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的“七年之痒”

马克思曾经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从根本上解释了人类文明为何对于贵金属有着如此特别的偏爱。作为5000年文明的中国更是如此,早在数千年前金银就作为货币活跃于各国的交易中。多年以后的现在社会,纸币和电子货币的发达让金银已经基本失去了其作为货币流通的作用需求,但是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传统依旧让大家对于贵金属充满了兴趣。“中国大妈买黄金”的梗更成为了全球皆知的套路,一套就是好多年,黄金在经过了上一轮的牛市之后,已经在低位震荡了7年之久,未来会何去何从呢?

黄金的“七年之痒”

黄金历来是中国人喜爱的投资品种

金融市场没有新鲜事,聊黄金的未来之前我们先要看看黄金的历史,姑且不去说久远的过去,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黄金的上一轮的牛熊。1999年,黄金在经历了20年的熊市之后终于迎来了春天。各国央行惜售黄金成为黄金牛市的基础,同时,美股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以及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带来的避险需求成为了黄金牛市的强心剂,最后直到2011年美国的QE宽松政策已经中东的局部战争火上浇油,直接将黄金价格推上了1920美元/盎司的历史记录高位。12年时间伴随着黄金价格近10倍涨幅的大牛市的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强以及美元指数的长期走熊。

黄金的“七年之痒”

1999-2011年的黄金牛市让金价差不多涨了10倍

2011年美国经济长期复苏的信号开始越来越明显,停止QE量化宽松并缩表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美元指数经过了长期的地位整理后开启牛市,成为了最终改变黄金市场格局的因素,牛去熊来,黄金开始长路漫漫的下跌。

慢牛快熊是资本市场不变的格局,黄金也不例外,从2012年11月到2013年5月,半年时间是黄金疯狂跳水的季节,价格几乎腰斩一半的幅度让无数抄底的资金沉沙折戟,而“中国大妈”也正是在这时候出的名。并不是所有的市场只要你有足够的资金买买买就一定会涨起来,影响黄金价格走势的因素也并不只有“大妈”们的购买力,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黄金价格进入了长达七年的振荡期。

黄金的“七年之痒”

各国央行增持黄金会不会是新一轮黄金牛市的起点?

2019年,黄金低位震荡的“七年之痒”会不会到来?当买买买的主力从“中国大妈”变成了“各国的央妈”的时候,似曾相识的味道让我们对于黄金市场更多了一份期待。仔细看看现在的情况和1999年的时候颇有几分相似,首先,去年年底以苹果为代表的美国科技股价格暴跌引发了大家对于新一轮泡沫破灭的担忧。同时,以中美为代表的贸易争端不断,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有进一步演化成多国货币争相贬值的可能。再者,而向来与黄金表现较为同步的大宗商品在这两年的中国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的情况下,已经先一步有了比较大幅度的上涨。这样的种种迹象都在向我们提醒着,或许黄金的新一个牛市周期就在不远的未来。

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东方IC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