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耳、陳餘——靠女人起家兩兄弟,登上歷史浪尖、軟飯硬吃憑什麼

當張耳和陳餘在外黃這個地方初見時,可能會有這樣的對話。

張耳:我胃不好,只能吃軟飯。

陳餘:巧了,我也是。

兩人相視會心一笑,遂結為知己。

張耳年輕時,曾為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魏無忌門下的食客,後不知犯了什麼事逃亡外黃這個地方,窮困落魄。

所謂緣分來了擋不住,外黃有個大戶人家的女兒,已婚,嫌棄丈夫燕雀之志,在其父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張耳,情投意合,二嫁張耳。

張耳因此也得了女方家錢財助力,廣結朋友,銷了前罪,又做到了外黃的縣令。早期的劉邦都曾是其手下小弟一樣的角色。

陳餘和張耳一樣同為魏國大梁人,年輕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遍遊趙國,趙國一富有人家的小姐看上了他,結為夫妻。

命運兜兜轉轉,曲折離奇。後陳餘回到魏國,來到外黃,見到了張耳,相似的經歷和鴻鵠浩志讓其結為兄弟,而後者更為重要。

對張耳和陳餘來說,靠女人吃軟飯從來不是目的,軟飯硬吃,做出一番事業才是人活一世不得不做的。

志向總是能左右人生的進程的。

日後,兩兄弟相續相纏,相愛相殺,一起走到了歷史浪潮的頂端。

張耳、陳餘——靠女人起家兩兄弟,登上歷史浪尖、軟飯硬吃憑什麼


里門的隱忍,虎落平陽被犬欺

如果歷史是一部電影,那麼至少在一段時間內,秦國是帶有主角光環的。

秦滅六國後,張耳和陳餘因是魏國的名士遭秦國通緝。世事變化無常,誰能料到從前的榮光現在變成了被通緝的理由。

張耳和陳餘只有改名換姓,苟且在陳地看守牢房藏身避禍。(估計相當於現在的輔警之類的編外人員)

一日,陳餘因犯了一點小事被小吏責罵鞭打,陳餘想反抗,張耳阻止他說:“因為一點小羞辱,你想把自己的一生交代給一個小吏嗎?”陳餘遂默默忍受了。

當所有的榮光不在,虎落平陽時,所做的除了隱忍,別無他法。這一次有張耳的提醒,但若下一次的對手是張耳呢?

陳餘身上總是有一種不能受辱的俠氣,這也是日後兄弟反目成仇中落敗的一個不可饒恕的弱點。

為陳涉獻計,現大局觀,展才華。

兄弟兩在陳地藏頭縮尾靜待曙光,陳涉終於帶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人生格言向他們走來了。

此時,陳涉打了幾場勝仗,見秦軍不堪一擊,有點膨脹了,而陳地各鄉紳為自保,都建議陳涉稱王。陳涉想得到名士的支持,遂問張耳和陳餘。

張耳和陳餘建議:

雖然將軍的人生夢想是稱王,但此刻時機不對啊,現在六國有些勢力在人們心中餘威還在,不如先扶植他們,儘量為秦國多樹立敵人。而六國原本被滅,現得生,必感謝將軍。將軍以德服之,稱王只是水到渠成之事。

陳涉等不及了,不聽,遂自立為王。

張耳和陳餘是見過大世面的,見陳涉不聽,料想跟著陳涉這樣的人沒前途,陳餘又建議道:

臣年輕時曾遍遊趙國,熟知趙國風俗民情和地理環境,願幫您前去打下趙國這個地方。

陳涉遂命自己的親信武臣為將軍,邵騷為護軍,以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帶兵三千人,北略趙地。

張耳和陳餘一離陳涉,便如蛟龍入海了,一個小小的武臣,雖是陳涉親信,自然也難不倒他們。

歷史上名臣將相,有些是謀國不謀己的,有些是借謀國名義謀己的,而張耳和陳餘是先謀國後謀己的,當領導不行時,他們有勇氣謀後路,而不是一味的愚忠。

張耳、陳餘——靠女人起家兩兄弟,登上歷史浪尖、軟飯硬吃憑什麼


武臣稱王,兄弟反目仇。

在前往原趙國邯鄲一路上,張耳和陳餘借陳涉的勢,借底層人民反抗暴秦之心的力,兵不血刃的短時間就聚攏了幾萬人馬。

打到邯鄲時,聽聞很多為陳涉打天下的將領都被讒言所罪,於是慫恿武臣稱王。

至此張耳做了丞相,而陳餘則領了大將軍。

好景不長,不久,章邯帶軍圍了邯鄲,此時陳餘帶軍駐紮在西面,城內張耳派人找陳餘求援,陳餘認為自己去也只是送人頭,禁不住來人苦苦哀求,於是給了五千人去救援,結果泥入大海。

別國來救援,也只是觀望,並不敢作戰章邯,好在項羽帶兵背水一戰大敗章邯,才解了趙國之圍。

張耳和陳餘也見面了,張耳追問求援之人下落,陳餘如實答了。

張耳不信,認為陳餘因不想救援而殺了求援的人。

此時,陳餘受不得辱的性格又出來了:“你這是侮辱我的人格和尊嚴,我稀罕這個破將軍嗎?”把帥印往桌上一摔就出去了。

陳餘滿以為張耳會向自己道歉,可待他上完廁所回來,張耳已收了帥印。陳餘又羞又氣,帶著親信離了軍營,自此兄弟倆已反目成仇了。

而張耳,則跟隨項羽一起入關,被封了常山王,而陳餘在舊友推薦下,被封候。陳餘聽後更加怨恨張耳,恨烏及烏對項羽也不滿了。

在田榮背叛項羽時,陳餘說服田榮,帶兵攻打張耳。張耳落敗,投靠了原來的小弟劉邦。

此時,陳餘心裡的怨恨仍沒放下。對於一個有俠氣的人來說,人活一世最重要的就是尊嚴,尊嚴被侮辱了就是你死我活。

張耳、陳餘——靠女人起家兩兄弟,登上歷史浪尖、軟飯硬吃憑什麼


公元前205年,劉邦進攻項羽,派使者遊說陳餘一起進攻楚國。陳餘的條件只有一個:殺掉張耳。

這次,陳餘在意的尊嚴又被劉邦按在地上狠狠的摩擦了一回。

劉邦找了個和張耳長的很象的人,砍了頭給陳餘看,陳餘才出兵。

不久,陳餘發現張耳沒死,遂又背叛了劉邦。

公元前204年,韓信和張耳破了趙國,在井陘殺死了張耳。

張耳跟隨著劉邦,雖說劉邦是他原來的小弟,此時定是恭恭敬敬的,最後被封了趙王。

縱觀兩兄弟一生,都有鴻鵠之志,這也是他們能靠女人起家的原因。同樣有才華,張耳能隱忍,陳餘卻有不能受辱的俠氣,兩人的性格也決定了兩人的結局。

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只是處在成王敗寇的某些時刻,不容得不隱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