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從未遲到的我們,如今卻“遲到”了太多次

遲到,多麼陌生又熟悉的字眼。

說這個話題之前,我先來問一個問題:你有過突如其來的壓力感嗎?就是突然間胸口悶悶的,喘不上氣來的那種。

我想,很多人都會給我肯定的回答。就像,大多數人會誇你人很好,性格很溫暖,卻極少有人覺得你很特別一樣。

上學從未遲到的我們,如今卻“遲到”了太多次

誇讚你的話叫客套,客套就是客套,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人情世故和現實感。而你未曾找到的那個說你特別的人之前,你會因為不確定性,產生無盡的困惑,這種困惑,就是現實疏離感,也是我要說的—遲到。

而我們,上學時可能從未遲到,但現在,卻遲到了太多次!

記得有年聖誕,我坐在咖啡廳裡發呆,有對情侶在吵鬧著說分手,過了許久,男孩子先站起身來走。

我看到女孩點了份甜點,邊哭邊吃。而男孩子站在拐角處回望咖啡廳裡的女孩,哭的像個孩子…

我們把沒有遇到真愛之前的愛情叫錯愛,說好聽點,叫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

所以,在愛情世界裡,我們一直在遲到,而每次遲到,我們都彷彿陷入了一個泥沼,身邊的一切都在變慢,除了時間…

魯迅在《傷逝》裡,對涓生和子君的愛情,做過這樣的評價:“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子君擁有財富的背景,想用背景換取自由;涓生擁有著自由的背景,卻忘了財富的重要性;故而,兩人決定在一起的時候,悲劇就早已註定。

其實,不是我們的愛情遲到了,而是物質基礎遲到啦。

畢竟,我們大多數不會像三毛一樣灑脫——百萬富翁也不嫁!

荷西:你是不是一定要嫁個有錢人。

三毛:如果我不愛他,他是百萬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愛他,他是千萬富翁我也嫁。

荷西:。。。說來說去你還是要嫁有錢人。

三毛:也有例外的時候。

荷西:如果跟我呢?

三毛:那隻要吃得飽的錢也算了。

荷西思索了一下:你吃得多嗎?

三毛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點。

同理,無論工作或是生活,皆與愛情一樣,缺乏了物質基礎,你已然寸步難行,又何談不遲到呢?於是,工作中,你會陷入枯燥的死循環;生活中,你也會因為日復一日的單調性,變得越來越迷茫…

上學從未遲到的我們,如今卻“遲到”了太多次

拿一個真實的案例來說:

萬達太子兼國民老公王思聰,當初他老爸給了他5個億的創業資金,然後他用賺了40個億,翻了8倍。看完這個,你的第一直觀感覺是什麼?很多人可能只關注到了數字上的變化,或者說自己如果有這8個億,肯定比王思聰要做的更好。

但是,就我而言,我可能看到的是創業啟動資金的出處,啟動資金是父親給的,也就是所謂的原始資本積累。沒有原始資本的積累做後盾,你去做什麼,都是在碰運氣,因為你沒有試錯的機會,一旦錯了,帶來的後果,可能就是超出你承受範圍極多的,會引發生命危險的東西···

所以,貧窮到底限制了我們什麼?

某乎上有個回答挺震撼的:有位患了癌症的父親,拒絕在手術後,使用拿來給他續命的氧氣,只是為了給自己的女兒省下2塊錢。然而,一個小時的氧氣費,也就才4塊錢···

貧窮,限制的不僅是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有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為人處世方式等等。所以,不管那些勵志的成功案例如何讓我們樹立自信,這些東西都是客觀存在的,如果你沒有正視這些東西,你只會在一次次心血來潮之後,慢慢地沉淪到谷底!而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我們不能按照成功的勵志方式,複製他們的成功,而是因為我們不敢,我們在物質基礎階段,就已經“遲到”了!能依靠的,只有拿健康去換,拿忍耐和“熬”去換···

上學從未遲到的我們,如今卻“遲到”了太多次

那麼,既然遲到了,難道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沉淪嗎?當然不是!

成功來源於人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而焦慮卻是它的最大阻礙。我們可能輸在的開始,但如果能從現在開始努力,最不濟,也不過就是大器晚成而已!怕就怕的是,當你看明白這些問題,還在不斷地用一些眼高手低或者做白日夢的方式安慰自己!

偶爾遲到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遲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