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英丨堯治河印象

高 英丨堯治河印象

早就聽說過堯治河的盛名,據說是一個因開採磷礦而富裕起來的邊遠山村,至於村民是怎樣個富法,只說是家家別墅、戶戶轎車啥的,於是就妄加揣測,那裡的自然環境不知被村民開礦破壞成什麼樣子了,若干年後當磷礦採盡,他們的子孫靠什麼生活?

直到終於有機會親赴堯治河一睹那裡的村容村貌、山山水水,我才禁不住啞然失笑,意識到自己不過是一憂天的杞人,抑或是一坐井觀天的青蛙而已。精明的堯治河人走的是一條真正可持續發展的創業致富之路。

途中,天上下起了小雨,後來竟越下越大,透過車窗,只能看到霧濛濛的山和莊稼地,隨著車子越來越駛近堯治河,氣溫也越來越低,雖是盛夏,我們坐在車裡仍然感到絲絲涼氣,想到素日裡忍受的三十多攝氏度的酷熱,大家便讚歎這裡實在堪為避暑勝地。當聽得有人喊“堯治河到了”,車子也停下來,車門一開,立刻感到寒氣逼人,我們中的大多數因為不瞭解這裡的高寒氣候都穿著單薄的夏裝,而雨還是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下得車來,一個個忍不住大呼“好冷”。

導遊為我們安排了活動行程。她先帶我們到磷礦博物館參觀。據介紹,這是全國首座磷礦博物館,由堯治河村投資建造,博物館佔地5000平方米,耗資3000萬元,收集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磷礦樣本,不僅如此,博物館還以形象逼真的雕塑和圖文並茂的電子屏展現了堯治河人劈山修路、開採磷礦的艱苦創業歷程。

從博物館出來,我們來到堯治河村廣場,遇到一位60來歲的村民,老人非常健談。我們問:“你們在這兒生活得很幸福吧?”

“是啊,是啊!”老人高興地點頭答應,回過頭來問我們,“你們剛從磷礦博物館出來嗎?不打算到我們的民俗博物館看看?”

我一聽,脫口而出道:“民俗博物館?你們一個村子竟然有兩座博物館嗎?”

“當然了!你不知道吧?就在那邊。”老人用手往前方一指,驕傲地說,“那裡邊保存了好多你們在別處看不到的東西哩。”

“那裡面都有些什麼呀?”我好奇地問。

“農耕文化呀,還有就是反映我們這裡的風土人情的。”

“那些東西都是從哪裡來的?”

“我們各家捐的呀,也有在各地蒐集、購買來的。”

老人的話讓我想起磷礦博物館前用石磨鋪就的廣場來,一盤盤雕琢著漂亮的規則紋路的石磨和石磨間隙長出的碧綠的小草使得雨中的廣場變成生機盎然、意味悠長的巨幅寫意畫,又恰似仙人在兩山之間設置的巨型圍棋棋盤。

立刻,我對他們的民俗博物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只可惜由於時間關係沒法成行。

高 英丨堯治河印象

帶著遺憾,我隨眾人向著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老龍宮進發。這時,雨停了,煦暖的陽光照在身上,頓覺一種說不出的舒泰和愜意。一路拾級而上,移步便是驚喜,腳底是不同顏色的石子鋪就的形狀各異的圖案,道路兩側的水渠裡流淌著清澈的山泉,兩邊相對平緩的坡地上種植著各類藥材和苗木,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經過雨水的洗滌更顯嬌豔和嫵媚,黃的紫的,白的粉的,在微風裡搖曳生姿,散發縷縷幽香。極目遠望,看不到一處裸露的山體,滿眼是起伏洶湧的碧波和綠浪,樹葉上尚未蒸發掉的水珠在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途經一個湖泊,面積不大,湖水碧綠如玉,有人歡喜地說:“真想跳下去與湖水來個肌膚相親。”導遊卻正色道:“千萬不可小瞧這湖,最淺處水深也有8米。”這使我們不得不對小湖刮目相看,湖面平靜如鏡,幾隻漂亮靈巧的蜻蜓在水上輕舞飛揚,似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穿過湖上古色古香的迴廊和亭子繼續前行,一堵高大的白色牆壁陡然立於眼前,我一陣竊喜,以為終於到達目的地,可走到牆根往裡看,並不見巖洞,而是更陡的讓人生畏的幾十級臺階,爬上臺階折轉而上,才見更高更遠處有一巨大巖洞,是為老龍宮。而近前是一院落,白牆黛瓦的平房,平整乾淨的場地,供人小憩的遊廊、條凳,方便遊人的洗手間等,無不體現出規劃者的貼心和細緻,而場地四周和道路兩側仿漢白玉護欄上雕刻的龍、祥雲以及繁體“龍”字的精美圖案,配以《莊子》格言,讓遊人未進“龍宮”就已經感受到濃郁的龍文化氣息。

沿臺階繼續攀登,便來到老龍宮前,迎面是一組錯落有致的廊亭,正中廊亭之上是一黑底金字牌匾,上書“老龍宮”三個大字。龍宮前廳左側是一灣灣淺水,灣灣淺水間有凸起的脊埂,恰如條條虯龍臥於水中。在淺水的盡頭,塑有兩條騰空而起的白色巨龍,繼續往裡走,濃重的溼寒之氣襲遍全身,正當此時,老龍宮正殿展現於眼前,我們當即被她恢弘的氣勢震撼了!抬頭仰望,龍宮巨大的穹窿在霓光燈的輝映下幻化出如夢的仙境,我彷彿不是置身巖洞,而是飛昇於九天之上的帝宮,那種雲蒸霞蔚、變幻莫測的美,讓我變得詞窮,一時間竟然找不到恰當的詞句來描述所見之景,便想起李白的幾句詩來:“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若不是有冰涼的水珠不時滴落身上,提醒我正漫步於億萬年所形成的溶洞內,還真以為自己正做客玉帝宮中呢。

據介紹,此殿長68米,寬55米,高29米,可容萬人聚會。從正殿往後走,有左右兩條通道。右走通往龍女宮,宮中有一大池,池水清冽,不知是地下河水,還是千年萬年頂部滴落的水積聚而成。站在池邊,感到奇寒無比,環顧宮殿,金碧輝煌,雲霓變幻無窮,中國素有“雲從龍”之說,就想:龍女躲藏在哪一片雲後呢?設若她突然從雲中跳躍而出,調皮地站到我們面前,我會驚駭而逃還是喜出望外?

高 英丨堯治河印象

從龍女宮原路返回,踏上通往九龍宮的路。更冷的寒氣從四面八方襲來,我禁不住打了個寒戰,身子縮得更緊了。這是一個比龍女宮規模更大、結構更為複雜的溶洞,由迎賓廳、百仙聚會、龍宮寶庫和龍王的九個龍子的居所組成,分上下兩層,高差相距50多米,宮內經億萬年積澱而成千奇百怪的鐘乳石絢麗多彩,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從龍宮出來,外面陽光燦爛,青山如洗,空氣清新得讓人不想歸去,只覺每一個毛孔都透著爽快。

經過短暫的休整,我們在導遊的帶領下向堯治河水庫大壩進發。車子在大壩對面的公路上停下,我們站在公路上,遙望橫亙在兩山之間的巍峨大壩,看到從谷底緊貼巖壁級級修建的通往山頂的棧道,我突然產生一種匍匐膜拜的衝動——我願用最高的禮儀向完成這偉大工程的建設者致敬!

下到谷底,來到大壩腳下——全省黨員教育基地,佩戴著黨徽的黨員們排隊肅立,面向鮮豔的黨旗,莊嚴地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聆聽堯神旅遊公司總經理張勇講述堯治河人傳奇的創業故事。

動情的講述將我們的思緒帶回到1988年甚至更早的時候。那時的堯治河是一個閉塞落後、極度貧窮的村子,地處房縣、保康、神農架三縣(區)交界地,是典型的僻遠、高寒山區,那裡不通公路,不通電,“山大梁子多,出門就爬坡”,“吃的供應糧,穿的爛衣裳,點的煤油燈,住的破草房”便是當時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1988年,孫開林被村民推舉為村黨支部書記,為了不辜負村民的信任和希望,他帶領全村幹部群眾走上了一條漫長而又艱苦卓絕的創業之路,創造了高寒、僻遠、蠻荒之地的致富奇蹟。

為了開採磷礦,他帶領村民劈山修路,沒有資金,他把自家準備建房的4000元拿出來購買炸藥,幾位村幹部也用自家房產作抵押為村子貸款,11月11日,他們打響了向貧困宣戰的第一炮,冰天雪地裡,凜冽寒風中,他們揹著鋼釺繩索炸藥,攀上陡峭的山崖進行作業,稍不小心就會摔下懸崖,葬身谷底。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孫開林喊出了“要苦先苦黨員,要死先死幹部”的口號。在黨員幹部的帶頭和激勵下,全體村民眾志成城,齊心協力,餓了啃幾口乾糧,渴了咽一把雪,經過兩個多月的日夜奮戰,終於打通了通往第一個礦點的6公里公路。為了這6公里公路,堯治河人付出了巨大代價,5人終身殘疾,3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堯治河境內有兩條河流,一條發源於老龍洞,名曰洞河;一條發源於絕壁崖縫的馬面河。兩條河的水量不大落差大,適合建電站,但必須在馬面河上游修築一個蓄水20多萬立方米的調節性水庫,還要在懸崖峭壁間鑿出一個高3米、寬3米、總長6.4公里的隧道,以解決豐水期與枯水期水流量均衡的問題。如此巨大的工程,對於只有200多勞力的堯治河村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英勇無畏的堯治河人沒有被嚇倒,他們用超凡的智慧和勇毅演繹了一出悲壯而悽美的現代版“愚公移山”劇。

1996年正月初六,工程正式開工。水庫大壩選址在馬面河的一個峽口,峽谷兩邊都是絕壁,修壩所需的幾萬方土石都得從1.5公里之外的山上開採運輸,5000多噸的水泥、鋼筋也得從2公里外人工運入,而且是負重攀爬陡峭的山崖!

沒有路,不能借用機械力,完全靠肩扛背馱,從黨支部書記孫開林、工程指揮長楊佔傑到每一位民工,所有人的肩膀都被壓腫磨爛!就在大壩即將封頂時,一場罕見的洪水將大壩衝了個一乾二淨,全村群眾近半年的血汗就這樣付諸東流!全村人禁不住失聲痛哭……孫開林強忍住淚水鼓勵大家:“不就是沖走了幾萬方石頭嗎?石頭山上有的是,力氣我們有的是,就是天塌下來,我們也能補上!”

不屈不撓的堯治河人擦乾眼淚,重新拿起了鋼釺鐵錘,就連古稀老人和年幼的孩子都加入了這開天闢地的行列。歷經整整一年的鏖戰,大壩終於建成。人們說,這是堯治河人走向富裕的一座豐碑,我要說,她更是堯治河人偉大精神的象徵!

堯治河人深知發展交通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他們憑著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的精神,硬是在懸崖峭壁和深山峽谷中鑿出一條條公路,把山與山、組與組、戶與戶連接起來,更聯通了堯治河與外面的廣闊世界。為全村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把礦開到哪裡,就把樹植到哪裡;把路修到哪裡,就把樹栽到哪裡,走出了一條以礦補林、以林蓄水、以水發電、以電富民、礦電結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僅如此,他們還因地制宜,開闢藥材基地、發展旅遊業等。

如今的堯治河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全國文明村,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5週年之際,堯治河村黨委再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黨委書記孫開林應邀赴北京人民大會堂受獎。

仰望著不語自威的大壩,欣賞著“愚公移山”群雕,默唸著鐫刻於群雕基座上的文字——“篳路襤褸,以啟山林”,我的內心充滿了敬畏和感動。我知道,這一崇高榮譽不僅屬於堯治河村黨委,更屬於堯治河全體村民。堯治河的每一座山、每一道河、每一條路、每一座橋樑、每一個隧道、每一道堤壩,乃至山上的每一棵樹,都可以作證:美麗富饒的堯治河村當得起這份榮譽,勤勞智慧的堯治河人無愧於這份榮譽!

我們有理由相信,堯治河人在村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一定會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6年7月

高 英丨堯治河印象

作者/高英

高英,系湖北省房縣第一中學教師,有近十多篇教學論文在《人民教育》《湖北教育》《班主任之友》《教師繼續教育》等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另有十來篇論文在省級教育論文大賽中獲一等獎、特等獎。工作之餘,喜歡讀書,也喜歡用文字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錄下來,有小說和散文在本地文學刊物《神泉》上發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