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鄂“疫”線,濱城區:攜手奮戰的醫教伉儷

“我們在黃岡的培訓已結束,前兩天入駐了團風縣人民醫院,這裡各種防護措施都很齊全,工作比前幾天有規律了。剛剛吃完晚飯,一會兒還要去病房,不用擔心……”

“我每天都在網上關注著黃岡疫情,看到新聞中每一個身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我都極力地睜大眼睛,渴望分辨出哪個是你……家裡老人和孩子安好,放心吧!希望你們治療好更多的病患,早日歸來。”

2月19日晚,在濱州市濱城區第五中學李曉卉丈夫孫振棣離家馳援湖北7天后,第一次進行微信聊天。

一位是醫生,在黃岡奮戰;一位是教師,在濱州停課不停教。疫情來襲,讓這對夫妻交流只能在鄂魯兩地分離。


魯鄂“疫”線,濱城區:攜手奮戰的醫教伉儷


十幾天來,這對醫教伉儷,微信成了夫妻兩人聯繫的唯一紐帶。他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默默地堅守崗位,用行動詮釋著舍小家為大家的大愛情懷。

今年36歲的孫振棣作為濱州市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的一名大夫,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他主動遞交請戰書,申請加入援鄂醫療隊。

“我是一名父親、兒子、丈夫,但我更是一名救世扶傷的醫生,重疫當前,責無旁貸,替我照顧好爸媽和孩子,我一定會平安歸來!” 臨行前,孫振棣對妻子說。

2月13日上午,孫振棣坐上濱州馳援湖北黃岡的大巴車。出發前,宇向東市長的深深一躬,更讓他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在黃岡,孫振棣和來自山東省的40名隊友一起全面接管了黃岡市團風縣人民醫院。該醫院自1月20日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當時共收治200餘名患者,而孫振棣所在的第六病區2月11日啟用,啟用時有54病人,重症7人。


魯鄂“疫”線,濱城區:攜手奮戰的醫教伉儷


每天早晨8點,孫振棣就開始了一天的救治工作,他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著兩三層口罩、手套,防護面罩,全服武裝,一干就是9個小時。每當下班時摘下防護面罩,滿臉就勒出五六道深深的印痕。

為方便了解病人的情況,除聊天、交談外,他和隊友們組建了一個 “魯鄂一家親”的醫患微信群,通過微信幫著緩解心中的焦慮,為患者排憂解難,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裡,他成為56名患者的朋友……雖然工作危險性極大,但孫振棣沒有絲毫畏懼。

在救治的12天時間裡,不斷有治癒的病人出院,被確診的病人住院,僅他和同事一塊送出病房的治癒後病人就有20位。“謝謝你,山東小夥兒!”每每有患者出院,都喜歡拉著孫振棣的手親密告別,這也是令他最欣慰、最快樂的時刻。

而在近千公里之外的濱州,作為濱城區第五中學的英語教師、畢業班的班主任的妻子李曉卉,疫情爆發,打亂了她的假期計劃。

班級疫情日報、畢業班教師視頻會、直播課、網上批閱作業……一個接一個的任務變得異常忙碌。

大年初三,李曉卉就開始忙著備課、製作課件,為“空中課堂”視頻課錄製做準備,一工作就是十幾個小時,每個教學細節都要反覆設計,反覆琢磨,每一句教學語言都要反覆推敲,反覆修改。功夫不負有心人,3節高質量的英語直播課,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好評。九年級五班學生孟茹意在課後反饋時寫道:視頻中的李老師和平時在我們身邊一樣溫柔漂亮,這節課既增長知識又開拓眼界,原本枯燥的英語單詞也變得生動起來了。


魯鄂“疫”線,濱城區:攜手奮戰的醫教伉儷


愛人援鄂,李曉卉成為全家的頂樑柱。夫妻倆都是獨生子女,雙方父母身體都不是很好,70多歲的奶奶患病癱瘓在床,女兒只有6歲。疫情期間,她一邊照顧老人,一邊照顧孩子,更讓她放不下的是他所管班裡的40名學生和收看英語直播課上的全市5000餘名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醫生的家屬,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李曉卉說。

一個奮戰崗位守護著患者生命,一個堅守崗位潛深教育一線,這對醫教伉儷用實際行動和付出書寫戰“疫”人生!

(李榮新 範文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