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與文化傳承 拉近下一代與非遺的距離

“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合作與交流(2019江門)國際研討會暨國際手工藝展成功舉辦

“工匠精神”與文化傳承 拉近下一代與非遺的距離

  2019年11月14日至15日,由國際民間藝術組織指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支持、江門市政府、暨南大學、五邑大學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合作與交流(2019江門)國際研討會暨國際手工藝展”在廣東省江門市成功舉行。本次研討會旨在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建設工程,以“灣區文化遺產與創意產業的發展及應用”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北京、香港、澳門等國內專家、學者,以及東京、紐約等國際灣區的專家、學者、創意設計師、政府管理人員等匯聚江門,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遺產與創意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分享經驗。是江門市進一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高起點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的一項具體行動。

  江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蔡德威在致辭中表示,江門文化資源豐富,華僑文化品牌得天獨厚,有著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和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江門還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台山方濟各·沙勿略墓園—大洲灣遺址入選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蹟首批申遺遺產點。舉辦“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合作與交流(2019江門)國際研討會暨手工藝展活動,為江門市提供了向世界各地學文化遺產保護、交流與共享先進經驗和做法的良機,同時藉助本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為江門塑造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任教育助理總幹事唐虔先生專程從巴黎趕來,他在致辭中說:幾年前我曾主持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教育目標的全球磋商及其重要落實文件“2030教育議程實施框架”的制定,世界各國的教育部長們尤為關注如何通過教育的機會與文化的薰陶,使青年能夠成長為一代有知識、有文化、有正確價值觀的。“一帶一路”倡議為各國青年展示創造力和施展抱負搭建了一個理想平臺,“一帶一路”的建設需要青年的參與,建設成果也將惠及年輕人,其中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論壇、展覽展示、藝術節等是重要的合作載體。本次活動充分提現了青年人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大學的教育功能,非常值得讚賞。

  暨大黨委副書記夏泉在致辭中說:作為著名僑校,暨南大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僅積極引進在國際舞臺上享有一定聲譽的著名專家學者等高端人才開展新學科的建設,還成立了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院,充分發揮高校的智庫平臺以及與地方政府協同創新的作用,將智庫、政府、大學、學者、設計師等國內外資源進行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的融合交流,為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經驗與幫助。本次活動的總策劃陳平教授就是暨大引進的海外傑出華人的代表,希望凝聚更多的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積極作用,為國家的建設做出貢獻。

  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主席阿里·哈里發向本次研討會發來了賀信,感謝江門市政府與暨南大學對文化遺產保護與建設所做出的貢獻,並表示該機構將積極支持“一帶一路” 的偉大倡議,積極參與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建設,通過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瞭解。

“工匠精神”與文化傳承 拉近下一代與非遺的距離

  本次論壇總策劃、學術主持、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平教授

  研討會總策劃及學術召集人、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學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平女士介紹:本次“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合作與交流國際研討會是繼2017年北京首屆、2018年麗江第二屆之後的再次成功舉辦,今年已經是第三屆,目前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三年來累計邀請了四十多個國家的官員、專家學者、手工藝大師、創意設計師等參加。研討會的宗旨就是希望探討通過強化與拓展文化和創意產業,實現包容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文化遺產是人類擁有的智慧與財富,創意是可持續性與包容性增長,以人為本的城市化進程的實現者與推動者。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借鑑世界其他灣區成功的經驗,通過將文化遺產從資源性保護通過創意與設計的轉換利用,讓眾多的遺產活在當下,讓眾多的遺產成為未來創意設計的源泉與靈感,保護傳承人的積極性,提升手工藝人的生活水平,民眾的審美能力,讓文化遺產活在當下,惠及後人。

  陳平介紹:本論壇的形式比較獨特,每一屆都會邀請到不同國家的手工藝大師,舉辦手工藝展,吸引當地民眾參觀購買,還會到現場做展示表演,有的手工藝人直接參加論壇與學者專家們一起做演講和發言,同時,參展的藝人們都會將自己的作品贈送給主辦方,這種互動與交流方式直接提現了“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文明互鑑的宗旨,以文化、以民間藝術為載體,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也是充分發揮了國際組織的人脈資源和優勢,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橋樑。

  在研討環節中,來自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暨南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米蘭理工大學、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五邑大學等單位的學者專家以及大陸和港澳地區的青年設計師、來自日本四百年家族的傳承人等,共同探討了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與建議、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空間創新、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品牌打造、當代文化與創意產業互融共促、現代數字經濟文化發展等議題。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建議獻策。

  簽約環節,暨南大學與商務印書館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大數據平臺”簽署合作。這是兩家百年金字招牌共同聯手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共同打造的一個利用現代新技術,通過資源整合學術轉換,將全球的民間藝術數據化整理,分享不同民族文化智慧的互聯網平臺,也是體現民心相通、文明互鑑的一個重要落地項目;同時暨南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與陳江和基金會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展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意人才培訓計劃”的落地與實施。雙方將聚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系統內的中外師資力量,對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入選本項目的青年設計師進行全方位、高質量、跨領域、跨學科的培訓,為灣區未來的創意設計培養跨世紀的頂級設計人才。

“工匠精神”與文化傳承 拉近下一代與非遺的距離

  同期舉行的“國際手工藝展示”活動11月14日在江門五邑廣場開幕,由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協助邀請來自伊朗、澳大利亞、日本、印度、美國、意大利、拉脫維亞等12個國家20多個項目的藝術大師,以及江蘇、貴州的蘇繡、苗繡、仿真繡的6個傳統手工藝,粵港澳大灣區9市2區的16個包括江門的茅蘢筆、新會葵藝、東藝宮燈、開平泥雞和五邑大學等在內的眾多手工藝精品集中亮相,眾多藝術作品集新材料、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於一體,跨界融合創新特點突出,充分展示文化遺產的創新傳承與活化利用,同時不乏出自一帶一路國家青年代表之手的藝術作品。

  來自日本的望月重宏(42歲)出身的望月家族自1692年開始在京都從事漆藝、大和繪(宮中的御用畫師),他是第八代傳人。此次他帶來了價值2500餘萬日元(160餘萬人民幣)的漆藝吉他進行現場展示,這也是他首次將這件藝術珍品帶到我國進行展示。

  日本的鶴本晶子女士長於利用現代設計打造國際品牌,她設計的真空鈦杯被選為2010年APEC晚宴用杯和禮品,其作品多次被作為國禮贈送國際政要。

  澳大利亞的伊戈拉·露西娜·歐帕拉女士所學專業為環境工程,多年從事生物化學專業工作,近十年來跨界從事織物設計工作,她的織物披肩材料獨,特設計精美,曾榮獲2014年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卓越手工藝獎”等眾多獎項。

  來自伊朗的賈威德和薩拉是一對30多歲的年輕夫婦,他們利用現代設計分別創作的金屬雕塑和金鑲嵌飾品新穎而富有創意,曾應邀赴法國等多地展出。

  來自貴州的繡娘帶來了蠟染、苗繡、馬尾繡等珍貴的少數民族手工藝製品,南通的本緙絲傳承人王曉星的織機也吸引了眾多的當地觀眾,也讓江門市的孩子們大開眼界,第一次接觸近距離到了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豐富多彩的手工藝作品,拉近了下一代與非遺之間的距離,在感受不同文化、不同藝術形式作品“美美與共”的同時,也充分體會到了“工匠精神”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來源:北國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