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時期被歷史湮沒的三大猛將,一人堪比高順,一人秒殺華雄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裡面的內容七分真三分假。全書在大的框架契合歷史的基礎上,作者也加入了一些“尊劉貶曹”的主觀思想,寄託其內心強烈的漢室復興的願望,以及達到喚醒人民反抗意識的目的。

因此!劉備集團將領關羽、張飛等人,一路打怪升級,過關斬將,大放異彩。而其它敵對陣營的猛將,多有被遮住了光環,甚至被忽視,改寫命運……被歷史遺忘。

——本文主要列舉正史中三大猛將,因被三國演義忽視,導致其英雄事蹟漸漸消亡鮮為人知!

漢末三國時期被歷史湮沒的三大猛將,一人堪比高順,一人秒殺華雄

第一位、孫堅

世人只知關雲長溫酒斬華雄英雄蓋世,殊不知江東猛虎孫文臺,亦為當世之豪傑。

三國演義中,孫堅雖然也參與了十八鎮諸侯聯盟討董,其表現卻極度不忍直視。羅貫中安排他多次折於華雄,幾近喪命。而把其斬殺華雄的功績,以張冠李戴的寫作手法,賦予在了關羽的頭上。致使孫堅的才能被後世漸漸遺忘,昔日江東猛虎的光環,如今已不再耀眼。


正史中,孫堅身材雄壯、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十七歲便勇鬥悍匪,名滿天下,常以勇猛而得名江東猛虎。朝廷主動徵召其到郡府任職。陽明皇帝句章興兵作亂期間,孫堅召募壯士千餘人,會同州郡的官兵,擊潰了這股勢力。黃巾起義期間,孫堅率千人隨朱儁南征北戰,大破黃巾賊寇。邊章、韓遂作亂,董卓作戰失利,孫堅跟隨張溫前往,期間勸張溫斬掉董卓,被張溫拒絕。

——話說如果當年張溫聽從孫堅的建議斬了董卓,就沒有後面董卓亂國的事了。

漢末三國時期被歷史湮沒的三大猛將,一人堪比高順,一人秒殺華雄

公元187年,長沙區星舉眾萬人叛亂,朝廷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不到一個月時間便擊敗了叛軍。後周朝、郭石也分別在零陵、桂陽起兵與區星互相呼應。孫堅便越過鄰郡征討,使三個郡得以安定。

董卓亂國期間,孫堅逼死荊州刺史王睿,斬殺南陽太守張諮,與袁術等人參與了諸侯聯盟。其故作鎮定嚇退胡軫,多次擊敗董卓大軍。期間雖為卓將徐榮所敗,卻能迅速收合散兵,組織力量大敗胡軫、呂布等軍,斬其部下都督華雄。袁術害怕孫堅擊敗董卓,於是暗中剋扣其糧草,孫堅大怒,擲劍呵斥袁術,嚇得袁術趕緊發糧。得到糧草後,孫堅一鼓作氣打入了洛陽,董卓雖兵精將勇,卻無一人敢與之交鋒。董卓於是低聲下氣請求聯姻,反被孫堅一頓臭罵。灰溜溜的逃出了洛陽。

只可惜孫堅英雄一世,卻因遠離巢穴征討國賊,朝廷派劉表接替荊州,致使其有家不能歸,只好長期寄居在袁術的勢力範圍內。袁術使其攻打劉表,起初亦是連戰連捷,一度有吞併劉表之勢。——卻終因追擊敗軍躊躇滿志之際,被竹林中一通亂箭射殺,一代英雄落幕,終年三十七歲。

漢末三國時期被歷史湮沒的三大猛將,一人堪比高順,一人秒殺華雄

第二位、曹真

三國演義中,曹真幾乎是醬油角色,不僅武藝平平,而且才疏學淺,韜略智謀不值一提。其與諸葛亮交鋒中屢戰屢敗,一病不起,飽含羞愧而死,常常被後世詬病。

正史中,曹真同樣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自夏侯淵戰死定軍山後,關中軍的指揮權就漸漸地落入了曹真的手中,其多次指揮三軍作戰,是曹魏集團中幾大帥才之一。他在北伐戰役中多次與諸葛亮交鋒,表現並不次於諸葛亮。前幾次曹真帶隊的阻擊戰,遠比後兩次北伐司馬懿帶隊精彩。

其中最經典的戰役,當屬第一、第二次北伐。第一次曹真負責統領關中軍主力,於箕谷擊敗趙雲、鄧芝的疑兵,並順勢與張郃會師隴地,收復了隴右三郡。戰役剛結束,曹真便料定諸葛亮來年必定會捲土從來,而且第一時間把戰略目標鎖定在了陳倉,派親信將領郝昭提前佈防。第二年春,諸葛亮果然兵出陳倉,結果數萬大軍,被陳倉千餘兵馬阻擋十餘日,無奈宣告北伐失敗。

——曹真能夠料敵於先,揣度諸葛亮的進軍意圖,即說明其非等閒之輩,絕非演義中屢戰屢敗的酒囊飯袋。若非其英年早逝,諸葛亮的北伐之路勢必更加艱難。

漢末三國時期被歷史湮沒的三大猛將,一人堪比高順,一人秒殺華雄

第三位、鞠義

但凡說到先登陷陣,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高順與陷陣營,陷陣之志,有死無生,僅以七百勇士即能無視千軍萬馬,所向披靡,戰無不勝。而三國時期還有一員猛將,也與高順及陷陣營極其相識。——此人便是河北第一猛將鞠義,在演義中被趙雲十餘合刺死!


鞠義是冀州平原人,早年久居西涼,善於騎射,精通羌鬥。董卓亂國期間,鞠義投靠了本州刺史韓馥,助韓馥鎮守冀州,袁紹、公孫瓚等皆不敢窺視冀州。之後不知道什麼原因,鞠義與韓馥反目成仇,領親隨逃出了冀州,韓馥引大軍追擊,被其一一擊潰。袁紹得知後,主動招攬其入渤海,拜為上將。鞠義助袁紹奪得冀州,並親自領兵為其擊潰公孫瓚大軍。他是袁紹坐擁冀、青、幽、並的第一大功臣。然而!袁紹外寬而內忌,根本就容納不下鞠義這樣功高蓋主的人物,於是找藉口將其除掉。致使三國時期又少了一位名垂千古的猛將。

漢末三國時期被歷史湮沒的三大猛將,一人堪比高順,一人秒殺華雄

鞠義麾下有一支特種兵,性質與高順的陷陣營一樣,主要以先登陷陣為主。——即先登死士;先登死士的戰鬥力,與高順的陷陣營基本可以五五開。其擊敗公孫瓚的一戰,堪稱三國時期一大經典。磐河之戰,公孫瓚舉兵三萬,兩邊各自擺列五千騎兵護翼,中間全部擺放白馬義從射敵,陣形整齊,簡直就像一輛巨型的戰車。史料記載如下:

紹自往徵瓚,合戰於界橋南二十里。瓚步兵三萬餘人為方陳,騎為兩翼,左右各五千餘匹,白馬義從為中堅,亦分作兩校,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鎧甲,光照天地。

鞠義則以千張硬弩,掩護八百勇士大破公孫瓚軍。公孫瓚退至界橋上整頓軍馬,再次被鞠義擊破。鞠義奮起直追,連戰連捷,一舉奪得了公孫瓚的大營。公孫瓚整合兩千兵馬偷襲袁紹,袁紹身邊只有百餘大戟士,險些死於非命,鞠義率先登死士趕到,公孫瓚立馬慌逃。——從這一戰中足以得出結論,鞠義的先登勇士,戰鬥力遠在白馬義從、大戟士之上。


孫堅、曹真、鞠義都可謂當世猛將。其中孫堅善於統率三軍,心思縝密,作戰勇猛,堪稱漢末初期之最強猛將。曹真善於謀劃,戰略眼光獨到,是諸葛亮北伐戰役中最強的對手之一。鞠義陷陣先登,所向披靡,將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打得一敗塗地,亦是成就河北霸主袁本初的最大功臣,在特種作戰一塊不亞於高順。

——只可惜天命並不優待三人,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卻早早的退出了歷史舞臺,三國演義亦忽略了其才能,導致其英雄事蹟鮮為後世所知!

本文完!感謝您的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