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為何從王懿榮發現甲骨文開始寫我的書法史演義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甲骨文

番外:為何從王懿榮發現甲骨文開始寫我的書法史演義

甲骨文與今字對照

甲骨文是殷商文字於今可見的主要遺存,是我國最古老、相對成熟且自成系統的象形文字。與其之後更為成熟的周金文、春秋戰國(簡、帛書及金文等)大篆文字、石鼓文和秦小篆相比,它呈現著漢字系統更為原始的形態。可以說,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我們中國年代最早的漢字體系。

談甲骨文的首要意義是證明了《殷本紀》的可信,二十世紀初,一直有疑古派對我國夏、商、周的歷史表示懷疑,認為“東周以上無史”。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中記載了商王室的世系(此處略),過去,人們在讀到這段世系文字時,半信半疑。一九一七年,王國維撰寫《戩壽堂殷墟文字考釋》一書時,發現書中第一頁第十篇與《殷墟書契後編》捲上第八頁第十四篇可以綴合。綴合後得到一條比較完整的世系卜辭。也就是說,王國維利用甲骨文,使“東周以上無史”的觀念不攻自破,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早了一千多年,意義重大。

此外,甲骨文在書法藝術史上有重要的價值。從古至今,歷代都有書家。魏晉有鍾張二王,唐有歐虞褚薛。商代也是這樣,刻手輩出,甲骨文是中國書法史上時代最早、數量最多、書法風格多姿多彩的法帖。郭沫若在一九三七年寫的《殷契粹編》自序中說:“存世契文,實一代法書,而書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鍾、王、顏、柳也。”

番外:為何從王懿榮發現甲骨文開始寫我的書法史演義

甲骨局部


再來說一說王懿榮

王懿榮不僅是清末著名的金石學家,更是一位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在清末動盪的時局下,王懿榮臨危受命,國家危難把他的命運置於生死關頭,王懿榮也早已萌生殉國之念,《王文敏公懿榮年譜》對王懿榮殉難記載更為詳細,今天我們有幸還能看到他的《絕筆書》墨跡,卷後有樊增祥、張之洞、康有為、端方、徐世昌、葉恭綽等人題跋詩文。《絕筆書》的全文為“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於止知其所止,此為近之。京師團練大臣國子監祭酒南書房翰林王懿榮記。”樊增祥題後寫道:書法莊嚴雄厚,一如平時,想見浩然之氣,集義而生,故能視死如歸。

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自古以來命運多舛,但自強不息,每當國家危難民族危亡之際總會有人站出來。王懿榮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第二個,但在120年前的北京城,面對八國聯軍,皇帝和太后屁滾尿流的逃了,王懿榮不僅抵抗到底,且視死如歸,實在令人敬佩。

所說偶然皆是必然,從一片片不為人知的”龍骨”,到甲骨文的發現,再到甲骨學的誕生,王懿榮功不可沒。西方有句諺語,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大腦。當大量的有字甲骨被丟棄或被填埋時,是王懿榮而不是別的人破解了甲骨背後的秘密。由此可見,人僅僅有知識還不夠,還要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技能。王懿榮以他的努力和愛國情操贏得了後人的尊敬。

番外:為何從王懿榮發現甲骨文開始寫我的書法史演義

甲骨一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