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御書賜額【天津河北區白廟】的由來

天津【白廟】在河北區西北隅,北運河東岸,本為廟名,再為村名,後為區片名。作為廟宇的“白廟”,又名白馬廟、孤雲寺,是北運河畔一個漁村內的一座古廟,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建廟首倡者,亦為寺廟主持,當時是一個從洛陽雲遊至此的和尚,為寄託對故土的思念,他請人以洛陽白馬寺為樣板,精心雕刻了背馱經卷的一座白馬石雕,立於寺廟的大雄寶殿之前。“白馬”已成鎮寺之寶物,亦為廟名。遠近善男信女皆來焚香拜謁,廟裡香火興旺,“白馬廟”及“白馬廟村”的名聲不脛而走。天津人說話利索,對於口語中的名詞習用簡稱,於是““白馬廟村”就順理成章地分別被縮略為“白廟”和“白廟村”

康熙皇帝御書賜額【天津河北區白廟】的由來

清康熙1707暮春時節,康熙微服南巡時曾駕臨白廟。當時春風和煦,碧空中飄來一縷白雲,康熙觸景生情,想起了唐朝詩人李白七絕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遂賜題匾額“孤雲寺”三個大字,落款“康熙四十六年五月十九日御書”,蓋上雙龍御印,石匠將三字刻在了漢白玉匾上。《天津縣誌》載:“孤雲寺,原名白廟,在城北潞河(北運河)東岸,有聖祖(康熙)御書賜額。”此後白廟聲價大增,前來瞻仰御賜匾額者川流不息。

康熙皇帝御書賜額【天津河北區白廟】的由來

在後來白廟年久失修損毀嚴重。清末1838年繕過一次,但是在1900年八國聯軍入津時又被沙俄軍隊燒燬。白馬廟日漸衰頹,20世紀30年代曾設為小學。當年康熙御賜“孤雲寺”匾額【此匾於1993年在白廟村出土】和寺廟的一口古鐘保存至今。

康熙皇帝御書賜額【天津河北區白廟】的由來

1982年地名普查時,將白廟附近里巷,由“白”諧音為“百”作為首字,統一命名。例如:百盛裡、百朋裡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