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之“幸”与“不幸”---再读《瑞幸闪电战》

前几天因为疫情赋闲在家,刚刚看过中信出版社2020年1月刚刚出版,由陈春花等大咖力荐的新书《瑞幸闪电战---解读瑞幸迅猛扩张的商业逻辑》。还没过几天,瑞幸的财务造假新闻就充斥着各大财经媒体了。于是拾起再读,便有了新的收获。

瑞幸之“幸”与“不幸”---再读《瑞幸闪电战》

我之所以把这本书找来读,是因为去年瑞幸公布上市消息时,我确实是很诧异的。因为我喜欢理性逻辑,首先要经过体感逻辑。一个事物如果体感上觉得不符合常理、非常特殊、有点奇葩、鹤立鸡群,那么就非常值得去探究一下它的内在逻辑。

为啥我会诧异呢?我喝的第一杯瑞幸咖啡,是我在南京出差期间住酒店,一个朋友微信推送给我的信息,安装瑞幸的APP,就可以免费喝一杯。我搜了一下附近正好有,反正不要钱,就试了试。还真不错,十几分钟就送到了,真的免费。虽然尝不出来有多好喝,但免费嘛,还有养眼的汤唯陪着,可以,一个不错的下午茶。但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怎么喝过了,因为口感,免费或者用券+几块钱配送费可以下单,让我掏多于10块钱,我就不乐意。算下来,从我知道瑞幸开始到现在,买瑞幸咖啡总共的花费的不超过50元吧(小鹿茶除外),算上配送费,至少在我身上,肯定是个亏的。这就是我的体感认知。

瑞幸18个月上市,不符合我的体感逻辑。

《瑞幸闪电战》一书给出的瑞幸扩张商业逻辑。除开低成本租金、强大的地推能力、新型供应链与品控、品牌与营销等,书中总结瑞幸快速扩张的核心动能是“数据驱动”,如下图:


瑞幸之“幸”与“不幸”---再读《瑞幸闪电战》

瑞幸的数据驱动金字塔

信息化:就是系统功能建设,要么自己开发,要么买,但本质上来说都是功能建设。它们需要把公司的整个业务流程,包括全部的日常工作内容梳理到计算机系统中去;

数据化:在完成信息化之后,人的行为、公司的行为、客户的行为,甚至设备的行为,都会录入系统中,不再存在于线下。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关注点将由信息化转向数据化。也就是说,这一层主要考虑如何合理使用信息,让信息变成数据,以便进行更精细的管理。

智能化:对数据进行采集汇总之后,AI的使命是做决策。所有的管理者都希望决策有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是精准精确的。数据最终的服务目的是做决策,除此之外都是花架子。

瑞幸所做的,正是将数据化向智能化往前推进了一步。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做决策的效率,降低了决策成本。

但正如书中所说:“无数据,无智能。再往前推一步,无规模,则无数据。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规模对于瑞幸如此重要了。”而问题恰恰出在瑞幸引以为傲的“规模”上。就本次财务造假数据可以看出, 22亿人民币是什么概念?对比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瑞幸咖啡总营收是29.29亿元,2018年同期则为3.75亿元。这意味着,过去一年瑞幸咖啡的营收数字上面的翻倍增长,吹一吹基本都是泡沫。

我们再梳理一下这个逻辑:瑞幸快速规模扩张的原因是重构人、货、场的新零售基因,新零售的关键是降低成本,而“数据驱动”是降低成本的核心动能,但“数据驱动”又有赖于规模扩张。看出来没有,这就是一个循环。当逻辑变成一个环,那它真正的逻辑起点就没有了。

换句话说,要提升规模,在上述的逻辑闭环里,是做不到的。要想实现“真实的规模扩张”,最关键的因素只能是时间,因为只有在足够长的时间里才能创造一切,也只有时间可以检验一切。而瑞幸所缺少的,恰恰是“时间”。怎么办?只能靠造假!这是逻辑推导到最后的必然选择。

瑞幸的英文LUCKIN具有幸运的意思。在这个传统的餐饮咖啡行业,用18个月的速度迅速上市,无论是时代的点位和所讲商业模式的故事,都是刚刚好的,早期的投资人也赚的盆满钵满,这是它的幸运。不幸的是,这个商业逻辑,也仅仅是个故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