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名臣孝子孔奮,為官清廉孝順母親,為抓亂賊妻兒被殺害(1)

在每個朝代更替或者出現大的動亂的時代,都會出現一批忠臣孝子,也會出現很多亂世梟雄,像東漢末年三國時代,出現了一大批的英雄、梟雄、還有狗熊。當然還有很多忠臣孝子。像西漢王莽篡漢,天下烽亂四起,各地起義造反軍隊都揭杆而起,最後光武帝劉秀一統山河,開創了東漢王朝。只有經過動亂的人,有學問、明事理的人,才會更加珍惜時光帶給人們的生活。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就是東漢有名的孝子——孔奮。

孔奮,扶風茂陵縣人(今陝西興平市東北)。曾祖父在漢元帝時官至侍中。孔奮從小跟著劉歆學習《春秋左氏傳》,老師劉歆很欣賞他,對門生說:“我已經從君魚那學到了很多道理了”,君魚就是孔奮。明明是孔奮跟著劉歆學習,可是反過來劉歆卻說,他從孔奮身上學到了很多道理。這說明,孔奮從小就很優秀。

王莽篡位後,孔奮帶著母親和弟弟到河西郡躲避兵亂。在東漢建立後,河西大將軍竇融聘請孔奮到官署中擔任自己的助手,在姑臧縣當上了縣長。他工作勤奮,把姑臧縣治理的井井有條,當時社會還很亂,只有河西這個地方還算安定,孔奮負責治理的姑臧縣在河西被人稱為是富縣,三年後就被賜爵關內侯。因為姑臧縣附近有很多羌族和胡人居住,所以他們經常交換生活物品和一些珍貴的禮品,經常是一天開四次交換會。所以,當地的百姓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達到小康水平。以前來這裡的縣官,沒多久就能富起來,隨便就能撈點油水,只有孔奮是個例外,當了四年富縣的官,家裡都沒有其他的資產,生活過得非常清貧,只拿屬於自己的那份工資。

孔奮侍奉母親卻是非常殷勤周到,可以說百依百順。因為他為官清廉,收入也一直是不多,生活過得很儉樸,但他卻想盡一切辦法讓母親吃上好東西,他的工資一大半都用來給母親買吃的,而他和妻兒卻吃的是普通的飯菜。

東漢名臣孝子孔奮,為官清廉孝順母親,為抓亂賊妻兒被殺害(1)

當時的風氣很不好,官員都不注重節操,貪汙腐敗問題很嚴重,而孔奮卻是在富縣當縣長,卻能嚴於律己,做到清正廉明。別人都笑話他死板,不懂的變通,但是他卻不去多辯解,依舊堅持自己的原則。當時太守梁統卻是非常敬重他,平時孔奮來拜見時,都要到大門口迎接孔奮,從不把他當作下屬,而是把他當作好朋友知己一樣對待。還把他帶到自己家裡拜見母親。(原來這登堂拜母就是從這來的,三國時,很多知己都有過登堂拜母的情形,像孫策和周瑜。)

隴蜀地區被平定後,河西地區的太守縣令都被徵召進京,其他的官員財物都裝了很多車輛,只有孔奮,坐了一輛空車進京,隨身攜帶的幾兩銀子和幾件衣服。姑臧縣的百姓還有羌人胡人都在一起商量,要送一送這位父母官。百姓們主動的湊了很多財物,準備了牛馬車輛,派人追出好幾百裡地,才追上孔奮,想把這些東西送給他。但是孔奮只是拜謝百姓的情義,東西是一點也沒有收下。

真是有情有義的好官,從來都是官員向百姓索取財物,現在是百姓主動給,孔奮都不要,現在的官員們都應該學習一下

東漢名臣孝子孔奮,為官清廉孝順母親,為抓亂賊妻兒被殺害(1)

身為富縣官員卻能做到清正廉潔,奉公守法,即使為了自己的母親能吃點好的,也沒有去貪汙受賄。對母親都是儘自己能力去奉養。這樣的人值得交往,所以才會有百姓愛戴,上司和他成為知己好友,是因為敬重他的為人原則。

文章未完,下一章繼續講孔奮的義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