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究竟做了多少對不起劉邦的事,才會讓劉邦這樣對他?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成也蕭何敗蕭何;胯下之辱,國士無雙,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有史記載,有三十多個成語是用來形容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瞬間破三秦,破趙,滅齊,逼死項羽,這是他的不二功績,連漢高祖劉邦也自嘆弗如,然而,這一切也僅僅是一場夢,有的人夢醒了什麼都在,有的人,夢醒了,什麼都沒有了。韓信為大漢王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為什麼又會慘遭劉邦的老婆棒殺於鍾室,到底是帝王無情,還是呂后自作主張,與或是韓信真有反叛之心?今天,大患就帶大家穿越回那個楚漢爭霸的時代,一起走進劉邦與韓信的故事,去探尋韓信與劉邦背後的那些不為人所想的秘密。

韓信究竟做了多少對不起劉邦的事,才會讓劉邦這樣對他?

說起韓信誰都知道,也能列舉出來一兩件他的故事,今天我就從頭開始說起,先說說韓信其人,韓信這個人出身比較平凡,史記有記載,出身布衣,就是說是個農民,但是這個農民卻和別人不一樣,他從來不耕地,也不務農,所以一直也沒有什麼積蓄或是財產,史記記載是不行, 就是說性格比較放蕩不羈,不休禮節,這點和劉邦有點相同,但是又有所不同,因為劉邦好歹後來還當了個亭長小官,而他卻並沒有這樣的機會,以至於連自己的老母親去世,都沒有錢去下葬,但是他卻和劉邦一樣志存高遠,韓信給自己的母親找了一塊高高的山崗,並且暗自立誓要讓那個山崗之下能安頓下一萬家人,這個意思就是說自己有一天一定要做一名萬戶候。當時他的這種志向也遇到了欣賞他的人,這個人就是南昌亭長,對方覺得韓信一定是有什麼過人的本領和能力,並非一般的凡夫俗子,所以時常接濟他,甚至帶他回家吃飯,這一吃就是幾個月,但是畢竟韓信傲氣太重,不會逢迎又不會幹活,就讓亭長的妻子認為他是吃閒飯的,於是就故意不給韓信準備飯食,韓信無奈只有自行離去。離開亭長家的韓信可謂是飢寒交迫,無奈只有去河邊喝水,但是河邊又洗衣服的婦人,他又害怕別人嘲笑他,於是就假裝在釣魚,但是洗衣服的婦人又不是傻子,一看就知道他是個飢寒交迫的人,要不然誰會在深秋時節去釣魚,一是釣不到,二是又那麼冷。婦人心善,雖然知道韓信的窘狀,但卻並不拆穿,而只是在每次去洗衣服的時候都給韓信帶些食物,連續幾十天都是這樣,如此韓信才得意保命,韓信感激婦人,許下了一定要好好報答的誓言。這中間又發生了一件事情,就是淮陰有個屠戶,看韓信每日揣著劍卻如此窘迫就嘲笑他,並且調戲韓信,說,你要麼刺死我證明你是個人物,要麼你就從我胯下鑽過去。可能換個人已經衣食無望,甚至窮圖陌路,又遭此大辱,早就一劍刺出去了,然而韓信偏偏還真的鑽出去了,這就留下了胯下之辱這個典故。

韓信究竟做了多少對不起劉邦的事,才會讓劉邦這樣對他?

說完韓信的出身和幾個小故事,就開始正題,大家都知道,韓信在秦末初期,先是投靠了項羽,項羽給他了一個郎中的職位,這個郎中說白了就是個侍衛或者侍從,基本是在軍營中的位置,僅高於普通衛兵,在項羽征戰中,韓信是寄希望於得到重用和展現機會的,但是項羽自負,均未採納,所以韓信可以說是懷才不遇的,但是放眼天下,除了項羽好像只有劉邦才算得上是個好主子,畢竟劉邦和自己一樣也是平民出身,能夠發展成現在的樣子,手下謀士猛將眾多,值得投靠,於是就轉身去投靠了已經入蜀的劉邦,劉邦這個人,其實是一向看不起書生的,甚至經常當這眾人的面大罵儒生,他認為書生那一套所謂計謀兵法都是虛的,所以韓信投靠劉邦以後也僅僅被委任為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而已,但是在軍中,經常與蕭何聊天,擺出奇門陣法,所以蕭何很欣賞韓信,屢次就向劉邦舉薦韓信,但劉邦一直都沒有重用他。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後,原來跟隨劉邦的很多人都紛紛逃跑了,韓信也覺得劉邦沒有深前途加上又不認可自己的才能難以得到重用,於是也逃跑了,這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人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由來。此處劃知識點,韓信作為劉邦的屬下,在劉邦被排擠趕去漢中的時候,曾經逃跑過。

韓信究竟做了多少對不起劉邦的事,才會讓劉邦這樣對他?

蕭何追韓信,讓劉邦誤以為蕭何也是逃跑了,很生氣但是也很難過,直到蕭何追回韓信,才直到原有,蕭何以韓信可幫助劉邦重回東方中原為誘惑,讓劉邦委韓信為大將,劉邦聽從了蕭何的建議,不僅委任韓信當大將軍統領全軍,還沐浴齋戒當著全軍的面委任,這給足了韓信的面子,也讓韓信後來能夠私心踏地的跟著他,從此韓信開始了為劉邦爭奪天下的豐功偉業,他先和劉邦分析了與項羽之間的差距,給劉邦制定了先攻擊三秦的策略,三秦就是秦朝降將,章邯,董翳和司馬欣,劉邦聽了後覺得嗯,很對,很有道理,覺得和韓信相見恨晚,就著手開始按照韓信的計謀計劃東出,韓信讓劉邦派人假裝維修棧道,棧道在劉邦進入蜀中的時候為了表明自己不在東出以求自保的時候被劉邦一把火燒掉了,如果修棧道要東出的話,會要幾年的功夫,這樣就麻痺了,周邊的三秦,公元前二零六年,韓信一面明修棧道,一面卻翻越秦嶺,從陳倉偷渡,打了三秦一個措手不及,很快就收復了三秦地區,為劉邦奠定了東出的基礎道路。然後韓信率兵一路之下,先手降服了魏王,河南王,韓王,殷王,可謂是一路綠燈,很快就抵達了與項羽正面交戰的前沿,有人可能要問,這都是韓信在做好事,怎麼會和劉邦又間隙呢?咱們接著往下說。

韓信究竟做了多少對不起劉邦的事,才會讓劉邦這樣對他?

劉邦與項羽有本質區別,項羽手下楚軍久經戰場,而劉邦的手下全是從四處收來的雜牌,所以一和項羽交手就被擊敗,幸虧韓信收集殘兵,才抵擋住了項羽的攻勢,這個時候魏王豹反叛,劉邦派韓信擊敗了魏王豹,然後聽從了韓信的建議,先攻擊趙國,趙國是個大地方,劉邦一方面要應付正面的項羽,一方面又聽從韓信的建議要開闢另一戰場,於是,就分兵給韓信,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劉邦很大方的把大部隊交給了韓信,任命韓信和張耳為將去降服趙國,這也為兩人之間的猜疑埋下了禍根,韓信與張耳不出十天就降服了趙國,但是韓信卻做出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向劉邦申請封張耳為趙王,劉邦這邊正在被項羽壓迫,而韓信卻提出了這種已經逾越君臣之禮的要求,你想,封張耳為王,這是你韓信能操心的事情嗎?但是劉邦無奈只有如此,其實,兩人的間隙也從此開始,劉邦一方面任命張耳為王,然後要求韓信張耳發兵,一方面又讓自己的好朋友紀信假裝自己吸引項羽,然後自己假裝成使者,直入趙國,在韓信和張耳沒有睡醒的時候,就直接多了韓信和張耳的印信,此處可以看得出來,其實劉邦已經不再信任二人,其實這事換誰誰都不能忍,劉邦也是兵行險著,如果韓信真有謀反之意,肯定不會這樣,大多數人也是這樣想的,所以才為韓信鳴冤,但我覺得此時的韓信是左右搖擺的,之所以沒有反,應該是充分掂量了自己的力量,就算是此刻劉邦落敗,但是自己一旦擁兵自立,自己也是最弱的肯定活不到最後,早晚會被清算。所以沒有反叛,但是劉邦怎麼會相信韓信在自己最危難的時候不來幫忙,還逾越位置要求任命張耳為趙王的韓信呢?特別是自己的好朋友紀信為了掩護自己而被項羽活活燒死。所以這個怨恨從這一刻起就記下了。

韓信究竟做了多少對不起劉邦的事,才會讓劉邦這樣對他?

劉邦在多了韓信的兵權之後還是有所思量的,韓信的能力在這放著,還是要用的,於是又任命韓信為將去攻打齊國,表面上是去攻打齊國,其實有趙國的前車之鑑和燕國的臣服,齊國已經決定投降,劉邦派去的酈食其已經和齊國說好了投降的事情,但是韓信卻認為劉邦沒有給自己下命令停止攻齊國,所以就趁著齊國準備投降不做抵抗的時候一舉攻下了齊國,這一下可算是完了,雖然攻下齊國,但畢竟損失了兵馬,另一方面劉邦最信任的酈食其也因為韓信的攻齊而被齊人烹殺,劉邦應該是這時候才覺得韓信這個人是真的靠不住的,不僅僅如此,韓信又再次派人向劉邦申請任命自己為假齊王,劉邦沒被氣吐血是身體好,這個韓信上次在自己被圍的時候按兵不動還將張耳任命為趙王,老子這麼信任他讓他去攻齊,已經安排好酈食其當說客,不費兵卒就可以得到齊國,你竟然擅自進攻,不僅害死了我的一名人才,現在竟然還要當齊王,但是沒有辦法,畢竟此刻劉邦最危險,無可奈何,只有任命韓信為齊王,但這個時候的劉邦,應該是已經對韓信不再有一丁點感情了。而韓信為了表明自己的忠誠也一舉擊敗了項羽的二十萬大軍,並且斬殺了項羽的把兄弟,首席大將龍且。

韓信究竟做了多少對不起劉邦的事,才會讓劉邦這樣對他?

公元前二零二年,劉邦和項羽定了歷史上所有人知道的楚河漢界,但是轉身又撕毀盟約攻擊項羽,並且與韓信約好共同攻擊項羽,但是沒想到韓信竟然沒有赴約,結果導致了項羽轉身再次將劉邦擊敗,陷其於危險境地,劉邦這次是真的動怒了,但是仍然聽從了張良的建議,把淮陽以東劃給了韓信,這才得以讓韓信出兵,攻打項羽,而這才有了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項羽被滅以後,各路封王共同推舉劉邦做了帝王,但是各路封王都是手握兵馬的,所以劉邦仍不安心,第一個就收了韓信的兵權,然後將韓信改為楚王,恰好項羽的手下鍾離昧投奔韓信,劉邦聽說以後就更加懷疑當初自己被項羽圍攻韓信見死不救是和項羽有勾結,而韓信十面埋伏一定要殺死項羽實則是打算借刀殺人,然後和劉邦對抗,所以劉邦以巡視楚地為由,一到楚國就抓住了韓信,然後貶韓信為淮陰侯。

韓信究竟做了多少對不起劉邦的事,才會讓劉邦這樣對他?

這中間後來發生了兩件事情,一件事是劉邦認為韓信不再具有威脅,與韓信聊天討論誰能掌兵,韓信說劉邦可帶兵十萬,而自己卻能多多益善。這也讓劉邦心生不滿,其次,後來反叛劉邦的鋸鹿郡守陳豨在臨行前又剛好和韓信見過面,這也就加重了劉邦的懷疑之心,而劉邦前去討伐陳豨的時候,呂后就讓蕭何將韓信詔入宮中,將韓信綁在麻袋中亂棍打死,一代兵仙就此消失於世間。韓信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光輝的,一方面他的軍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另一方面他的猶豫不決也導致了自己最悲慘的命運。後世的司馬光曾這樣評價韓信:始漢與楚相拒滎陽,信滅齊不還報而自王; 其後漢追楚至固陵,與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 當是之時,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顧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則信復何恃哉! 夫乘時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 酬功而報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於人,不亦難哉!”所以,韓信用在市井之中做生意的手段和劉邦這種人談條件,自然就該有此下場。

下期文章:靠各路諸侯打下的漢朝天下,為什麼劉邦卻要立下異姓稱王天下共擊之的規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