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勤為本,儉養德——棘輪效應背後的節約觀念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樣一種說法:“人一旦過過好日子,就再也熬不了苦日子了。”這其實就是我們心理學上所說的“棘輪效應”。

棘輪效應

心理學:勤為本,儉養德——棘輪效應背後的節約觀念

棘輪效應又被稱為制輪效應,它是由經濟學家杜森貝利提出的。它是指在我們在生活中會形成我們獨特地消費習慣,這種消費習慣在形成之後具有不可逆性,即隨收入的提高會增加消費,但不易於收入降低而減少消費。

心理學:勤為本,儉養德——棘輪效應背後的節約觀念

比如對於化妝品而言,當你形成了購買幾百元的口紅的消費習慣時,在之後就不會選擇購買幾十元錢的,而會傾向於價格越來越高的。

心理學:勤為本,儉養德——棘輪效應背後的節約觀念

這種消費習慣形成之後在短期時間裡是很難改變的,因為他有很大的消費慣性。它還會受許多因素影響,如生理和社會需要、個人的經歷、周圍環境等。特別是個人在收入最高期所達到的消費標準對消費習慣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箕子嘆紂,見微知著

心理學:勤為本,儉養德——棘輪效應背後的節約觀念

商朝時,紂王剛剛即位便開始過起了奢侈的生活。有一天,他邀請朝中權貴一起共進午餐,在用餐期間,紂王給大家展示了他命人用象牙做成的筷子,眾賓客無不讚賞其工藝的精妙絕倫。

心理學:勤為本,儉養德——棘輪效應背後的節約觀念

只有紂王的叔父憂心忡忡地嘆息道:“大王現在用象牙做的筷子,就不會再用土質的瓦罐盛湯吃飯,也不會再吃粗茶淡飯,以後肯定是頓頓美酒佳餚,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自然也是綾羅綢緞,沒有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日後定會大興土木,奢侈無度。那麼商朝必然會走向滅亡。”

心理學:勤為本,儉養德——棘輪效應背後的節約觀念

而紂王卻滿不在乎,覺得叔父的話是危言聳聽,滿朝文武大臣也不以為然,認為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僅僅過了五年的光陰,箕子的話果然應驗了,沒過多久,紂王就開始建造鹿臺,縱情享樂,酒池肉林,荒淫無度。最終,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發攜各諸侯聯軍揮師伐紂,最後建周滅商。

心理學:勤為本,儉養德——棘輪效應背後的節約觀念

我們對於自己的慾望,既不能完全禁止,也不能過度放縱。如果不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過度的鋪張浪費,就會出現“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的不良後果。

勤為本,儉養德

心理學:勤為本,儉養德——棘輪效應背後的節約觀念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曾經在家書中寫道:“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以此來告誡自己的兒子不可沾染紈絝之氣,保持勤儉節約的良好美德。

心理學:勤為本,儉養德——棘輪效應背後的節約觀念

“國是家,善作魂,勤為本,儉養德”。節約是一種美德,一種修養,更是對國家、民族、家庭的一種責任,一種力量;節約體現的是一種憂患意識,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深謀遠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