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一定要夺取河西走廊?从西藏走不行吗?

周心大好


因为当时的甘肃地区有着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汉朝与西域各个国家沟通的桥梁,所以汉武帝必须要把这块地方打下来。河西走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以后的几年,甘肃一直是西北重要的省份,尤其是清代,甘肃还控制着青海和新疆,是西北的第一要地。

汉武帝上台之后,汉朝的国力十分强盛,他再也不想忍受匈奴的骚扰,于是决定攻击匈奴。为了与匈奴开战,汉武帝派遣张骞率领使团,试图找到当年被匈奴赶走的大月氏人,与汉朝一同夹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必须经过一道狭长的通道,这个通道连着戈壁沙漠,南边靠着祁连山,非常狭长。由于该通道位于黄河以西,于是被称为河西走廊,但是张骞第1次出使西域的时候,这块地方是匈奴占领的。通过领地时不幸被匈奴人抓获,为了消磨张骞的意志,匈奴人为他取了一名匈奴的妻子,并且还生了一个孩子。

不过作为个大汉的使者,怎么可能就被一个女人给留住呢?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扣押的第10年张骞找机会逃跑。因为在匈奴那边生活了很久,伪装成匈奴人,躲过了盘查,最终到达大月氏地盘。

但是大月氏并没有回复联合攻击匈奴,一年后张骞只得返回。张骞回国后不久,汉武帝就命令霍去病率兵攻打匈奴,夺取了甘肃的河西走廊,并在这里设立了河西四郡。这里也就成为了中原前往新疆的必经之路,历代中原政权,想要前往西域都必须经过河西走廊。





东莞胡哥


张骞凿空西域:河西走廊与青海道

公元前139年,汉使张骞带领100多名随行人员,以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张骞此行的目的是要联络大月氏人,从东西两方对匈奴发起反击作战。在这之前,汉朝已经在匈奴的铁蹄下隐忍了60多年了。

张骞踏上了行程,可是等待他们的却是匈奴的游骑兵。在河西走廊,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匈奴的右部诸王将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见当时的军臣单于。张骞说自己是汉使,要出事大月氏,盟好通商之事。军臣单于对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张骞一行,因此被扣留和软禁起来。

公元前129年,匈奴监视张骞等人渐有松弛,毕竟已经10年过去了,张骞也在匈奴娶妻生子。张骞趁匈奴人不备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继续西行,来到了中亚,见到了大月氏女王。在此地停留约一年后,公元前128年,张骞启程回国。为避开匈奴人控制的河西走廊,张骞改行南道,依傍南山,经于阗(今新疆和田)、且末、鄯善,向东南经阿尔金山,进入柴达木盆地,欲从羌中道返回长安。可是让张骞没有想到的是,羌人此时也沦为了匈奴的附庸。张骞再次被匈奴俘获。直到2年后,因为匈奴内乱,张骞得以趁机和堂邑父逃回长安。

张骞此次凿空西行,分别走了当时为人熟知的两个通道:河西走廊、羌中道。这两个通道,都被匈奴人控制,因此张骞等人一年左右的使者行程,变成了13年出使。汉武帝每次发起对匈奴作战时,不得不从东打到西。辽阔的战线,使得强盛的武帝朝也感到压力颇大,汉武帝因此常常喃喃自语:“张骞,你们走到哪里去了?”

(西汉反击匈奴)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海拔最高,是有名的水塔。从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海拔高度都呈现出逐次降低的趋势。在青海湖附近的湟水流域,已经可以支持大面积的畜牧经济。羌中道,即是以此湟水流域为核心发散出来的丝绸之路南道。在羌中道往北,则是深处亚欧大陆内部的蒙古高原地区。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下,降水稀少,植被稀疏,是沙漠、戈壁地形为主的漠北荒漠地带。

可是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并不是连在一起的,中间有一条宽约几十公里,长约1000多公里的狭长的凹陷地带。这一地区,南边是祁连山、阿尔金山,北边是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犹如一条常常的峡谷。两边的高山上的雪水顺着山势流到低处,形成了疏勒河、黑河、石羊河三条水系,灌溉了万亩良田,在西汉时期一处天然的牧场,是西北内陆地区风景、气候都堪称上佳之所在。

河西走廊:匈奴帝国的经济核心之一

匈奴是一个游牧帝国,帝国的经济支柱是畜牧业,经济结构单一,原本不足以构成庞大帝国的经济基础。匈奴人能够点石成金,成为中原王朝60多年来挥之不去的梦魇,其所依靠的就是河套地区、河西走廊提供的丰富物产以及铁器资源。

(从空中俯瞰河西走廊)

公元前127年,卫青带领汉军骑士击败了匈奴河套地区的守军,占据了匈奴进攻汉地的桥头堡,一次掳掠牲畜百万头。汉武帝在河套地区设置朔方郡,从内地移民10万,屯垦塞外,匈奴的经济实力受到重大打击。此后,匈奴赖以维持与西汉王朝对峙的,就只有河西走廊提供的物产了。同时,匈奴加紧了对西域各国的搜刮力度,西域诸国叫苦不迭。

公元前121年3月,汉武帝决心发起河西战役,令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从陇西出发,在皋兰山脚下和匈奴骑兵交战,越过焉支山追击500多公里。到了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率几万骑兵,行军1000多公里,一直打到祁连山麓,给匈奴贵族以沉重的打击。两次奇袭作战,汉朝骑兵损失很大,史载伤亡者有十分之七。汉军最终获得胜利,彻底将匈奴实力驱逐出了河西走廊。随后,汉武帝在河西地区先后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移民10万定居农垦。

张掖郡:张汉家之掖,断匈奴之臂

汉朝占据河西走廊之后,不仅打掉了匈奴最为重要的经济基地,让匈奴人痛苦不迭:“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更为重要的是,还斩断了匈奴伸向羌中道的触手,使得匈奴构建的对汉朝的包围圈被击溃了。同时,汉朝还拦腰截断了匈奴向西域地区投射影响力的通道,匈奴对西域地区的影响力因此大受影响。汉朝借着河西走廊,西出星星峡,逐步经营西域,与匈奴争夺西域。

(河西之战)

匈奴失去河西走廊之后,就只能通过漠北地区的荒漠地带来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汉朝则可以步步为营,逐渐蚕食匈奴在西域的附属地区。经过60多年的作战(公元前121年-公元前60年),汉朝成功地将匈奴势力排挤出了西域,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汉朝自此完成了对匈奴的战略反包围。

不断加深的战争危机,使得匈奴内部纷争不断,最终出现了五王争立的局面。最终以呼韩邪单于内附为标志,汉匈战争第一阶段的作战宣告尾声。

匈奴作为汉朝铁血军团的超级陪练,帮助汉朝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以至于有“一汉抵五胡”的说法,汉人的自信心大涨,民族共同体最终塑化成型。河西走廊作为战略胜负手,是汉匈战争中的战略天平。掌握在匈奴手中,汉朝就会被匈奴包围;掌握在汉朝手中,匈奴则会被汉朝包围。

(西汉对匈奴实现了反包围)

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在以后朝代的历史发展中,也在不断验证。一个王朝掌握了河西走廊,则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中则占据优势;如果失去了河西走廊,则在对抗中处于劣势。这一方面是战略的原因,也有一方面是河西走廊出产战马等众多军事物资的原因。一直到了近代,火器成为战场主角后,河西走廊的在军事物资生产的重要性开始下降,可是在战略上却更加重要了。如左宗棠所说:“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而知而行的历史


西汉时期,河西地区是汉朝和匈奴激烈争夺的军事要地。从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两进河西,击败匈奴休屠王、浑邪王夺取河西起,到汉桓帝元嘉元年止,发生在河西地区的大中型战事就达23次之多。汉朝和匈奴围绕着河西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厮杀,河西之得失关乎汉匈战争之成败。河西地区的军事战略价值为何如此之高?

河西的地理位置及军事价值

河西地区以河西走廊为主体,其南面为祁连山,北面是龙首山、合黎山和马鬃山,东部直达黄河,西部至库木塔格沙漠。汉朝于武帝时期在此设立酒泉、张掖、敦煌、武威等河西四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政管理机构使,使这一地区在对匈奴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西东连关陇,西通西域,南接河湟,北达蒙古,被称为“天下要冲,国家藩卫”。这里的关中道由姑藏、张掖、揟次、媪围过黄河,沿泾河河谷便可直趋长安。从河西西去,踰葱岭、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可至疏勒而达西域。武帝太初三年,匈奴便是由此道攻入酒泉的,河西走廊沿线是匈奴南下河西地区的重要通道。

河西地区地处高山大河、荒漠高原之间,为四塞之地,易守难攻。南部的祁连山脉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如在北麓的河谷地带修筑塞桓派兵把守,便可达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有效遏制敌人的北进。河西地区的的北部山脉虽较平缓,但多戈壁和荒漠,也有着天然的防御条件。河西地区东部的峡谷众多,水流湍急,只须把守沿岸的几个重要渡口,便足以自守。由河西西去西域,途经的是大片无人区,形成极难跨越的隔离带。

河西走廊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质肥沃,有利于发展农牧业。汉朝政府通过不断的移民,同时充分利用河西丰富的水资源修筑沟渠,兴修水利,大大提高了河西地区的农业生产,张掖——酒泉盆地、 居延盆地成为粮食产区,可以保证河西地区的战争所需。汉朝又不断将犯罪人员及其家属充边屯田,补充劳动力,实现了河西地区的以耕养战的目的。

河西地区有养马的传统,汉朝政府在此派专人养殖马匹,形成了汉朝的骑兵基地。另外,河西走廊还有丰富的盐、硝、石油、金等资源,都是重要的军事物资。整个河西地区地形险要、农牧业发达,谁占领此地,谁就有了对外征伐的物质基础,因而汉匈双方围绕此地开展了百年争夺。

河西走廊对匈奴的意义

河西走廊是匈奴右贤王的驻地 。《史记· 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右贤王居西方,直上郡 、以西,接月氏、氏、羌”从冒顿单于控制河西走廊起,河西走廊一直是匈奴政权中权势最大 的右贤王管辖的政治中心 。西汉元狩二年,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部众4万余人附汉后,汉朝在河西走廊设武威 、张掖 、酒泉 、敦煌四郡,匈奴犁污王为攻复失地,率兵攻入张掖郡。 犁污王死后,这一带又被匈奴温偶磅王占领。

河西走廊还活动着其他匈奴人,匈奴折兰王、单桓王、稽旦王、呼于曹王等都曾先后占据过河西地区的一部。匈奴人以游牧为主,河西走廊地区水草茂盛,是天然的牧场,地广人稀,水草丰富,所以“凉州大马”才能成为天下最良的战马。这个地区对以骑兵为主的匈奴军队来说,是源源不断补充战马的根据地,是匈奴军队战斗力的保证。 公元前124 年,卫青击败匈奴右贤王,在河西地区便俘获马、牛、羊等牲畜数百万头。正因为河西走廊是匈奴畜牧业的重要基地,所以匈奴与汉朝围绕河西走廊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河西走廊还是匈奴手工业的中心。 弓箭是匈奴人作战的主要武器,每次战争对弓箭的消耗 量巨大,河西走廊为匈奴弓箭制造提供了丰富的木材原料 。《汉书》中说:“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河西走廊),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也”。匈奴人占据河西走廊,使匈奴 “兵马精强,食库有畜,民庶殷富 ”,加之河西优越的走廊地理条件,为匈奴的军事行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使之成为“中国之坚敌”。

匈奴占据河西走廊后,向北可以通过额济纳河流域与单于庭联络,向南可以联合氏、 羌等族结成同盟;向东可向汉朝发动军事行动,劫夺财物人口 ;向西可阻止西域诸国与汉朝的联系,建立西域霸权。

河西走廊是汉朝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争夺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就成了两汉时期对外政策的重点 。汉武帝时,匈奴人不断侵入汉地,占据河西走廊,阻断中西交通,严重影响汉朝对西域的来往。 汉武帝即位后,国力强盛,一改过去消圾和亲政策,以积极防御与进攻相结合 ,对匈奴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进攻,将匈奴势力逐出河南,并占领了河西走廊主要地区, 设立“河西四郡” ,移民戍边进行屯戍,控制了通往西域的咽喉。

两汉时期汉匈两国为争夺控制河西走廊的斗争以汉朝胜利收官,代表先进文明的汉朝控制了河西走廊地区,有利于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推进民族融合。但对匈奴来说,被逐出河西走廊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匈奴人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这首民歌唱出的不仅是匈奴对失去河西走廊的惋惜,也是匈奴人领地丧失、 军事受挫 、政治衰落的惋惜 。

匈奴对河西走廊控制权的丧失,加速了匈奴的分裂与奴隶制的消亡,客观上有利于北方民族融合的进程。

河西走廊对汉朝的意义

河西地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也是个汉匈争雄的竞技场。汉朝占领河西走廊后,充分利用这里的地理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极大地增强了河西的军事防御能力, 终两汉之世,河西地直在汉朝掌控之中。

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击败焉支山以东的匈奴休屠王部后,汉武帝即派兵到黄河南岸修筑金城要津,建立起夺取河西的桥头堡。 针对匈奴骑兵机动性强的特点,汉朝依托河西的地形修筑要塞,元鼎六年筑令居塞,元封四年修建酒泉、玉门塞防,自东而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设施,有效隔绝了匈羌之间的联系,使其成为汉朝向河西输送兵力和物资的交通快线。 随着塞防的逐步西延,汉军得以“击破姑师,虏楼兰王,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

为改变河西地广人稀的局面,汉朝将移民实边作为迅速增强该地人口力量、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从内地征发大批戍卒,集中到河西直言开展军事屯田。 这些人身兼农、 兵两种身份,是自带粮秣的战士,保证了汉朝对匈奴长期军事斗争的需要。随着河西路建设步伐的推进,汉朝将处于交通枢纽的酒泉建成为河西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将河西地区正式纳入国家军事安全管理体系。

武帝太初三年,“匈奴右贤王入酒泉、张掖,略数千人而去”,汉朝开始在河西走廊增建北部塞防,在敦煌玉门安置屯兵,修建河西沟通西域的交通道路,“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至居延、 休屠以卫酒泉”,将防御前沿推进到匈奴所在的蒙古高原,有力地加强了河西的战略防御纵深。

汉朝攻取大宛后,匈奴人只得将战线收缩至天山以北至蒙古高原区,并力争与汉朝争夺河西,以图东山再起。汉朝在河西建四郡、设属国、增关隘,“羌胡犯塞,融辄自将与诸郡相救,皆如符要,每辄破之”。 汉军主力屯于敦煌、酒泉、居延等地以逸待劳,形成一种多层次的武装力量防御体系。当匈奴来攻时,即使突破防线或趁隙而入,也能利用河西有利的地形打退敌人的进。

汉武帝元狩四年漠北之战后,匈奴主力远退至浚稽山、涿邪山地区,河西与关中军事重镇朔方、五原、定襄等郡一起,对匈奴所在区域 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使得匈奴不得不分散兵力应付。 河西军的作用主要是牵制匈奴军,对稳定整个防线起重要的支撑作用。汉朝在河西牵制匈奴,等于斩断匈奴一只右臂,使匈奴人的战斗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削弱了匈奴与汉朝对抗的能力。

河西的地缘优势及日趋完善的攻防能力,使得东汉时的河西军具备了可以独自作战的基础,逐步扭转了汉朝在西域的困境。汉武帝元狩二年至汉宣帝时,是汉匈战争全面爆发时段,也是河西军事战略价值最大的时期。汉朝在手握战略要地河西的基础上,多次从河西出兵匈奴,或与其他方向兵力配合夹击匈奴,取得了极大的成果。

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军事价值极高,作为汉匈对峙的军事前沿,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对于汉朝和匈奴来说,谁占领了这一地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正是汉朝统治者审时度势,推行了正确的外交和军事,才将汉匈矛盾的主动权控制手,保证了汉朝统治的稳固。


大白梦古


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在于勾通了中原与西域,既是贸易的纽带,又是抵御外族的防线,还是养马的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