这一点看,我觉得周志明的死认真倒是一种难能可贵作风了。……我们就得告老引退了,你想过没有,究竟是什么样的年轻人接我们的班才让人放心呢?”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二十五年前,当《人民警察法》还没颁布、还没有入警誓词的时候,在“严打”结束、“四化”建设开始提速时,海岩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便衣警察》,对“做一个什么样的警察”进行了思考和剖析。不难看出,他是有自己的答案的,也是对今天的我们善意的提醒,那就是:做一个正直、认真、对人民充满爱、对党和国家负责任的警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