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其實不用80後,大概90後的人也經歷過,以前小時候在路邊,總能看到很多麻辣燙的小店,擺一張小桌子,幾個小板凳,一邊聊天,一邊吃東西,雖然吃的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卻讓每個人都吃的很滿足,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種路邊攤的麻辣燙,不僅味道好,價格還很便宜,吃一頓兩三塊錢,尤其是在學校和單元樓門口的那些店,生意都很好,所以對於80後和90後來說,馬路邊的小吃和串串似乎也是童年的記憶。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每次回成都,都要吃一頓馬路邊邊麻辣燙。約上幾個朋友,一起到致民路,感受一下老成都,最地道的風味。
馬路邊邊的裝修,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完全按照八九十年代那樣設計的,復古冰箱、郵局、小賣部、路燈以及自行車等等,從走進店裡的那一刻,就有一種穿越的感覺。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馬上到聖誕節了,店裡也是有一些小的裝飾綵帶,略帶一種節日的喜慶氛圍,每天只要到了飯點,基本都要排隊,吃出經驗的我們基本是提前就到。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大概00後和10後很少有人見過這樣的自行車了,在我的童年記憶裡,還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當然對於80年代的人來說,可能那時候有個這樣的自行車都算是很不錯的了。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馬路邊邊是麻辣燙,其實也就是和串串差不多,理解為串串香也是沒問題的,菜品基本分為三種,一種是用竹籤串好的,吃什麼自己拿,吃完以後數籤籤,另一種就是毛肚這樣的,都是一盤一盤放好的,要吃什麼也是自己端,最後一種就是小菜和小吃,點菜形式的。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雖然環境回到了80年代,但是衛生卻比現在很多店都乾淨,拿菜的時候也能看到,能看到這些地方都是很乾淨的,而且每天來吃的人很多,所以菜都不會屯著,每天都是新鮮的食材,這樣吃起來的口感也更好。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馬路邊邊可能唯一讓外地人不習慣的就是,沒有鴛鴦鍋,所以基本很多人都是吃的紅油鍋底,但是還算好,不是很辣。蘸料分為幹碟和油碟兩種,當然我覺得在馬路邊邊就是要吃幹碟才有意思,拿一個籤蘸一下,直接就吃,有種吃燒烤的既視感。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點了幾個小菜,這個是花甲,雖然辣椒不少,但是真的不算辣,調料放的挺多,所以很入味,沒有腥味,一碗的分量還挺大,基本夠兩三個人吃。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在馬路邊邊,一定是要大口吃肉,大口喝唯怡,唯怡是什麼呢?基本在四川才能看到的一種飲料,和在北京吃涮羊肉,也要喝北冰洋同理。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千層肚和腦花,千層肚倒是很多人都吃過,吃腦花應該算是四川特色之一。在四川人的吃貨字典中,腦花的吃法挺多,可以燒烤、火鍋、涼拌等等,馬路邊邊做的腦花就是屬於麻辣涼拌的類型,也是很入味,細細嫩嫩的。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哦對,大概還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煮串串的鍋,在四川的大多數地方,應該都叫ti鍋,多數時候都是口語中使用,具體怎麼寫這個字,好像還真不知道。這種鍋一般用來煮菜什麼的用,外省通常是沒怎麼使用的,小巧精緻,也算是馬路邊的特色吧。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成都最特色的麻辣燙,小板凳小桌椅,裝修的像80年代

串串味道不錯,屬於好吃不貴的類型,因為店面不大,所以人多了以後略顯擁擠,來這裡吃飯的大多數都是90後或者80後,甚至年紀再大一點的人。我想,大概會有一些情懷在裡面吧,畢竟人都是念舊的,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去吃一頓地道的麻辣燙串串,還是很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