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为何从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开始写我的书法史演义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甲骨文

番外:为何从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开始写我的书法史演义

甲骨文与今字对照

甲骨文是殷商文字于今可见的主要遗存,是我国最古老、相对成熟且自成系统的象形文字。与其之后更为成熟的周金文、春秋战国(简、帛书及金文等)大篆文字、石鼓文和秦小篆相比,它呈现着汉字系统更为原始的形态。可以说,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我们中国年代最早的汉字体系。

谈甲骨文的首要意义是证明了《殷本纪》的可信,二十世纪初,一直有疑古派对我国夏、商、周的历史表示怀疑,认为“东周以上无史”。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了商王室的世系(此处略),过去,人们在读到这段世系文字时,半信半疑。一九一七年,王国维撰写《戬寿堂殷墟文字考释》一书时,发现书中第一页第十篇与《殷墟书契后编》卷上第八页第十四篇可以缀合。缀合后得到一条比较完整的世系卜辞。也就是说,王国维利用甲骨文,使“东周以上无史”的观念不攻自破,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早了一千多年,意义重大。

此外,甲骨文在书法艺术史上有重要的价值。从古至今,历代都有书家。魏晋有钟张二王,唐有欧虞褚薛。商代也是这样,刻手辈出,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时代最早、数量最多、书法风格多姿多彩的法帖。郭沫若在一九三七年写的《殷契粹编》自序中说:“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锺、王、颜、柳也。”

番外:为何从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开始写我的书法史演义

甲骨局部


再来说一说王懿荣

王懿荣不仅是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更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在清末动荡的时局下,王懿荣临危受命,国家危难把他的命运置于生死关头,王懿荣也早已萌生殉国之念,《王文敏公懿荣年谱》对王懿荣殉难记载更为详细,今天我们有幸还能看到他的《绝笔书》墨迹,卷后有樊增祥、张之洞、康有为、端方、徐世昌、叶恭绰等人题跋诗文。《绝笔书》的全文为“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京师团练大臣国子监祭酒南书房翰林王懿荣记。”樊增祥题后写道:书法庄严雄厚,一如平时,想见浩然之气,集义而生,故能视死如归。

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自古以来命运多舛,但自强不息,每当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际总会有人站出来。王懿荣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第二个,但在120年前的北京城,面对八国联军,皇帝和太后屁滚尿流的逃了,王懿荣不仅抵抗到底,且视死如归,实在令人敬佩。

所说偶然皆是必然,从一片片不为人知的”龙骨”,到甲骨文的发现,再到甲骨学的诞生,王懿荣功不可没。西方有句谚语,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大脑。当大量的有字甲骨被丢弃或被填埋时,是王懿荣而不是别的人破解了甲骨背后的秘密。由此可见,人仅仅有知识还不够,还要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王懿荣以他的努力和爱国情操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番外:为何从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开始写我的书法史演义

甲骨一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