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采桑子

这是一本京味儿十足的小说,能够带你回到清末民国初的北京城。

精读采桑子

小说以金家七格格为视角,回顾了金家往事,九个既相关又游离的故事,像编辫子一样,捋出了老北京一个世家的历史以及十四个子女的命运历程。

大哥成了军统,与成为地下党的三妹自相残杀;大姐清高孤傲,只为票戏而活着,偏偏嫁进了土匪出身的警察署长家……

家族没落的历史,贵胄子弟的际遇,历史的变迁,就像是放电影般,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大凡人生,非经历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不可知人生要害。而诸多文学作品都从这个角度来传达作者的人生感悟。本书也是如此。这些王公贵族,生来富贵,衣食无忧,不用为物质烦心,早年的精力都宣泄在各类声色之上(革命或者主义也是声色的一种罢!),而后家道没落,解放后自谋生计,文革中又饱受屈辱,待80年代后,一切平静时,生者已老,死者飘逝,之前的一切都如南柯一梦。经历此种变故,那些通常人们所执着的东西早已成了眼中的尘芥。人生很奇怪,非要你近乎经历完,才知道追逐了多少不必要的东西,才知道原来眼中大差别的东西其实没有差别,这近乎一个注定的玩笑,和有些人开得大,和有些人开得小罢了。而我们普通人,常常无缘经历超常的起伏,也因此常常失去感悟的机会,直到老死才怅然若失。而阅读可以帮我们打开这扇门,帮助我们提前理解,让我们在面临变故时,还懂得些平淡和调侃;在如今节奏极快不知所踪的社会环境下,多一点自我解脱和方向感。

精读采桑子

.在这部讲述满族贵胄生活的《采桑子》中,叶广岑以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作为贯穿,串起一个个细枝末节的故事.文中每章节的小标题相连后便是这首词: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每个故事的名字都与诗句非常贴切,书与词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书中描绘了人生的多种矛盾重合,写作手法诙谐幽默、讽刺辛酸。大宅门里的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命运多桀: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痴迷一生,次子因萧墙之祸无奈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看叶广芩的书,就好比看一段的历史的变迁,书中那曾经庭院深深的没落贵族生活,一步步走向消亡、直至荡然无存,让人读出它哀伤的一面。金家十四个儿女的各色生活之态及其命运在被叶广岑诉诸笔端,跃然纸上,看似作者如数家珍,读来却不由“曲罢一声长叹”!有人说叶广岑的作品中京味对白、及京城生活场景的细致描写,与老舍相类,但她对戏文的熟悉似乎更胜一筹。

一本小说的精彩,是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景,情理之中的想象丰富,无论悲喜都让人感触。书中我厌恶老三而深深同情老七,两个都是八旗贵胄,末代王府里养尊处优的阿哥,从小锦衣玉食专攻享乐,都是精通高端玩耍的人,家族没落后,前者成了中饱私囊指鹿为马的文物鉴定专家,后者娶了个俗妻生了个市侩女被母女俩设计去沽名钓誉,为了保护文物操碎了心却无能为力,明知道不该以物喜以己悲的,但字句里透露的世态弄人还是牵连了我。

作者叶广岑原是叶赫那拉氏的后人,满族贵族之后。叶赫那拉氏不仅出过几位皇后,更是出过一个英年早逝的词界才子——纳兰性德。

精读采桑子

巧的是,这本书的书名以及篇章名,就是取自纳兰性德的一首词。

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巨大的落差也只见作者淡定与平和的心境,丝毫没有怨恨与恶毒。

这颗从容而坚定的心,值得每一个人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