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不說的事有哪些?比如人越少會議越重要

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錢心燕”。

單位中有很多複雜的人際關係和一些大家心知肚明的規則,要想在一個單位裡好好升職加薪,其難度不亞於在宮鬥劇裡活到全劇終。很多時候只是一件小事,就能抹殺自己之前的所有努力。

小王是一名職場的新人,才入職兩年不到,但是卻憑藉優秀的業務能力,很受上司的賞識,直接經理離職了,很多人都在謠傳小王要被領導提拔了,為此小王也很開心。

單位,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不說的事有哪些?比如人越少會議越重要

有一天上司通知小王去他辦公室開會,小王找秘書打聽了一下,發現去的沒有幾個人,自己就推脫說有事沒有去,誰不知道上司一旦開始講話,那沒有幾個小時是出不來的。誰知道這個的會議十分重要,竟然是討論公司憑選先進工作的,職位經理也確定了另外一個去開會的同事。

因為太過年輕不瞭解職場的定律,而錯過了自己升職加薪的機會,還抹黑了自己在領導心目中的形象,在單位裡必須要掌握一些定律,才能更好的避開陷阱。

單位,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不說的事有哪些?比如人越少會議越重要


1. 會議的重要性與參加會議的人數成反比:人越少,會議越重要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職場,我們最害怕的就是開會的領導講話,明明說好了是1個小時的會議,卻因為領導說起來沒完沒了,而導致會議時間無限延長,讓自己手裡的工作開始堆積,因此不少職場的人覺得會議就是加班的象徵,能推就推。

會議存在的意義不僅是掌握公司發展的大體動向,還是你融入同事中的一個機會,當大家有了同一件事情需要吐槽的時候,就更能產生共同話題,自然而然的形成親密的關係。對於人數很多的會議,內容其實並不重要,多人傳達的效果也不好,所以不會用來說一些決策性的事情,頂多就是鼓勵一下員工的積極性,說說公司的發展前景還是很好的之類的。

單位,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不說的事有哪些?比如人越少會議越重要

當你開始參加人數少的會議時,比如高層會議、項目會議等等,就證明你開始進入了公司的核心圈子,這種會議上所討論的事情,大多數都是決定著公司或者某個員工發展的內容,坐在這裡的人都是某一方面被領導認可的,如果不知道在這種場景下說什麼,一定要信奉少說少錯,多做多看,散會之後對於領導沒有說讓轉達的事情,一定不能講給別的同事聽,一旦事情出了紕漏,自己的缺點會直接暴露在公司的核心層,嚴重點將會斷掉自己在公司的職業發展。

單位,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不說的事有哪些?比如人越少會議越重要

2. 優秀、先進的人不一定能得到優秀獎

每一個單位裡在年終的時候評選出的先進工作者,所受到的利益是不同的,不僅僅是金錢上的獎勵,還有可能是下一個被提拔的領導。很多人為了在年終的時候拿到這個獎勵,一整年都在拼命的認真工作,但是最後卻發現依然不是自己,是因為領導沒有看到你的努力嗎?並不是,因為工作先進者不知是字面上的意思而已。

一個先進個人的評選,一個公司那麼多的人,所以在評選的時候,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工作年限是一個考慮的因素,剛入職的人基本上不用想評選先進個人,只有工作兩年以上,才會考慮。其次就是工種的不同,上司首先要考慮自己體系內的員工,比如簽訂的長期合同的員工,然後再考慮簽訂短期合同的員工。

單位,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不說的事有哪些?比如人越少會議越重要

再就是考慮一下員工中有沒有需要提升職位,但是沒有任何榮譽的人,就需要這個獎項來為他年後的提拔做鋪墊。最後就是因為公司的某些事情處理,而受到了委屈的員工,需要一些公司的福利來安慰補償,這個獎項就會被當做甜棗給予那個人。

在公司中對於先進個人的評選,要努力爭取,佛系看待結果,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提升自己,讓上司看見自己的能力可以為公司帶來更大的收益,上司自然就會為了留住你而給予你更好的待遇。

單位,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不說的事有哪些?比如人越少會議越重要

3. 越有個性的人,業務能力越強

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是每一個單位都有一個讓所有人害怕的人,包括領導,很多時候當領導和她的意見有分歧的時候,也是領導讓步居多,但是如果你因為領導的讓步,就認為領導是好欺負的,自己也效仿這個人的工作態度的話,你就可以收拾收拾離開這個公司了。

這個人之所以會如此的嚴肅,乃至於讓領導讓步,是因為她對於工作上的嚴謹的態度,和對公司發展的掌控,相對於工作上的脾氣帶來的麻煩,利益的收穫更大,領導也不介意讓步。一個人對於公司的價值,取決於能夠為公司解決多少麻煩,帶來多少利益,能力越強的人,才可以在公司的眾多工作規定下做自己。

單位,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不說的事有哪些?比如人越少會議越重要

在初入職場的時候,很多的前輩們都說,收斂起自己的脾氣和個性,才能在職場中更好的生存,於是在進入職場之後,就收斂了自己所有的個性,小心翼翼的藏在眾多同事之間,平淡無波的上班。可是在職場中領導看不到你,又如何給你展現自己的機會呢?

個性和職場之間從來都不是衝突的,個性也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說在合適的機會展露自己,讓領導看到自己和普通員工之間不同的一面,重新評估自己對於公司的價值。

只有真正沒有任何個性,不敢面對任何的事情和困難的人,才會安安穩穩的守著公司的規則,按照上司吩咐的事情工作,就好像是一個底層的機器人,不允許有自己的情緒,經不起任何的紕漏,泯然於眾人之間。

單位,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不說的事有哪些?比如人越少會議越重要

分析自己的個性究竟在工作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如果個性是工作中的完美主義,或者是喜歡開疆擴土的自由,又或者是喜歡和對手搶奪的霸道,這種個性公司的完全可以包容的,如果自己的個性是我行我素的自私和固執,就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選擇改變還是選擇平庸都是職場發展的兩個方向。

您對於職場的“魔鬼定律”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分享您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