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和日本都试图吞并亚洲,为什么都没敢踏入印度

元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武备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元太祖成吉思汗,虽然在治理国家方面非其所长,但要论及用兵打仗,确实是古代军事家中当之无愧的第一集群的顶尖水平,一生辉煌战绩,足以和历史上任何一位天才军事家相媲美。

元朝和日本都试图吞并亚洲,为什么都没敢踏入印度

元朝开创时期的几个皇帝,都继承了成吉思汗的军事天赋,热衷于发动开疆辟土的对外战争。蒙元骑兵的铁蹄,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无限扩张,几乎达到了冷兵器时代交通条件下军队所能抵达的最远距离,连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皇帝想都不去想的欧洲,都留下了蒙元骑兵的足迹。

元朝和日本都试图吞并亚洲,为什么都没敢踏入印度

元朝骑兵的主要攻击范围,当然还是以所在的亚洲为主。元朝成立之初,四处征伐,北方的俄罗斯,南方的缅甸越南,西亚的花拉子模,甚至远隔大海的日本,都遭到了元朝大军的攻击。

元朝试图吞并亚洲,但有一个亚洲国家却让蒙元大军止步不前。这个国家就是印度。1224年,成吉思汗亲自指挥大军,攻灭强敌花拉子模。但花拉子模王子札兰丁,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从蒙元骑兵的重围中杀出,逃入印度。

元朝和日本都试图吞并亚洲,为什么都没敢踏入印度

成吉思汗对札兰丁非常忌惮,生怕他卷土重来,于是带领大军继续追击,来到了印度边境。但令人不解的是,对札兰丁志在必得的成吉思汗,最终却离奇地主动退兵,没有踏入印度。此后元朝历代皇帝,也遵循这一原则,都未对印度进行过攻伐。

《元史》记载,成吉思汗之所以退兵,是因为看见了一种瑞兽“甪端”,耶律楚材声称“甪端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此天降符,以告陛下”,上天用以告诫成吉思汗“好生恶杀”。这种说法充满玄幻色彩,“甪端”只是传说中的神兽,因此成吉思汗退兵必定另有原因。

史学家分析,当时印度所在的南亚次大陆已经进入一年中最热的夏季,酷热难耐,习惯了北方凉爽气候的蒙元骑兵无法适应,很容易造成疫病流行。加之印度地形多山地丛林,雨季阴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堪,对蒙元大军的行军与后勤供应都形成极大挑战,这才是成吉思汗撤兵的根本原因。

元朝和日本都试图吞并亚洲,为什么都没敢踏入印度

无独有偶,二战时期,日本也曾野心勃勃企图吞并亚洲大陆,凭借其强大的武装力量,出动侵略军四处扩张,烧杀劫掠。1944年3月到7月,日本驻扎缅甸方面军发动英帕尔战役,试图从缅甸方向攻入印度,进而夺取盟军反攻基地英帕尔和后勤基地迪马布尔,并切断中印公路,为其在东南亚下一步作战构建有利态势。

日军此战势在必得,出动三个师团8万多人。担任英帕尔防御作战部队主力为英军第14集团军和中国远征军一部。双方在英帕尔外围进行了长达5个多月的攻防作战,最终以日军惨败告终,从此再未踏入印度。

元朝和日本都试图吞并亚洲,为什么都没敢踏入印度

英帕尔是印度曼尼普尔邦府,位于印、缅边境。此地地形复杂,高山、河流、沼泽、深谷密布,行军和后勤补给均极为困难。加之雨季到来,河水泛滥,更是让日军补给几乎陷于停顿。当地气候高温多雨,日军难以适应,军中多种疫病蔓延,导致非战斗减员严重,最终难以为继,只得狼狈不堪地退出。

元朝和日本都试图吞并亚洲,为什么都没敢踏入印度

由此可见,元朝和日本之所以都未敢踏入印度,印度独特的复杂地形与高温多雨的气候,都对外来军队的适应性提出严峻考验,是印度得以躲过两次大规模侵略的根本原因。

参考资料:《元史》《英帕尔战役: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败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