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24年,他死於出門沒帶身份證,五馬分屍

自古改革變法的倡導者主導者,很少有能得善終的。 畢竟損人利益如殺人父母,動了人家的蛋糕,當然會受報復。

尤其是古代:一旦靠山死去,改革者受到反撲清算,就是身死族滅,萬劫不復。

商鞅就是這樣,他推行變法,使秦國煥然一新,成為當時的強國。但是他改革舊制,無可避免的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這為他後來的慘死埋下了伏筆。

公元前338年, 秦孝公24年,秦孝公卒。

太子駟即位為惠文君。


秦孝公24年,他死於出門沒帶身份證,五馬分屍

富大龍版嬴駟


輾轉求職,商鞅終入秦

商鞅出身衛國貴族,他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法家的理論,最終成為法家鉅子。

最初的時候,他並沒有來秦國。他在魏國丞相公孫痤的手下做中庶子,公叔痤痤知道他的才能,但是沒有立刻推薦他。“公叔痤知其賢,未及進”,司馬遷的記載意味深長。

公叔痤死前,像魏惠王推薦商鞅,魏惠王不以為意。公叔痤見魏惠王這樣的態度,知道他不會重用商鞅。為了防止人才去其他國家,增長其他國家的勢力,公叔痤又建議魏惠王殺了商鞅。

不能用就得殺,如此重視,足見商鞅之才。

魏惠王不打算重用商鞅,就是不相信公叔痤的話和商鞅的才能。既然不相信商鞅的才能,自然就不會殺商鞅。因此,雖然公叔痤勸商鞅速速離開,商鞅還是不慌不忙,等到公叔痤死後才離開魏國。

離開魏國之後,商鞅終於去了秦國,這個供他施展一生抱負,又最終葬送毀滅他的秦國。


秦孝公24年,他死於出門沒帶身份證,五馬分屍

商鞅入秦

青山松柏,能臣遇明主

彼時的秦國,積貧積弱,誰都可以踩一腳。秦孝公即位,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

商鞅入秦,與秦孝公暢談變法革新之道。直指舊制度的種種弊端,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欲要自強,必先變法革新。


秦孝公24年,他死於出門沒帶身份證,五馬分屍

青山松柏,渭水相對

秦孝公是一個務實且有魄力的君主,在商鞅的提議下,他下定決心,變法圖強。

秦國變法,主要在四個方面:農、軍、政、俗

農:開阡陌,廢井田,獎勵農耕,重視農桑。

無農不穩。尤其在中國古代,農業制約著國家的強盛和穩定。所以,強大邦國必須先發展農業。

軍:實行軍功爵制度,獎戰功,激勵士氣。

軍隊是國家的屏障。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想要強國就一定要有足夠強大的軍隊,而提升士氣的最好方法就是給士兵利益。

政:建立郡縣制,加強集權。

加強中央集權是古代歷史發展趨勢,也是法家專注研究的領域

俗:國內統一度量衡,實行連坐制。

統一度量衡可以增加社會效率。實行連坐制最初目的是為了加強社會治安。


秦國擁有領先諸國的政策和制度,豈有不強盛之理?

變法改革,伏筆落幕曲

所有變法,所有改革,都必將受到很大的阻力。

為什麼?因為改革的本質,就是重新分蛋糕。

重新分蛋糕,就一定會傷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商鞅變法在一開始就受到了強大的阻力。

在變法的開始,嬴虔、甘龍、杜摯等人就表示強烈反對。他們認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認為舊制安全無害,不值得變法。堅持舊制度,反對推行變法。

而商鞅則表示“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規則、制度,都應該按情況制定,“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沒必要死守舊制。

事實時勢如此,商鞅取得了辯論的勝利。


秦孝公24年,他死於出門沒帶身份證,五馬分屍

商鞅廷辨

商鞅的新法不僅舊貴族反對,連太子(後來到惠文王)也得罪了。太子觸犯新法,於是商鞅處罰太子的兩個師傅:公孫賈放逐隴西牧馬,公子嬴虔被削去鼻子。

公子嬴虔不僅是太子的師傅,還是秦孝公的哥哥,也就是太子的伯父。太子自然不能受肉刑,但是也受到了懲罰。這下子,仇結大了。

作法自斃,新法長存秦

秦孝公24年,秦孝公卒,太子嬴駟繼位,史稱秦惠文王。

惠文王上臺之後,開始清算,公子嬴虔等人誣告商鞅謀反,商鞅被迫出逃。他逃到一家客店,因為沒有帶身份憑證主人不敢收留他。主人拒絕他說:“按照商君的法律,客人沒有身份憑證,主人收留是要連坐的。”商鞅不由得感嘆: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藏匿,沒有人敢收留,這是他自己立下的法度;去魏國,魏國人因為他當年算計公子卬,拒絕他入境,這是他當年為秦國打仗親手害的人;舉兵反抗,寡不敵眾,秦軍戰鬥力強,這也是新法實行的功勞。

每一條退路,都是他親手堵死的。

法家鉅子,很少有能得善終的。這裡有兩點原因:一是變法改革,觸犯別人的利益,註定會受到反對派的報復;二來,法家的邏輯當中本來就存在著悖論和詛咒。

舉個例子:商鞅被殺,新法卻得以保留。這就說明,惠文王是贊同新法的。那他為什麼必須殺商鞅,僅僅是因為他伯父的鼻子?恐怕功高震主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吧。

那麼問題來了,變法是大工程,難免有功高震主的地方(尤其是法家的變法立威的地方多,功高震主的程度更大),但是法家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加強集權。那麼按照法家的觀點,這個功高震主的人應該除去。

自己的矛,最終指向自己的盾。

秦孝公死去的同一年,商鞅被惠文王嬴駟處死。然而他死後,新法沒被廢黜,民眾對新法的的敬畏刻進了骨頭裡。

無論如何,商鞅雖死,卻可以瞑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