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婆婆:我是個不討喜的孩子

我在二年級時候,轉學,從寄宿生變成了走讀生。

住進奶奶家。

那時奶奶家住了五個孩子,最大的是我姐,讀五年級 。

我與婆婆:我是個不討喜的孩子

村小在家門口,嚎一聲,學校操場也能聽到。我常常在課間操時候跑回家裡喝水,教師宿舍旁邊的土地是么叔家的,奶奶們種的油菜。

學校的人基本都認識我,畢竟我家隔的太近了。

我姐上五年級時候,班主任懷孕了,便不便再下鄉來,於是把他們整個班搬去了街上,這一轟動,學校人走了大半。

我因為膽小也禁住了我姐的勸說,沒有揹著書包和她一起去街上讀書,在四年級走來只剩下四個人的時候,我順利當上了班長 。

我讀三年級,我們班剛好九個人。

我並不太討奶奶的喜歡。家裡孩子多,做飯是個大問題。

爺爺主要負責農活,年輕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土地全留給了老一輩,家裡做飯的活是奶奶的。

罈子一直浸有酸菜,土豆是堆在庫房的,除去發芽的用來留種,其餘全下了我們的肚。

紅苕,豆角,胡豆,蘿蔔,農村家裡的菜是跟著季節走的。

我那時不喜歡吃麵食,拳頭大小的饅頭慢慢吞吞的吃,生怕噎著自己。麥子秋收時候,奶奶會拿去趕集換一點麵粉回來,蒸饅頭之類的給我們吃。

記憶最深的是苦蕎麵做的一種粑粑,起初才蒸好起鍋時偏苦,放了涼後就回甜了。最是神奇的是隔了一夜後就都變甜了。

這是我唯一記住的麵食。

後來和姐姐們講起奶奶做的菜,大家無一都記得這個粑粑。時至這麼多年沒有再吃到過。

苦蕎收貨的季節是冬季吧?還是深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