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非遺文創節亮相丹寨,鄉村振興有了新路子

中國非遺之鄉丹寨,於8月24日迎來了首屆中國非遺文創節,並在丹寨縣萬達小鎮成功舉辦。

本屆非遺文創節可以稱作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非遺文創活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慈善聯合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等20家中國頂級學術機構和公益機構聯合主辦,吸引了全國50多家大型公益組織負責人和國內8大美院、7大藝術學院文創領域的專家參加,100多位非遺傳承人在現場展示了他們的非遺文創作品。

首屆中國非遺文創節亮相丹寨,鄉村振興有了新路子

非遺文創盛會,推動行業發展

作為國內首個落地貧困地區的大型文化創意產業扶貧公益活動,非遺文創節從挖掘貧困地區非遺文化資源入手,為丹寨搭建起產、學、研、政、社合作非遺文創公益孵化平臺,為丹寨引入國家級文化產業資源,探索非遺文創產業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新模式。

首屆中國非遺文創節亮相丹寨,鄉村振興有了新路子

“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非遺文創專題評選”是非遺文創節的眾多活動單元中最具影響力的那一個,吸引了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385個優秀項目和產品報名。經過公眾投票和20位專家評委的評議,產生了媽媽製造、《多彩貴州風》——《錦秀丹寨》產業就業扶貧項目、少數民族絹人人偶、“魚躍龍門”女士手提包等10個金獎。另外,來自苗鄉的“瑙壁哩魶”花鳥魚蟲絲巾獲得文創節“錦雞獎”,代表著中國非遺工藝最高水準、來自百年老字號榮寶齋的“木版水印”被評為特別獎。

首屆中國非遺文創節亮相丹寨,鄉村振興有了新路子

在頒獎盛典現場,文創節發起方還聯合發佈了《丹寨宣言》。宣言倡議各界力量聯合起來,共創中國丹寨非遺文創孵化中心,一起支持非遺文創產業的發展。

發揮非遺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8月24下午,本屆非遺文化節還在丹寨召開以“非遺文創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交流會,深入探討如何把非遺文化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張建岷以“媽媽製造”為案例講述了女性公益傳承愛與美的故事,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秘書長張雁華分享了“殘疾人如何促進非遺傳承”,張新發非遺技藝傳承人張剛強介紹了“老手藝在全新的市場環境下煥發活力”的心得,唯品會慈善基金會秘書長王永莊作了“電商公益如何讓傳統非遺從田間地頭走向國際”的分享。

在民族IP日益受歡迎的今天,非遺文創助力鄉村振興是值得探索的有效路徑,這也需要社會各界力量的參與。值得高興的是,包括人民日報客戶端在內的一批平臺在現場就簽約,助力非遺文創發展;同時,中國非遺文創孵化中心也宣告正式落戶丹寨。

首屆中國非遺文創節亮相丹寨,鄉村振興有了新路子

落地活動豐富,力挺非遺文創

豐富的非遺落地活動也成為本次非遺文創節的主要亮點。

8月22日和23日,在丹寨萬達小鎮泓文國際學校,主辦方開展了有關非遺產品開發、市場拓展主題的公益培訓。包括設計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楊志,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原主任李松、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張肇達等在內的業內知名人士都為大家做了分享。甚至連正在擔任丹寨萬達小鎮第92任輪值鎮長的知名演員張曉龍,也為大家培訓開課。

首屆中國非遺文創節亮相丹寨,鄉村振興有了新路子

同時,在文創節期間,非遺集市的推出以及非遺公益項目“媽媽製造”的入駐,讓來丹寨萬達小鎮遊玩的更多人可以近距離接觸非遺文化和文創作品,全方位推動非遺文創這一丹寨新支柱產業的起步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