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與“戰神”,因志趣而狹路相逢,又因同樣的性格缺點而敗亡

書生與“戰神”,因志趣而狹路相逢,又因同樣的性格缺點而敗亡

文 / 鳥人

努爾哈赤,清朝的奠基者,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戎馬生涯長達44年,史稱他“用兵如神”。

書生與“戰神”,因志趣而狹路相逢,又因同樣的性格缺點而敗亡

袁崇煥,一介書生,字元素,籍貫廣東東莞石碣,35歲時考中進士,喜歡與人談論兵法,自認為有鎮守邊關之才,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

書生與“戰神”,因志趣而狹路相逢,又因同樣的性格缺點而敗亡

兩個天南海北的人,在當時的中國,相交的幾率微乎其微。但兩個人有共同的愛好——軍事!

有共同的愛好,再加上時代的巧合和必然因素,兩個人在戰場中相逢了,不是戰友,而是敵人。

1626年,努爾哈赤乘遼東明軍易帥和匆忙撤軍之機,親統八旗軍約六萬人於正月十四出瀋陽,直逼寧遠。

書生與“戰神”,因志趣而狹路相逢,又因同樣的性格缺點而敗亡

此時的寧遠就是一座孤城,守軍不滿兩萬,前有勁敵,後無援兵,形勢險惡。

袁崇煥臨危不懼,在眾將士面前刺血為書,誓與寧遠共存亡,召集諸將議戰守,決定採取堅壁清野之策,全城軍民上下一心,共同守城。

從努爾哈赤出兵,到正月二十六日撤軍,前後歷經約13天,戰役的結果是,袁崇煥憑堅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殺傷後金軍1.7萬人,挫敗了“用兵如神”的努爾哈赤。

書生與“戰神”,因志趣而狹路相逢,又因同樣的性格缺點而敗亡

努爾哈赤曾說過:“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可見,驕兵必敗,即使你是戰神。

然而,經過“寧遠之戰”後,袁崇煥開始驕傲起來,目空一切,並在崇禎皇帝和朝臣面前口出狂言。

1628年,清軍再次大舉進攻錦州時,皇帝召集眾朝臣開會,憂心忡忡地問袁崇煥邊關戰事何時能了,袁崇煥居然十分輕率地回答:五年為期吧。沒有一位朝臣相信袁崇煥的大話,但皇帝卻大加讚賞。

同時跟崇禎皇帝大談條件,要求在五年內,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必須朝廷內外事事配合,不得掣肘。

書生與“戰神”,因志趣而狹路相逢,又因同樣的性格缺點而敗亡

朝中許多大臣對袁崇煥借皇帝重用之機,要挾需索,得寸進尺,最後竟想鉗制言官的所作所為大為不滿。

隨著時間的推進,戰事並未像袁崇煥預言的那樣順利。他便想通過和議暫時中止清軍凌厲的攻勢。

還在熹宗時,袁崇煥便曾當過和談代表,但他卻忘了當今天子是一位剛愎自用而又敏感多疑的君主。

而這期間,又發生了他擅殺皮島守將毛文龍的事件。

書生與“戰神”,因志趣而狹路相逢,又因同樣的性格缺點而敗亡

崇禎皇帝看袁崇煥如此行事,心裡不免害怕。而朝中大臣本來就對袁崇煥大為不滿,藉此煽風點火,議論紛紛。

當皇太極親率大軍繞道喜峰口,攻破邊牆,直逼北京城下時,京師上下震動,紛紛傳說袁崇煥通敵叛變。

這時,生性多疑的崇禎皇帝再也沉不住氣了,下令將袁崇煥逮捕,並立即綁往西市斬首。

此時滿朝文武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袁崇煥說話,因戰勝努爾哈赤而成名的袁崇煥就這樣謝幕了。

兩個時代風雲人物,因共同的軍事能力而成名,又因共同的性格缺點而敗亡。

(完)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