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飞《满江红》词的争辩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关于岳飞《满江红》词的争辩

岳飞庙

这是宋词中的一首名作,谁都知道作者是岳飞。上点年纪的人不但能背这首词,大都还能唱出原曲慷慨苍凉的旋律,并记起那已逝的烽火岁月。即使年轻一代,通过教材和各种媒体,也都知道岳飞与《满江红》的关系。可以说,除了新一代在海外长大的如李玟那样的歌星听了《满江红》之后要打听“谁作的歌词”,有意请作者为她写歌外,几乎无人不知《满江红》系岳飞所作。岳飞与《满江红》就像诸葛亮与《出师表》一样,人与作品已到了不可分割的地步。

关于岳飞《满江红》词的争辩

岳飞庙

但上一世纪中期,曾有一些学者对这一层关系产生了怀疑,围绕着质疑与辨疑颇引起了些风波。最早提出质疑的是著名学者、文献目录学家余嘉锡,他在其专著《四库提要辨证》一书卷二十三《岳武穆遗文》条下,对于明人徐阶在编此集时,所收文不足原集的五分之一,却增收了不著出处的诗词若干表示不满,对于此集所增《满江红》词尤提出质疑。理由为:岳飞之孙岳珂曾不遗余力搜集其祖遗文辑为《鄂王家集》,编入《金陀粹编》中其中无《满江红》词。且此词不见于宋、元人之记载、题咏。对此沉霾数百年,突出于明中叶的作品余认为不可信,词为明代书法家赵宽所书,书者赵宽有《刻满江红词碑记》,但未说明所据何本,见于何书。

关于岳飞《满江红》词的争辩

《满江红》

当时浙江镇守麦秀刻碑置之岳坟西庑。所以余以为来历不明,深为可疑。余先生也知道《满江红》词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也知其忠义之气于世道人心深为有裨,但本着“考证之学于古书也,但欲考其文之真伪,不必问其理之是非”的原则,认为“吾何为不可疑之哉”!余先生是本着科学原则还历史以真面目。余著初版于一九五八年十月,可见此为首次质疑时间。此文在学界产生一定影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实地考察了岳坟赵宽所书词碑,并从词作文本出发进行考辨,于一九六一年写成《岳飞满江红词考辨》一文。此文后载于夏先生词论专集《月轮山词论集》。夏文认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句与地理不符。

关于岳飞《满江红》词的争辩

贺兰山景色

岳飞伐金要直捣金上京黄龙府,其地在今吉林境内,而贺兰山在今西北甘肃,河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非金国地区。南宋人实指宋金边塞时多用大散关,未有用贺兰山的。而明人倒是与鞑靼族之间在贺兰多有战事,所以夏认为“踏破贺兰山缺”在明代中叶实在是一句抗战口号,在南宋决不会有此提法。因此夏先生认为此词出于明人之手。“作者在明代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托名于历史英雄人物,作了这首洋溢热烈爱国精神的作品,在当时是有鼓舞人心作用的。”夏先生还据一些史料推测作者为明代边防名将、曾参与贺兰之役的王越。余、夏两人的质疑都建立在相当坚实的考辨基础之上,但似乎未能提供铁定的证据。

关于岳飞《满江红》词的争辩

岳飞纪念馆

此后虽也有作者作过考论,也未见有新材料可佐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满江红》的真伪问题掀起了一个讨论热潮,港、台都有学者参与。与余、夏两先生持不同观点者中以邓广铭先生为最具代表性。邓先生是宋史专家,著有《岳飞传》,于宋词也有精深造诣,著有《稼轩词编年笺注》。他写有《岳飞的满江红〉不是伪作》一文,刊于一九八一年第三期《文史知识》上。邓先生认为岳霖、岳珂两代人未搜集到《满江红》词,不能就断定它是假的。他举例南宋赵与时所编《宾退录》中收有岳飞一诗,也是岳霖、岳珂未收录的。这是遗漏的实证,不能排除《满江红》是他们当时没收到的可能。

关于岳飞《满江红》词的争辩

岳飞雕像

​邓从岳珂所编《家集》中岳飞的一些文章及上述《宾退录》中的岳诗,与《满江红》从语意上作具体比较,认为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全都相同。关于“贺兰山”与当时地理形势不符这一疑点,邓认为“岳飞在这里是泛写,不是实指”。应该说邓先生的辨驳并非无理,但却也仍未能有力地廓清余、夏提出的疑点。邓文中还谈到了一个问题似也值得注意。夏先生六一年赴京时曾与邓谈过自己的考辨文章,邓认为不宜发表,理由是岳飞与《满江红》在今天已不可分了,贸贸然加以否定,有些煞风景。而夏老认为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对岳飞此词很反感,如果断定非岳所作,可解决这一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即使如夏邓这样十分严肃的学者,在学术活动中仍难免丝毫不受政治甚至个人感情的影响。《满江红》词真伪迄无定论,今仍系于岳飞名下,但不可不知关于此词曾发生的争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