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成本,如何做到優惠券發得越多,對店家越有利

給用戶發各種優惠券來吸引顧客到店,幾乎所有線下門店都會涉及這種營銷方式。

送什麼券才更有利,可能很多店家都沒有太多考慮過這個問題。這篇文章就來說道說道。

理論上說,送得券越多,券的優惠力度越大,對顧客的吸引力就越大。但同時成本越高,對店家越不利。

學問就在這裡,怎樣才能做到送得券越多,對店家越有利呢?不談理論,案例說話。

案例一:有條件代金券

某超市推一個消費100元就送100元代金券的活動。顧客一看,還有這個好事,不是白送嗎?

無視成本,如何做到優惠券發得越多,對店家越有利

但對不起,這100元代金券是有使用要求的,每張面額10元,每次只能用一張,消費滿50元才能使用。

有人會每次只來消費50元,實際只要付費40元嗎?可能會有這樣的顧客,但這要多會精打細算才能正好滿50啊?而且,就算這樣,超市還是有利潤的。

所以,多數情況是,顧客因為有了這個券,覺得會便宜,就會經常來。只要來了,就可能有這樣那樣的消費,帶來更多的利。

案例二:單品贈品券

某烤鴨店送個價值88元的烤鴨券,看起來是巨大優惠啊。別急,有點小條件。

無視成本,如何做到優惠券發得越多,對店家越有利

首先,僅限堂食。你總不能抱個烤鴨幹啃,多少要點些其他菜品吧。你點的所有其他菜品都會帶來利潤,彌補烤鴨的成本。

其次,配料另外付錢。蘸醬啊、麵皮啊、黃瓜大蔥來一套,20元。一隻烤鴨估摸一套都不夠,再來一套,40元。好吧,烤鴨成本基本回來了。

其三,不參與其他優惠。要知道,現在一般餐館日常活動是一茬接一茬,說店裡一點優惠活動都沒有那是罵人?所以,說不定用了這張烤鴨券,還不如直接點了享受店內活動優惠更合算呢。我就好幾次帶著烤鴨券最後沒用上,切身體會啊。

案例三:現場互動券

同事小姐姐最近碰上好事,買了一個20元的蛋糕,得到了一張下次可以直接使用的20元的甜品券。當她某天中午大老遠去使用這張甜品券時,老闆說,如果現場發朋友圈集齊20個贊,就再送一張20元的蛋糕券。

小姐姐那個歡喜啊,這等好事絕不能放過。於是呼朋喚友,很快集齊了20個贊。沒過兩天,小姐姐發現她的好朋友也在這家店發了朋友圈。

無視成本,如何做到優惠券發得越多,對店家越有利

這就是傳播的價值,一個甜品買20元,成本可能就5元,獲得20個潛在顧客的點贊,每個成本才多少錢?而且這種吃貨都是人以群分的,朋友圈絕對精準啊。

這個時代居然還有這樣便宜的流量資源!這個賬我不會算,讓我靜靜。

案例四:免費體驗券

家長們經常會在幼兒園門口收到免費課程的體驗券,還有一些玩樂活動的體驗券。一般來說,課程類的還不太受待見,玩樂活動的家長基本上都會來者不拒。

無視成本,如何做到優惠券發得越多,對店家越有利

一個開在商場裡的室內滑雪項目,單次價格100元。這樣的單次體驗券在幼兒園門口一發,家長都默默的收到了包裡。某個週末帶小孩到活動現場,小孩經過努力終於滑起來了。正在興頭上,時間到了,要繼續,就要付100元。家長覺得我家娃真有點滑雪天賦,又能鍛鍊身體和提高協調能力,不如辦個卡吧。

你看,妥妥的成功了。

發優惠券這個事情,是實體門店非常有效的營銷方式之一。操作起來並不複雜,但要做好還是要注意一些方式方法的。

其一:優惠設計

前面提到的就是一些優惠券設計的案例,不同行業會有不同的特點,也有不同的成本考量。比如活動體驗類的,幾乎沒有硬成本,只要控制某個時段的用量,比如要提前預約就可以了。而商品銷售類的,就需要很好的核算成本和利潤率,你可別告訴我根本就搞不清單品成本就打算搞促銷啊。

其二:到期提醒

發優惠券的目的,一定是希望顧客到店消費。所以如果發放優惠券的同時,能夠收集到用戶的聯繫方式,就可以不時提醒顧客來“用掉”優惠券。傳統紙質優惠券很難做到這一點,所以建議結合電子優惠券。

其三:數據分析

同樣一種優惠券,一次不要發放太多,要及時查看和分析相關的消費數據。比如優惠券的使用率是多少,使用優惠券消費的同時產生了多少其他的消費,有沒有帶來辦卡和充值等等。數據難看的優惠券要儘早停止發放。數據好的?還猶豫什麼呢,加大發放力度啊。

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說是這麼說,但現在賣家之間競爭激烈,優惠措施如果不能更精,就很難讓買家傾心了。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你覺得有特色有效果的優惠券設計方案,當然也可以說一些覺得不成功的優惠券負面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