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時代拋棄

曾經在央視就職主持人的張泉靈發表過一篇《這個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的演講。

她說,你可能理解不了“體制內、有保障”這六個字的魔性,更理解不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看中一份 2000 元 /月的工作。

2018年,哈爾濱在招環衛工這個崗位時,報了幾千人,其中 200 多人有完整本科學歷,甚至還有碩士畢業生。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報名?因為是它招的是正式工,有保障,是穩定的“鐵飯碗”。

曾幾何時,人們對一份體制內的工作趨之若鶩,都想用一時的努力,來換取一生的穩定。於是,就有了報考公務員的熱潮,有了幾百分之一的錄取比例。

可是在這樣的時代,真的還存在鐵飯碗嗎?鐵飯碗給人帶來穩定的同時,是不是也滋生了人的惰性,消磨了人的積極和上進,讓你在日復一日的重複性工作中變得機械,變得不自信,變得得過且過?

是否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時代拋棄

如果你能身處體制之中,還能時刻保持危機感,保持一種學習的狀態,那麼你應該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但是如果你安之若素,甘於享受一份穩定,那你早晚會被時代拋棄,至少在思想上你會被拋棄。

張泉靈說: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但細想一下,也未必真的沒有打招呼。只不過,這個招呼打得悄無聲息。

當你身邊的人意識到時代的變化,學會了新設備、新技術,你卻還在用著老辦法、舊技術的時候;

當身邊的朋友都在討論新概念,研究新現象,你卻對此嗤之以鼻的時候;

當你以為一切只要按照約定俗成的規則照本宣科,而有人卻用新的方法更迅速地解決了問題的時候。

一句話,就是在你應該奮鬥、應該學習時卻選擇了安逸的時候,時代已經和你打了這個招呼,只是你沒有留意而已。

5G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的突飛猛進,讓時代帶著人們狂奔。

是否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時代拋棄

新型領域的迭起讓人們應接不暇,你有可能在一夜之間紅遍全球,你也有可能在一夜之間變成無業遊民。

《得到》的創始人羅振宇以前只是一個月薪不過萬的主持人,他沒有想到,自己可以開創一個知識付費領域,而且可以做到一家估值15億的公司;

薛兆豐也只是一個講課講得比較好的教授,他從來沒有想到,在網上開一堂課可以賺到他原來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鉅額財富;

樊登也沒有想到,他從一個普通的主持人,可以把講書做成事業,可以讓《樊登讀書》在全球範圍內擁有2200萬用戶,成為人們信任的知識平臺。

之所以卓爾不凡,除了他們自身極高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外,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危機,抓住了機遇,順應了時代,突破了自我,也拼盡了全力。

其實,我們的人生中都有兩個區,一個是舒適區,一個是恐慌區,恐慌區雖然痛苦,雖然讓人害怕,但生活在那裡卻是你成長最快的時候。

是否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時代拋棄

最怕的是你在一個固有的體制內,將自己捆綁於其中,無力自拔,得過且過。

想起一部很喜歡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面有一個角色,是肖申克監獄裡的圖書管理員老布。

他被判處了五十年監禁,也就把分發圖書的工作重複了五十年,直到被釋放出獄。

出獄之後,他的生活瞬間被打亂,別人夢寐以求的自由對他而言卻成了噩夢,在高牆中生活了五十年,外界早已發展到讓他看不懂的地步。

多年的牢獄生活,讓他重新找工作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煩,處處被人嫌棄。

他覺得監獄才是自己唯一有歸屬感的家,甚至希望能故意持槍搶劫重返監獄生活。

儘管獲得了人身的自由,但老布的心靈卻始終留在了那間將他關閉了五十年之久的監獄裡面。

他努力適應,卻無法與社會融合,最後,他選擇用一根繩索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是否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時代拋棄

電影裡面的一句臺詞發人深思——“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其實,現實中有多少人又何嘗不像老布一樣,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之中,把自己的心靈封閉在一個虛擬的監獄裡面。

久而久之,便習慣了麻木和枯燥的生活,疏於精進和思考,在一成不變的生活裡漸漸消磨掉了意志,停止了成長的腳步。

溫水煮青蛙煮久了,竟然覺得溫水也變得舒服了。

但時代在變,而且瞬息萬變,它不會等待那些猶豫不決的人,你可以選擇停留,但其他人會選擇奔跑,而世界就在他人的奔跑中改變了模樣。

你是選擇留在原地,還是選擇努力奔跑,全在於自己。還是跑起來吧,你可以從慢跑到快跑,別讓自己在某一天抬頭時,忽然發現已經被時代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