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的目標之經濟增長

【導讀】

中公事業單位為大家帶來經濟知識《宏觀調控的目標之經濟增長》,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

宏觀調控的目標主要有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我們往往把它概括為“兩增一穩保平衡”。其中,促進經濟增長是宏觀調控最主要的目標。

經濟增長是指一國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勞務總量的擴大,表現為GDP總量或人均量的增加。

而我們再進行經濟增長的核算時,核算指標主要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國民生產總值(GNP)。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內所擁有的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包括商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GDP和GNP的定義大部分內容重合,因此掌握GDP和GNP一方面需要對其進行準確區分,另一方面還需要把握兩者的相同點。

1.二者的區別

國內生產總值(GDP):強調“一個國家或地區”,是一個地域概念,也就是說在判斷國內生產總值時主要看的是“在哪裡”。

國民生產總值(GNP):強調“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常住居民”,是一個國民概念,而這裡的“常住居民”大家只需要理解為國籍即可,也就是說在判斷國民生產總值時主要看的是“哪國人”。

比如“北京人在紐約賣烤鴨月入三萬”,GDP強調“在哪國”,題幹中“在紐約”,“月入三萬”就需要計入美國的GDP中。GNP強調“哪國人”,題幹中是“北京人”,“月入三萬”就需要計入中國的GNP。

2.二者的聯繫

①一定時期內:GDP和GNP都是流量概念,強調的是某個時間段,而不是某個既定的時間點。並且“一定時期”我們往往指的是當前的時間段,往期的不算,也就意味著二手交易的商品價值是不計入的。比如“今年我在中介手中買了一套二手房,價值100萬。”二手房當年建成時已經算入當年的生產總值中,不能重複計算。

②生產:GDP和GNP二者均強調的是生產即創造出的最終產品,而不管這一產品是否銷售出。因此,如果今年企業建成100套商品房,賣出60套,滯銷40套,我們在計算時統計的計算的依然是100套房子,不管它是否賣出,只要他生產出來,就擁有了價值。

③最終產品:此處的最終產品強調的是不用再經過加工即可供最終消費和使用的產品,因此整個生產的過程中的中間產品也是不計入生產總值的。比如“麵粉廠出售給麵包廠的麵粉”、“麵包廠出售給中學生的麵包”,在這兩個例子中,麵粉廠賣出的麵粉就是中間產品,它還會被面包廠繼續加工,而麵包廠賣出的麵包是最終產品,我們只需要計入麵包的市場價值入生產總值即可,麵包的價值中已經包含了麵粉的價值,因此就不需要重複計算。但是,如果麵粉被擺在超市的貨架上,被消費者直接購買後,那就需要計入。

綜合以上的分析,大家要能夠對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國民生產總值(GNP)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做題時能夠準確辨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