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他们出山西过陕西穿甘肃进新疆,穿越非典生死线

这段时间新型肺炎病毒肆虐,全国人民群防群控,胜利曙光正在隐约显现,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这让我想起了2003年的那场“非典”阻击战,想起了在非典高峰期,一支队伍长途奔袭3400公里,出山西、过陕西、穿甘肃、进新疆,穿越“非典”生死线,投入到野外工作的壮美故事。

疫情期间,他们出山西过陕西穿甘肃进新疆,穿越非典生死线

西气东输新疆盐水沟线路勘察工地上班途中

2003年4月10日,正值“非典型肺炎”肆虐神州大地之时,山西省地勘局214地质队钻探副总工程师、工勘公司副经理毕晓生接到了一项出征任务,由他担任西气东输克拉2工程盐水沟隧道初、详勘察项目总指挥,带领第八工程处职工奔赴新疆进行勘察施工。当时,“非典”横行,人们都惶恐不安地躲在家里,唯恐一出门就踏入“死亡地带”。

毕晓生临出门前给亲人丢下了一句话:真回不来了你们都别去接我,不要为了一具躯壳再搭配一条命!

4月29日那天,他的几十名同事也给亲人丢下了这句话。

从队部所在地山西运城乘大巴到西安,再转乘到新疆库尔勒的客车,全程3400多公里的路程,要在人头攒动车上、车站度过70多个小时,谁能预料期间会发生些什么,谁敢保证“非典”会对自己网开一面呢?

疫情期间,他们出山西过陕西穿甘肃进新疆,穿越非典生死线

西气东输新疆盐水沟勘察项目工地指挥部

他们终于平安地到达了库尔勒,还没来得及庆幸,就接到了因沙尘暴降临,火车汽车停运的通知,不得不退掉刚买好的车票,改租一辆中巴前往库车。一到库车,这些来自非典重灾区的“可疑对象”立即被当地“防非”部门隔离到一个特殊旅店,实施了48小时监控。

5月4日早上,他们获准离开,顶着突降的大雨租乘一辆大巴奔赴盐水沟工地。“防非”工作人员也随行而来,他们不大相信这些人冒着生命危险,大老远跑来钻到山里只是为了工作,不相信他们会为了生活不出来。到了工地后,“防非”人员放心了,这里的生活区已成雏形,设备物资也到位了,周围荒无人烟,也再没其他施工队伍,无须任何担心,就给需要常出门办业务的项目经理李转运、后勤采购王红亮两个人办了通行证后离开,而其他人则继续处于“软禁”状态。

疫情期间,他们出山西过陕西穿甘肃进新疆,穿越非典生死线

红崖山,钻探设备搬迁

盐水沟位于距离库车县60多公里的茫茫戈壁中,当地维吾尔人称其为克孜尔亚(红崖)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也是一个很受摄影爱好者欢迎的旅游景点。就是这座峰岭突兀、怪石嶙峋的摄影天堂却成了阻碍西气东输的第一个拦路虎,也因此成了“先行者”们必须啃掉的硬骨头。

承担该段勘察设计任务的中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到盐水沟踏勘时,被这片美丽的风景区难住了。别说后勤保障问题、勘探施工难度,仅把钻机设备搬迁到合适的位置就是一大难题,他们甚至动了用直升机吊装钻机设备就位的念头,但测算后因成本过大而放弃。最终,他们想到了山西的214队,西气东输就这样选择了214地质队。

疫情期间,他们出山西过陕西穿甘肃进新疆,穿越非典生死线

人拉肩扛把钻探设备搬迁到红崖山半山腰机台

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职工们把生活区建在海拔1500米处的山腰上,南面就是有死亡地带之称的秋里塔克山。有多年野外施工经验的毕晓生,在动员大会上的开场白多少有些悲壮:我们穿越生死线来到了死亡地带,能不能“活”着回去就看谁更狠…

疫情期间,他们出山西过陕西穿甘肃进新疆,穿越非典生死线

栈道为桥过沟壑

山区作业,最难在搬迁,5台钻机,11个孔位,10多公里的勘察线路,搬迁次数、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如此险恶的环境,如此艰难的勘察任务,靠利益驱动行不通。事实上,当时大家的工资标准还没定(项目完工回到队部后才确定了工资额),工区及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团支部,靠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支撑起大家的信念,一场苦战在工地展开。

车到不了跟前,人拉肩扛上设备;峰岭陡峭,根本无法逾越,架起三级空中索道;沟壑纵深,搭栈道;工地离生活区太远,搬迁人员早出晚归,炊事员中午送饭;吃饭没有家伙,铁丝、锯条当筷子。白天炙热难耐,气温最高达到40多度,夜晚温度骤降,盖着被子还冷。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疫情期间,他们出山西过陕西穿甘肃进新疆,穿越非典生死线

山势险峻,人力胜天

炊事员王跃社的日记本里有这样的记载:

2003年6月24日 星期二 晴转暴雨

上午还是朗朗晴空,下午2点就突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蚕豆大的冰雹劈头盖脸砸将下来,不一会,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地上立即水流成河。由于下冰雹的缘故,我们用彩条布搭建起来的伙房也立刻下起了大雨,锅台上、案板上、地上到处是水,一塌糊涂。半小时后,雨停了,天空恢复了宁静。同志们相继从帐篷里钻了出来,呼吸着雨后的新鲜空气。

忽然听到张元社叫道:“远处小草湖的河道里有一条白光,是不是山洪下来了?”大家一看,确有一条银链似的光线朝我们移动过来。果然是山洪。

一位同志猛然叫到:“快去抢救水泵站!”同志们立即朝建在河滩边沿的泵站跑去。大家赶到泵站时,远处的洪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大家立即用最快的速度将水泵、水管、柴油机等主要设备和管件拆卸下来搬运到安全地带。刚刚搬完,山洪好似脱缰的野马翻滚着泥沙、滚石疯狂而来,卷起两米多高的浪头冲向泵站,冲垮了我们用石头修筑的简易公路,顷刻间泵站工棚消失得无影无踪。

2003年7月1日 星期二 晴空万里

今天早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们盐水沟工区阳光明媚,鲜艳的党旗和团旗在暖风中高高飘扬,工区一派节日景象。

这里正在进行庆“七一”我向党的生日献厚礼动员大会,临时党支部书记毕晓生同志动员说:“怎样向党献厚礼呢?支部决定今天组织大家把隧道南出口水6号钻孔的搬迁就位工作搞定,党员团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对党的忠诚…”

你看,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党员团队冲锋在前,同志们个个争先恐后,抬的抬,扛的扛,拉的拉,拽的拽,把拆开的设备一块块、一件件地搬运到了机场。设备就位了,同志们才感到脚疼了,打起了血泡,肩膀红肿了,露出了斑斑血迹,手上更是磨起了一个个水泡,但同志们全然不顾,一个个精神饱满…

疫情期间,他们出山西过陕西穿甘肃进新疆,穿越非典生死线

水瓢当碗,锯条做勺

人心是肉长的。项目总指挥毕晓生在一次踏勘搬迁路线时,脚下一滑歪倒在地,眼看就要滚到几十米深的沟里,同行的项目副经理王红亮眼疾手快,立即倒地死死扒住山体上突出的一块石头,朝毕小生伸出的一条腿成了救命缆绳。脱险的毕晓生感叹了一句:红亮,我这条老命就此交代了,西气东输会记得我吗?

其实,在市场上摔打了多年的毕晓生很清楚,他们在这个勘察项目中只是分包单位,在建设单位的大名单中,不会有214队的名号,更不会有他这个小总指挥的名字。

我们来记住这一组数字吧:“非典”肆虐的2003年5-7月,山西省地勘局214地质队40多名职工,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完成了直线10多公里地、11个钻孔、1200多米钻探工作量的盐水沟隧道勘察任务,征服了西气东输源头克拉2气田的第一只拦路虎。

疫情期间,他们出山西过陕西穿甘肃进新疆,穿越非典生死线

粗铁丝当筷子,吃下去的是饭,长出来的肯定是骨气

今天,我们面临的境况何其相似,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面前,既要保护好自己,又要有与疫情对决的勇气。据媒体报道,截至2020年2月14日,全国除湖北以外的确诊病例已经连续12天下降,湖北和武汉的疫情也正在得到更有效管控;治愈人数超过了8000人,全国病亡率控制在2.29%,除湖北以外的病亡率则为0.55%。这一事实和数据表明,这场疫情总体上是可治的,有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战胜这场疫情。黎明,正在到来;曙光,就在前方。

疫情期间,他们出山西过陕西穿甘肃进新疆,穿越非典生死线

该照片摄于浙江红船教育基地

发布这篇西气东输线路勘察文章,意在敬佩他们在那场疫情战斗中所彰显出来的顽强精神,对我们今天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应有鼓舞激励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