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蕉蔭讀書圖》 清·呂彤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梨形壺,一般被認為是從元代陶瓷中開始出現的造型。《中國古陶瓷圖典》認為,“梨式壺,壺式之一,始於元代,流行於明代,因形狀似梨而得名”。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明清瓷器鑑定》一書中也說:“梨壺——因造型類似梨而得名。元代始燒造,其後歷明、清兩代,經久不衰。”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但目前的考古資料已證實,梨形壺早在五代時就已出現,可以說,梨形壺

早期的梨形壺多作酒具及文房水注,至明末清初,隨著紫砂茶器的盛行,這一經典造型被當時的匠人加以借鑑也是順理成章。其中尤善梨式者,當屬兩位名家——陸思亭與惠孟臣。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形壺尤重比例及線條,唯有二者拿捏得當,才能顯現其簡樸大方的氣度。梨式壺體形取梨形,均作截蓋、球形鈕,形似古帽,壺嘴三彎流居多,出水流暢,耳把略大而稍稍上揚,手握舒適,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壺體從上部到下部過渡平緩,包底圓潤,形態飽滿,古拙中還透出些微稚趣,整體視覺感極佳。同時,流嘴、壺口、圈把上緣皆齊平一線,古時稱為“三點金”,為梨式功夫茶壺的主要質量驗證標準之一。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梨壺製作也宜遵循古法,選用上等朱泥制小品。燒製後成品溫潤,朱泥砂質顆粒盡顯,如梨皮上點點斑紋,更猶如壺中貴婦,觀之柔美動人,摩挲起來更是如觸凝脂。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試想以這樣一款小壺來品茗,泡茶見茶湯晶瑩可人,輕聞覺茶味甘甜香醇,賞玩見壺型優雅俊美,如此一把佳壺佇立於茶盤之上,有若蛟龍昂首,氣韻出眾,怎能不讓人為之心動?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據《陽羨砂壺圖考》記載,潘仕成字德畬,為清道光廣東番禺人。先世以鹽賈起家,累官至兩廣鹽運使。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由於潘氏家傳素嗜飲茶,便在宜興訂製專屬砂壺,一則自用,一則往還饋贈。潘氏訂製的砂壺形制固定,且慣於將印款落於蓋沿之上,壺底及他處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為陽文篆字「潘」印。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由於潘氏聲名遠播,世人乃將此一形制稱為[潘壺].壺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為「高潘」。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潘壺一般為閩南人家泡工夫茶用,但據當地鄉人表示,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為榮,在女兒出嫁時必以一潘壺為嫁妝,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榮華富貴。所以多要求為宜興潘壺,絕少用土產的汕頭壺。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通常這種隨嫁的潘壺並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於梳妝檯裝髮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後,多作為陪葬物,以示對孃家養育的感念之意。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君德式”乃因壺工張君德而名。呈鼓腹矮梨形,三彎流朝天,圓環把,截蓋圓珠鈕,捺底,胎薄均勻,製作精巧,刻款流暢,窯燒火候得宜,手感順滑,十分討喜。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晚清時期,東瀛煎茶道盛行,外銷日本的紫砂茗壺類頗為暢銷,但滿刻名篇文章之甚為少見。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因為壺型底部落款為君德, 這些名款甚至沿用幾朝,以至於後人直接以名款來稱呼其壺,類似落款還有“孟臣”、“逸公”、“思婷”、“君德”等。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於是諸如:孟臣壺、逸公壺、思婷壺、君德壺、文旦壺便沿襲至今。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其實孟臣姓惠、思亭姓陸、君德姓張、文旦姓李,據說這些都是有所記載的。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孔子曰:“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然而功夫茶壺鮮少如此嚴肅的禮教文字,故一般認為“君德”與“思亭”一樣,應是陶人名字,後至演變為壺式。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朱泥之魅〗——紫砂中的嬌子


以上均為韓亞出品,歡迎前來諮詢!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