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园区|重庆两江新区加快打造智慧城市样板;上海加速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新授牌5个特色园区


每日园区|重庆两江新区加快打造智慧城市样板;上海加速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新授牌5个特色园区

  【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重庆两江新区加快打造智慧城市样板

  路灯根据光照情况自主开关,发生故障迅即报警;名木古树缺水或过热,“智慧管家”马上补水喷淋……在两江新区“智慧城管”指挥大厅,市政、园林、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业务均被集纳到一块大屏,信息一目了然,指挥调度高效简便。

  工人进入塔吊前严格进行生物识别;高空作业区广泛布设电子围挡;智能摄像头全天候监督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智慧工地”如今已覆盖两江新区600余个在建项目。

  5G通信系统、智慧安防系统、智能环卫系统、智能水系统、智慧能源系统、智慧喷灌等多项前沿科技,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于2019年开园运营至今,推出近80个体验场景项目,全面探索智慧生活,用科技重塑城市未来。

  这些正是两江新区助力重庆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的生动缩影。

  2020年,两江新区提出要打造智慧城市样板,发挥两江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政策叠加优势,强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延伸智慧链条,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促进智能制造、智能产业、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以智慧赋能生产

  深化智能制造

  2020年3月,长安在两江新区举行国内首个L3级别的自动驾驶量产体验,标志着长安汽车L3级自动驾驶正式量产,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汽车从驾驶辅助进入到自动驾驶的新时代。

  2020年4月,两江新区与浪潮集团正式签署《中新工业互联网标准研究中心及国际标准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构建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中心。

  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两江新区正在加快推进用智能化手段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以装备制造业为例,近年来,新区先后引入了华数、川崎、发那科、库卡、ABB等为核心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以零壹空间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依托中车重庆长客发展具有重庆特色的城际轨道车辆的系统设计及研发制造,并带动电牵等关键部件在两江新区形成配套产业集群……

  而两江新区的传统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已经聚集了8家整车企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发展,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率先实现L3级自动驾驶量产的长安汽车,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企业。

  两江新区通过实施重点技改项目,推动工业互联网和云服务的广泛运用,引导企业在线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金康SERES两江智能工厂在疫情期间,依靠1000多台机器人的有序运转,按时实现了复工复产。

  按照两江新区规划,龙盛片区将加快装备制造迭代升级,打造两江大道沿线“智能制造”展示带。翠云、保税加工区等片区则将集中展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果。水土片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产业和大健康融合创新区。

  以智慧提升园区

  发展智能产业

  目前,在第二届智博会上大放异彩的礼嘉智慧公园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推进二期项目建设。

  礼嘉智慧公园将加快建设云尚花林、陵江次元、湖畔智芯、创新中心、极客社区五大区域,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窗口和孵化平台。

  大放异彩的还有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数据显示,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已集聚数字经济企业超4500家,规上数字经济企业产值同比增长近20 %。

  两江新区的“智慧”能量正不断积聚,产业数字化优势开始不断凸显。

  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将加快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水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持续引进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经济企业,争创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努力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区。

  同样作为两江新区三大创新平台之一,两江协同创新区加快建设。2020年2月28日,重庆两江新区和成都天府新区举行了一场“屏对屏”“线连线”的特殊会议,双方约定,要在创新上更好地联动,依托两江协同创新区、成都科学城等创新平台,共同争取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携手助力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两江协同创新区正抢抓成渝地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机遇,集聚创新资源,增强创新能力,已引进中科大、新加坡国立大学、上海交大、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比利时鲁汶大学等18所重点院校科研机构。

  以智慧创新管理

  建设智慧城市

  由两江新区城市管理局牵头、两江新区市政管护中心为业主、两江智慧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代建的两江新区智慧城管示范项目工程正在抓紧研发之中,计划于2020年6月全面升级运行。

  路灯可以根据阳光自动开关,正确投放垃圾可获得积分并兑换礼品,逛公园时扫一扫二维码便可享受数字导游……涉及市政、园林、交通、水利、林业等5个职能板块27项“黑科技”即将全新亮相。

  不仅如此,两江新区还在积极打造智慧交通“最强大脑”。通过整合、共享等方式搭建交通运输大数据平台,预计建成后,日均产生数据约130GB(含视频),日均数据条款6000多万条。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两江新区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深入推进“云长制”,加强各类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利用,实现民生服务、城管、交通、公共安全、应急、环保等领域在内的城市综合治理“一张网”,用好“互联网+党建”“ 智慧党建”等新模式。

  两江新区悦来、礼嘉、照母山片区将率先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全市“智慧名城”建设成效的集中展示区。果园港、保税港则会大力发展智慧港口、智慧物流等,加速建设智慧港城。

  2、上海加速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新授牌5个特色园区

  2020年4月28日授牌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等5个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这意味着,上海将加速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推进大会当天召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在会议上表示,在上海,好项目不缺地、好产业不缺空间。本次推出的五个(上海)市级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总面积达到60.15平方公里。

  吴金城表示,上海五年内还将新增1.2万亩产业空间,面向世界百强、(中国)国内50强企业加强招商引资,并对上海市头部企业精准服务。

  上海拥有众多三甲医院和新药临床研究基地,集聚一批生物医药研究人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备紧跟全球前沿、实现国际同步发展的基础和潜力。

  数据显示,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9年相关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学制剂等细分领域增速超过10%。

  据悉,上海将高起点规划打造生物医药集聚区,加速创新研发和产业化落地。

  3、吉林长春:绿园区三提升打造“城市会客厅”

  扶正树苗、挥锹铲土、提桶浇水……2020年4月26日上午,长春市绿园区百余名干部群众齐聚长春西站站前,拿起铁锹、水桶忙活起来。一上午,栽种下职工林、青年林和巾帼林。

  至此,金叶糖槭、山杏、山桃、稠李、海棠等近260株树苗正式“移居”长春西站周边,成为绿色生态长廊的“绿团”成员,将绿园区绘制的“城市会客厅效果图”一角呈现在现实中。

  展开“城市会客厅效果图”细看,站前广场内,绿植、草坪点缀其间,一池喷泉择中矗立,人行步道蜿蜒曲折,休闲景观造型各异。向东望,天香花园“亭亭玉立”,娇艳的牡丹花盛放迎客。继续向远处眺望,近8000平方米的绿地,树木、花卉错落有致。青怡坊国际旅游文创产业园绽放异域风情……左手悠然,右手繁华。一张“效果图”描摹了西部“城市会客厅”的景貌,也绘制出绿园区提升城市颜值、涵养城市品质的发展路径。

  2020年年初以来,绿园区深入落实全市“绿色春城·大美长春”行动部署,以长春西站核心区为重点,持续开展绿化、美化、净化行动,制定了绿化美化由局部向整体提升,整治管护由常规向精准提升,区域布局由传统向高端提升的行动路线,全面打造长春“城市会客厅”,扮靓“长春西大门”。

  点点映衬 带带相连

  “密植”绿色生态长廊

  “效果图”上大篇幅的绿色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按照“一站、四园、四横五纵”绿化格局分布而成,这也体现了绿园区绿化美化由局部向整体提升的全局意识。

  “围绕长春西站,我们分别采取规则式和自然组团式的方法对行道树、中央分车带和周边公共绿地进行了绿化提升。”绿园区园林管理处处长武鑫介绍,以往的绿地设计会采取矩阵式,像学校操场上排列整齐的学生,但这样的规整却少了自然的情趣,所以现在施工时选用了自然组团式,仿佛是大自然中自行生成的队伍,更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然组团式效果如何?紧邻长春西站的飞跃路绿地已书写出答案雏形。

  “飞跃路绿地近8000平方米,在绿化设计上有些难度。我们通过现场踏查,认真研究,在树种选择上,最终确定了观叶、观花、观果不同类型搭配,乔木灌木层次错落搭配的整体布局。同时,利用地形将绿地分成若干个小地块,分别进行个性化施工,但却又彼此呼应,在视觉上达到分而不乱的目的。”武鑫介绍,2020年5月中旬,还将铺设草坪和栽种时令花卉做装饰,再搭配“彩虹”“飘带”等造型,完成彩化提升。

  按照绿化“设计图”,绿园区“上下”联动,区级领导带头、部门和属地全面参与集中,已开展两轮绿化植树活动,栽植树木411株、乔木和灌木595株(丛)、花卉8164平方米,站前街草坪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一站、四园、四横五纵”绿化格局愈加清晰。一站即长春西站;四园分别为兴隆湖社区公园、天香公园、同心湖公园、花溪公园;四横五纵路网,以西环城路、绿园大街、雷家大街、站前街为横轴,以花园大街、南阳路、飞跃北路、安庆路、双丰东路为纵轴。预计5月中旬将完成长春西站周边树木种植。

  绿园区将绿化点位和绿化街路紧密结合,相互贯通,持续打点连线,补植山杏、云杉等乔木1040株,补植三角枫、丁香等灌木474丛,形成了9条街路绿化带点点映衬、带带相连的绿化网,全面构建起长春西站绿色生态长廊。

  在此基础上,绿园区抓管护、促提升,在精细管护上下功夫,助力生态环境提档升级。根据草、灌、乔的生长习性和生长周期,从春秋灌溉、树木修剪、病虫防治、高标准养护等方面入手,按照一级养护标准全面开展修剪、定型、除杂、浇灌、涂白等精细化养护,促使生态景观形象更好,绿化养护效果更佳。

  “一条龙”整治 精细管理

  通透长春西部窗口

  全面清除西客站周边4条主要街路、6个收储地块的绿化带及道路两侧的超高土,平整南阳路等超高土2万余平方米,内移影响绿化围挡900延长米,释放绿化空间10800平方米……从释放绿化空间开始,绿园区以“一条龙”式综合整治模式全面治理站前及周边环境乱象,实现整治管护由常规向精准提升,打造长春西站舒朗大气、绿色时尚新形象。

  “为了提升长春西站周边环境卫生,我们特意成立了西站清扫保洁大队,由60多人组成,以人工作业、机械化作业搭配的形式,开展全天候清扫保洁。”绿园区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处副处长王锐介绍,保洁员6时上岗,每天两扫,再加上夜保岗位,基本可以完成“全天保”的任务目标。此外,洒水车、湿扫车等也会每天三次到四次进行除尘作业,通过加大清扫保洁频次,实现精细化作业,保障路面整洁。

  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整治、拆违、清牌匾、清理占道经营乱象、释放公共空间……“一条龙”式综合整治涵盖多项内容,助力长春西部窗口天更蓝,草更绿,环境更优。

  从2019年8月开始,绿园区持续在长春西站周边拆违治乱上下功夫,拆除了存在10年的陈旧围挡,使得站容环境焕然一新。延续去年的成果,2020年,绿园区重点清理非法广告牌32个、拆除高铁沿线违建房屋140处,释放公共空间4.8万平方米,拆除更换46处老旧破损围挡,为在建项目及市政配套工程制作有台、有柱高标准围挡3959延长米,全面提升了长春西站周边环境。

  同时,绿园区突出交通秩序整治重点,全面规范长春西站站前街停车秩序,对站前街两侧道路乱象停车问题精准发力,取消原有停车泊位187个,设置地桩130个,整治道路沿线4000延长米,实现秩序规范、运行畅通的目标,交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在“一条龙”式综合整治的重力下,长春西站已做好准备,迎接“城市会客厅效果图”落地生花,以全新姿态继续恭候南来北往宾客。

  左手悠然 右手繁华

  定调大美西部“后花园”

  “左手悠然,右手繁华”,这是长春西站站前广场的设计主题,也是大美西部“后花园”未来的样子。以长春西站站前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有不同主题的公园,有繁华热闹的商业中心,有全新设计的精品村屯……绿园区将引进高端优质项目作为长春西站周边地区环境提档升级、优化城市形象的突破口,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由传统向高端提升,全力打造长春西站高品位核心区。

  “目前,长春西站站前广场设计方案已确定,并会在2020年起陆续启动建设,17.8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将会以主题街景的形象全新示人。”同心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大伟详细介绍起全新的站前广场。广场内将会种植30多个树种,并逐步增设中心喷泉、雕塑等人文景观,绿植围绕人行步道延伸,多个凉亭为旅客提供休闲场地,预计3年,站前广场将完成升级改造。

  在站前广场东侧,同样有一处正在升级改造的地块,这里原来是防洪灌溉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库——兴隆湖水库,2020年年底交付使用后,这里将变身为天香公园。

  “天香公园是我们重点打造的4个公园之一,以观赏牡丹花为主,属于花卉主题公园。”李大伟介绍,绿园区围绕兴隆社区公园、天香公园、同心湖公园、花溪公园“四园”建设,打造精品亮点,提升景观品位,丰盈大美西部“后花园”,以此提升城市功能、涵养城市品质。

  在“后花园”打造中,繁华与悠然并驾齐驱。

  在青怡坊国际旅游文创产业园项目工地内,多个地块建设正在全速推进,预计2020年年底主题商街将对外开放。近年,绿园区引进了青怡坊国际旅游文创产业园、凯利汽车欢乐广场等高端优质项目,并谋划开展花卉展销、电音节、雕塑展等主题活动,不断融入现代化气息,持续打造高品质区域,引领长春西站核心区迈向高端品位。

  4、上海张江科学城:“中国硅谷”让科创梦想活力四射

  “1999年,上海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希望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浦西迁至浦东张江,作为‘高科技园区’建设的科研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说:“当时这里只有几处建设中的药物创新设施,其余是大片的农田。”

  “这相当于研究所的‘重新创业’,”陈凯先直言,研究所在浦西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与周边的科研院所形成密切交流的科研氛围,而将一个研究机构整体搬迁至一片田野之中,“当时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但本着“为国家发展战略先行”的想法,药物所的科学家们终究成为张江拓荒跋涉,迈向“科学城”道路上的一支中坚力量。“科学底色”之上,仅仅28年,张江由原野农田蜕变成凝聚最前沿创新力的“中国硅谷”,成为无数高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打造梦想的热土。

  “当时选择在张江创业,一是这里有我们需要的跨专业综合性人才,二是这些人才具有创业者的‘冒险精神’,跟着我们从一个简陋的办公室一路走到现在,”科创企业森亿智能联合创始人马汉东说,在张江,创业者精神不局限于企业家,而会展现在每一位人才身上。

  在上海钛米机器人董事长潘晶看来,张江的发展本身就是创业精神的体现:“在二十多年前,张江就选中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这两个当时极不被看好的长线产业,而今都成为世界前沿科技产业竞逐的焦点。”

  钛米机器人正是人工智能与医疗场景结合的创新产物,而张江人工智能的发展恰是建立在其多年累积的软件产业庞大的生态基础之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钛米的消毒机器人供不应求,“张江让我们把自己的梦想变成了让大家都能看到的现实,”潘晶说。

  上海微创医疗品牌高级总监张烨对此深有感触。“身为张江企业,20余年来,我们不断从人才、政策、土地、税收上得到诸多支持,在心脏支架领域代表中国从追随者到并跑者,最终成为领跑者角色,”张烨说。

  1998年即创立于张江的上海微创医疗如今已是一家“全球企业”,员工来自30多个国家,产品则进入全球逾10,000家医院。“融入世界”的胸怀作为张江“创业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使张江的科创能量辐射世界。

  从科研院所,到头部企业,再到科创新星,创业精神在张江的土地上代代传承。

  而今,张江科学城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包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科创企业等在内的逾2.2万家企业,形成了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为重点的主导产业集群,汇聚各类科技型人才约38万。

  “张江的前10年在‘筑路修桥’,科学家推动了功能性平台的聚集,中间的10年在拓展功能,而之后则要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创新链条。”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吴强这样总结张江的“创新创业路”。

  拥有“创业精神”的张江如今更是在制度创新上发挥敢试先行的“开拓者”禀性,成为诸多创新创业者最大的支持力量。

  “张江是创业者的‘福地’”,和记黄埔医药高级副总裁崔昳昤说,和记黄埔18年前带着“要做中国创新药”的想法成为一颗落在张江的“种子”。从化合物发现开始,一直到产业化,当前已有8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首个创新药呋喹替尼已上市并进入国家医保。

  在崔昳昤看来,张江创新创业的环境与制度支持是关键,“呋喹替尼出来时,正赶上张江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张江手把手带着我们完成申报、审批流程,进行跨省、跨公司的产业化合作,推动原创新药顺利面世。”

  “好苗子要自己养出来,”张江集团孵化器总经理助理孙维琴说,当前张江的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都是十余年前背着包前来创业的留学生,而“产学研用投”共同构成了张江今天活力四射的科创生态。

  浦东开发开放30年,亦是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形成之年。“张江科学城应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稳步迈进。”吴强说。

  5、浙江温州:出台10条刚性措施 发力规范小微企业园发展

  记者从温州市经信局获悉,针对小微企业园发展,浙江温州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园建设管理服务的十条刚性措施》(下称《措施》),从小微企业园的占地规模、功能规划、产业定位、入园标准、运营服务、租赁转让、企业退出等多方面做出硬性规定,以政策保障小微企业园向“小而专、小而高、小而好”的企业成长、产业培育平台转变。

  记者从《措施》获悉,在小微企业园规模上,《措施》规定新建的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单个占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00亩,建筑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应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占地面积200亩以下园区原则上只能规划一个主导产业,占地面积200亩以上园区原则上规划不超过两个主导产业。

  就入园企业而言,亦有明确门槛。《措施》指出,制造业企业应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应符合产业链配套补链要求,园区应当优先安排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成长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入园。此外,入园企业原则上亩均投资强度不低于200万元、亩均产值不低于400万元、亩均税收不低于15万元。

  温州还狠抓小微企业园综合评价,如对于连续3年被评价为D类的入园企业,将按照《企业入园管理合同》约定予以清退。具体而言,入园2年以上的企业一律纳入“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按评价结果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其中,A类企业将在资源供给、融资支持等方面享受优先保障,新上规企业、新评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等优质企业还将获得高质量发展服务券(创新券)。同时,《措施》规定园区对D类企业依法实施差别化水价电价等倒逼措施。

  此外,温州致力于健全完善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体系,将每年定期开展一次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结果分为A(占20%)、B(占30%)、C(占40%)、D(占10%)四档。

  《措施》提出,属地乡镇(街道)、产业平台应对D档小微企业园或按《项目管理合同》承诺的产值、税收等标准履约不到位的小微企业园给予黄牌警示,约谈相关责任人,并按《项目管理合同》约定追究违约责任,确保刚性兑现。此外,已建小微企业园未能达到《措施》和《项目管理合同》要求,或绩效评价为D档的,一律要求进行整改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