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輪紋病又稱粗皮病、輪紋褐腐病,主要危害枝幹和果實

輪紋病是蘋果重要病害之一,在山東果區發病株率在90%以上,樹體帶菌率居高不下,不套袋富士果實發病率在20%以上,在枝幹輪紋病嚴重發生果園,病果率大於50%。輪紋病目前已成為山東蘋果產業發展的重要的限制因子。蘋果輪紋病又稱粗皮病、輪紋褐腐病,主要危害枝幹和果實,偶爾危害葉片。

蘋果輪紋病又稱粗皮病、輪紋褐腐病,主要危害枝幹和果實

1發病症狀

1.1果實

果實上輪紋病全部是枝幹上幹腐病斑、馬鞍狀病斑和輪紋病瘤散發的孢子侵染所致。多於果實成熟期和貯藏期發病,以皮孔為中心,生成水漬狀褐色小斑點,形成同心輪紋狀,向四周擴大,呈淡褐色或褐色。有三個特點:一是病部溢出茶褐色的黏液;二是發病迅速,幾天內全果腐爛,發出酸臭氣。三是病斑呈現同心輪紋狀。

蘋果輪紋病又稱粗皮病、輪紋褐腐病,主要危害枝幹和果實

1.2枝幹

危害蘋果枝幹,可導致樹勢衰弱,枝條枯死,新栽幼樹受害後樹體死亡。枝幹受害以皮孔為中心,形成紅褐色扁圓形或橢圓形病斑,表現為幹腐病斑、馬鞍病斑、輪紋病瘤三種類型。在生長旺盛的枝條或枝幹上形成輪紋病瘤,而在樹勢衰弱、受旱或受澇枝條失水時形成幹腐病斑或馬鞍狀病斑。其中幹腐病菌是重要侵染來源,馬鞍狀病菌是老果園輪紋病的主要侵染源,果園周邊堆放的修剪枝條是苗圃和新建園輪紋病發生的重要來源。

1.3葉片

偶爾發病,產生近圓形或同心輪紋的褐色病斑或不規則病斑,後變為灰白色,長出黑色小粒點。

蘋果輪紋病又稱粗皮病、輪紋褐腐病,主要危害枝幹和果實

2病原及侵染條件

蘋果輪紋病原屬子囊菌亞門,病斑上能產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兩種類型。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殼在被害枝條上越冬,無再侵染。輪紋病侵染主要從皮孔、氣孔和剪鋸口侵染,其中皮孔和氣孔是輪紋病菌的主要侵染孔口,而剪鋸口和傷口輪紋病菌更易侵染。幹腐病斑枯死後黑色小點是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可持續釋放2年。10~20天內開始形成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遇雨釋放,隨雨水流或濺散傳播,距離不遠,主要侵染本園內的枝條和果實。連續降雨7天以上,幹腐病斑便可產生大量發子囊殼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遇雨釋放,主要隨氣流傳播。老果園內馬鞍狀病斑和輪紋病瘤是其病源主要來源,輪紋病瘤產孢少,但在果園基數較大,是不可忽視的菌源。馬鞍狀病斑秋季和春季大量形成,進入雨季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隨雨水傳播侵染本園的枝條和果實。

蘋果輪紋病又稱粗皮病、輪紋褐腐病,主要危害枝幹和果實

輪紋病發生條件受降水、溫度、樹勢、品種等因素影響。降雨是輪紋病菌孢子傳播和侵染的必要條件,能造成枝幹流水的降雨(>2毫米)就能誘發孢子的釋放和傳播,能使果實和枝幹溼潤長達5個小時的降雨,能導致孢子的萌發與侵染。氣溫28~30℃最適合輪紋病生長、產孢和孢子萌發。而氣溫低於15℃病菌生長緩慢。北方6—8月份高溫高溼天氣有利於輪紋病的產孢與侵染,8月份以後病菌侵染後的果實10多天就會發病。乾旱是導致輪紋病菌在皮層內擴展的重要誘因,樹勢衰弱是導致輪紋病在皮層擴展的另一個誘因。在現有栽培蘋果品種中,富士最感病,其次為紅星、元帥、金冠等,嘎拉等抗病力稍強,考慮到砧木因素,以M26為代表的M系砧木最敏感。

蘋果輪紋病又稱粗皮病、輪紋褐腐病,主要危害枝幹和果實

3防治措施

安全防控蘋果輪紋病應做到以下幾點:

(1)把好苗木關。新建園時應用無病壯苗,選用抗病砧木品種,發現病株及時清除。

(2)果園修剪時把修剪後的枝條及時帶出園外處理,在24小時內對大型剪鋸口進行處理保護,塗抹油漆+1%(質量分數,後同)的70%甲基託布津或塗白劑。塗白劑具體配方是生石灰∶石硫合劑∶水=10∶3∶30。

(3)刮治病斑休眠季清除幹腐型病斑、馬鞍型病斑及病瘤,塗抹塗白劑,並用3~5波美度石硫合劑噴乾枝。

(4)加強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果樹自身的抗病能力。

蘋果輪紋病又稱粗皮病、輪紋褐腐病,主要危害枝幹和果實

(5)果實套袋,是防治蘋果果實輪紋病的重要措施。

(6)噴藥防治。雨季來臨前,關注天氣預報,做好預防。當預報降雨>2毫米時,葉面提前噴施1∶2~3∶200~240倍波爾多液進行預防。病害發生時應用62.5%仙生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80%大生M-45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交替用藥進行治療。

(7)貯藏期防治。田間果實開始發病後,注意摘除病果深埋。果實貯藏運輸前,要嚴格剔除病果以及其他有損傷的果實,貯藏溫度以1~2℃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