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一名女戰士受傷,為何斯大林動用潛艇,把她接到後方治療

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有個女戰士受傷。斯大林立刻下令她必須立刻撤出戰鬥,並要求軍方用潛艇把她接到後方治療。

二戰中一名女戰士受傷,為何斯大林動用潛艇,把她接到後方治療

(柳德米拉)

這個女戰士是誰?為何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會如此重視她呢?

這個女戰士名叫柳德米拉·米哈伊爾洛夫娜·帕夫利琴科。

1916年6月,柳德米拉出生在烏克蘭貝里亞•特沙科夫的一個風景優美的小村莊。小時候的柳德米拉聰明活潑,機靈好動,特別喜歡唱歌,十分崇拜自己的老師,希望長大後能成為像老師一樣滿腹經綸的人。

但柳德米拉萬萬沒有想到,她長大之後會成為狙擊手。

中學畢業後,柳德米拉在基輔找了一份工作,過上了平常人的生活,簡單而平靜。在此期間,柳德米拉還迷上了射擊運動,加入了一個射擊俱樂部。她喜歡子彈呼嘯而出的聲音,沉浸在擊中目標後的快感和喜悅中,她渴望自己能像子彈一樣毫無阻攔地自由飛翔。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柳德米拉的射擊技術脫穎而出,成為俱樂部中的佼佼者,她也愈發喜歡上了這項刺激而快樂的運動。

如果沒有二戰,柳德米拉定會在這種安穩而幸福的生活中度過一生。但納粹德國悍然入侵蘇聯的炮火,改變了她的生活。

二戰中一名女戰士受傷,為何斯大林動用潛艇,把她接到後方治療

(衛國戰爭)

1941年6月22日,德軍以閃電戰術快速深入蘇聯領土,衛國戰爭正式打響。此時的柳德米拉正在基輔國立大學安享學習生活,她毅然放下書本,像眾多蘇聯熱血青年一樣,報名加入了蘇聯紅軍,走上了抗擊德國法西斯的戰場。

本來,柳德米拉是被分配到軍隊後勤部門,或者成為一名戰地護士。但倔強的她堅持要扛起鋼槍,走上前線做一名真正的軍人,並一再表明自己學過射擊,是一個神槍手。

戰友們對她報以懷疑的眼光,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會是神槍手嗎?

柳德米拉為了證明自己,隨即擺出了一個標準的射擊姿勢,贏得了戰友們的陣陣掌聲。但戰友們還是沒有答應她的請求,告誡她上戰場是男人們的事兒,弱不禁風的女人只能呆在後方。

柳德米拉據理力爭,態度異常地堅決和誠懇。最終,她還是如願以償地背上了她心愛的鋼槍,走上了保家衛國的殺敵前線,被分配到25步兵師做了一名步槍狙擊手。

1941年8月,柳德米拉迎來了她的第一個任務,隨25師保衛位於巴亞耶夫卡附近的比利亞夫卡山頭。她奉命潛伏在山坳中的一個隱蔽角落裡,搜尋著她的第一個“獵物”。

終於,目標出現在了柳德米拉的瞄準鏡裡。雖說她有著精湛的狙擊本領,冷靜的頭腦和果敢的風格。但當她第一次面對著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時,柳德米拉還是免不了緊張和恐懼。好在她迅速地調整了過來,凝神靜氣地瞄準了目標,隨著一聲清脆的槍響,目標應聲而倒,她圓滿完成了第一個任務。

二戰中一名女戰士受傷,為何斯大林動用潛艇,把她接到後方治療

(二戰時期的蘇聯女紅軍)

從此之後,柳德米拉一發不可收拾,在狙殺敵人的戰場上如魚得水。倒在她槍下的敵人人數也急劇攀升,僅在敖德薩和摩爾多瓦的戰鬥中,柳德米拉就成功狙殺187名納粹士兵,創下了一個神話,成為蘇軍赫赫有名的女狙擊手。

柳德米拉也十分享受這樣的戰鬥生活,她能用手中的鋼槍痛殲來犯敵人,為祖國而戰,為人民而戰。

雖然柳德米拉勇猛無敵,但蘇軍還是在敖德薩戰役中敗下陣來,不得不退守塞瓦斯托波爾。

1942年 6月,塞瓦斯托波爾戰役打響,柳德米拉不幸被德軍迫擊炮彈炸傷。

她受傷的消息不脛而走,牽動著無數人的心,甚至驚動了蘇軍最高統帥斯大林。

斯大林立即下令柳德米拉撤出戰鬥,軍方動用了潛艇將她接到了後方養傷。

截止此時,柳德米拉已成功狙殺敵人多達309人,包括36名德軍狙擊手,其中的一名德軍狙擊手曾狙殺過500多名盟軍。

但遺憾的是,柳德米拉卻就此遠離了她心心念唸的戰場,再也沒有擁抱過自己心愛的狙擊步槍。

柳德米拉在參戰不到一年時間裡,狙擊戰果就達到了驚人的309個敵人。這個數字不但震驚了全蘇軍和蘇聯,也震驚了整個世界。她迅速成為了蘇聯英雄,到處都在傳誦她的故事。

二戰中一名女戰士受傷,為何斯大林動用潛艇,把她接到後方治療

(羅斯福總統)

隨著柳德米拉在蘇聯國內聲名遠播,德軍也對她恨之入骨,公開叫囂著要把她撕成309塊,替309名納粹士兵報仇。

此後,柳德米拉訪問了美國,受到了羅斯福總統的親自接見。還出訪了加拿大,向民眾和軍人演講自己的戰鬥故事。一時間,柳德米拉成為了整個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戰鬥英雄。

1943年10月25日,柳德米拉被授予蘇聯英雄的榮譽稱號和金星勳章。

二戰結束後,她轉入海軍,成為了一名年輕的海軍少將。

1974年10月10日,年僅58歲的柳德米拉去世。

縱觀柳德米拉英雄的一生,真正在戰場上浴血奮戰不過一年時間,這一年雖太過短暫,但她無疑是快樂的、幸福的,成功的。

正因為如此,也許柳德米拉對沒能戰死沙場,一直耿耿於懷。於是臨死前,她選定了“痛苦如此持久,就像蝸牛充滿耐心地移動。快樂如此短暫,就像兔子的尾巴掠過秋天的草原”這句話,作為墓誌銘,永遠鐫刻在自己的墓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