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沉迷自欺欺人,三條理由告訴你“阿Q精神”不可取

生活中總有各種不如意的事情,遇到困難和困境,在跟困難搏鬥的過程中,有的人選擇堅持到底,而有的人卻企圖逃避困難。每個人心性不同,也就決定了他是否可以戰勝困難,品嚐到勝利的果實。

不要再沉迷自欺欺人,三條理由告訴你“阿Q精神”不可取

在我們的周圍,還在存在這樣一種人,他不敢面對自己所處困難,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至死了不曾覺悟。在每一次逃避過後,依舊得意洋洋,彷彿達到了人生巔峰,用精神上的勝利,來安慰自己逃避的失敗,這便是赫赫有名的“阿Q勝利法。”在生活中仔細觀察觀察,越是有以下表現的人,越是阿Q勝利法的忠實擁護者。

不要再沉迷自欺欺人,三條理由告訴你“阿Q精神”不可取

第一,自尊自大。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個極卑微的人物,但是他的心氣極高,甚至於未莊人全不在他眼裡,連趙太爺進了學,阿Q也不表示推崇,以為我的兒子將來比你闊得多。加之進了幾回城,更覺自負,甚至瞧不起城裡人。當別人嘲笑他頭上的癩頭瘡疤時,他以此為榮,還說:“你還不配……”。你還不配,這樣的話語從阿Q嘴裡講出來,是不能讓人信服的,越是這樣的人,內心就越自卑。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相信自己能解決困難,不自信而且不自知。

不要再沉迷自欺欺人,三條理由告訴你“阿Q精神”不可取

第二,自輕自賤。阿Q在未莊被閒人揪住辮子在牆上碰頭而且要他自認為“人打畜生”時,他就說:“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麼?”而且他還自以為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餘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麼”,他在精神上勝利了。習慣精神勝利的人往往會不斷突破自己的下限,同時,也會逐漸封閉自己,再也不去嘗試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總會習慣性的否定自己,人生之路會越走越窄。

不要再沉迷自欺欺人,三條理由告訴你“阿Q精神”不可取

第三,自欺欺人。阿Q在與人打架吃虧時,心裡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世界真不像樣……”於是他也心滿意足儼如得勝地回去了。他賭博贏得的洋錢被搶,無法解脫“忽忽不樂”時,就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好像被打的是“另一個”,他在精神上又一次轉敗為勝。就是這樣的不斷麻痺自己,從此再也沒有了進步和麵對困難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