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十二条:对抗焦虑的苦口良药

大家好,我是小菲,这里是菲语共读时间。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曾国藩的修身之道,学习先贤对抗焦虑情绪的方法。

《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焦虑的本质是对潜在失控的恐惧,而修身是一剂对抗焦虑的苦口良药。说到修身,就不得不提“俢圣贤之身,悟日用之道”的曾国藩了。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对抗焦虑的苦口良药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但与其他三位不同,他并不是什么聪明绝顶、有经天纬地之能的人,自认“生平短于才”,左宗棠评价他“才略太欠”,是个“书憨”。这样一个人从普通的农家子,成长为扶危定倾的国家干臣,与他以圣贤为目标,坚持一生的克己自律分不开。他宣称: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若想得其上,便只有取法上上了,正因为目标定得高,所以尽管曾国藩终其一生并为成为圣贤,但在“修身”方面,古今政治家罕有匹敌,尤其在克己自律方面,在晚清一塌糊涂的官场更是凤毛麟角。

曾国藩有记日记的习惯,他的修身心得也有幸留存其中,供后人参详(推荐阅读《唐浩明谈曾国藩修身之道》)。其日记的时间跨度长达34年,约130万言,内容涉及修身、悟道、读书、国事、家事、写字、品鉴、梦境等各个方面,透过这些日记,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努力将高远目标一步步落实到日常言行中、克己自律的踏实践行者:知错能改主动向朋友认错,戒烟,坚持夜不出门,立志不以升官发财为目的,要求自己效法前贤澄清天下的宏伟抱负。读他的日记,就如同听一位阅历丰富、喜欢琢磨的智者在谈心。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对抗焦虑的苦口良药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为了让修身取得更好的效果,使自己更接近圣贤之道,曾国藩给自己开了一个课程表,一共12项,这就是曾国藩著名的修身十二条,内容如下:

1.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5.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9.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10.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11.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这十二条,放在现在也同样适用。比如第一条敬。敬是什么呢?是“诚”的外化,对人对己都要严谨认真有诚意,放在工作中,就是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神清气朗的精神面貌,一心一意干事业,以客户为中心,真诚服务客户,为客户办实事、办好事。

而第10条和第11条,练字作诗是他的爱好所在,也是当时的职场必修技能,所以保持一定的练习频率,今日事今日毕,在日常练习中提升技能水平。我们现在最需要的职场必修技能是什么?是否做到了每日练习提升,持续精进?能积微者,速成,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习他的克己自律精神,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对自身保持着克制、低调、冷静、审慎的心态,不忘初心,坚定前行,不求硕果累累,但求脚踏实地。

今天的你做到自律了吗?曾氏修身十二条有没有给你带来触动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