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個經典知識點,讓你瞭解斷層、褶皺、節理

01

構造作用有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兩種類型。前者包括塊體分離、塊體匯聚、塊體剪切位移三種基本形式,後者主要表現為基本在原地進行的隆升與沉降。

02

第四紀以來所發生的構造運動,稱為新構造運動。

03

構造作用使原本呈連續而水平產出的岩層發生變形和變位,形成地質構造。最基本的地質構造是褶皺和斷裂。

04

岩層的走向、傾向與傾角稱為岩層的產狀要素。呈兩度空間延展、具有傾斜趨勢的所有地質體都有產狀要素。直立岩層只有走向,沒有傾向。


30個經典知識點,讓你瞭解斷層、褶皺、節理

05

岩層頂面與底面間的垂直距離,稱為岩層的厚度。地面上,地層頂、底面之間的距離稱為露頭寬度。

06

岩層的彎曲稱為褶皺。向上凸曲、核部岩層老、兩翼對稱變新者稱為背斜。向下凹曲、核部岩層新、兩翼對稱變老者稱為向斜。

07

褶皺的幾何要素包括:核、翼、弧尖、樞紐、軸面、軸線,以及褶皺的長、寬、高等。

30個經典知識點,讓你瞭解斷層、褶皺、節理

08

根據軸面的產狀,可分為直立褶皺、傾斜褶皺、倒轉褶皺、平臥褶皺。根據橫剖面特徵,可分為扇形褶皺、箱形褶皺、單斜。根據樞紐的產狀,可分為水平褶皺、傾伏褶皺。根據褶皺的長、寬比,可分為線狀褶皺、短軸褶皺、穹與盆。褶皺的組合形式有復背斜、復向斜、隔檔式褶皺、隔槽式褶皺。

30個經典知識點,讓你瞭解斷層、褶皺、節理

09

背斜成谷(背斜谷)、向斜成山(向斜山)的地形,稱為地形倒置。

30個經典知識點,讓你瞭解斷層、褶皺、節理

10

由單斜岩層組成的山嶺,稱為單斜山。其中,岩層傾角平緩,且順岩層傾向的山坡緩,反岩層傾向的山坡陡者,稱為單面山;岩層傾角及兩側山坡均陡者,稱為豬背嶺。

11

由水平岩層組成的山嶺,稱為平頂山。

12

識別褶皺的標誌是在沿垂直岩層走向的方向上,地層出現對稱式的重複。

13

同一地層的走向發生合圍轉折表明褶皺的樞紐是傾伏的。對背斜而言,弧尖的指向代表樞紐的傾伏方向;對向斜而言,弧尖的指向代表樞紐的昂起方向。

14

褶皺形成的時間介於組成褶皺的最新岩層年代與未參與該褶皺的上覆地層的最老岩層年代之間。

15

斷層是岩層的破裂,沿破裂面兩側巖塊有明顯滑動。斷層的幾何要素包括:斷層面、斷層盤、斷層滑距等。


30個經典知識點,讓你瞭解斷層、褶皺、節理

16

按斷層兩盤巖塊的相對滑動方向,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逆斷層中斷層面傾角平緩者,稱為逆掩斷層。走滑(平移)斷層分為左旋、右旋兩種。

30個經典知識點,讓你瞭解斷層、褶皺、節理

17

按斷層走向同被斷地層走向的關係,分為走向斷層(縱斷層)、傾向斷層(橫斷層)、斜向斷層(斜斷層)。切割深度達地殼底層或更深的斷層,稱為深斷裂。

18

按斷層組合,可分為地壘和地塹。地壘是傾斜面相背的兩個正斷層的共同下盤(上升盤)巖塊,地塹是傾斜面相向的兩個正斷層的共同上盤(下降盤)巖塊。

30個經典知識點,讓你瞭解斷層、褶皺、節理

19

擦痕和鏡面、階步和反階步、拖曳褶皺、斷層角礫岩、斷層磨礫岩、斷層泥、地層重複或缺失、密集節理、岩層被錯斷、三角面山、斷層崖、懸谷、泉水出露及礦化現象,都是指示斷層存在的證據。

20

節理是岩石發生破裂,但沿破裂面未發生位移的構造。節理的裂開面稱為節理面。按成因可分為原生節理和次生節理。①原生節理是產生在成巖過程中的節理,如固結成巖時的收縮節理、玄武岩的柱狀節理等。②次生節理包括構造節理和非構造節理。構造節理屬於內動力作用產物,包括張節理和剪節理。非構造節理是外動力作用形成的,如釋重節理、塌陷節理等。

21

張節理面一般不平直,裂面較粗糙,裂縫較寬,常被岩石或礦物脈充填。張節理有時追蹤共軛剪節理而呈鋸齒狀,稱追蹤張節理。剪節理面一般平直光滑,裂縫細小,延伸穩定。在應力作用下,沿著共軛剪切面的方向會形成兩組交叉的剪節理,稱共軛節理或“X”節理。

22

斷層相關褶皺的要意是斷層作用制約褶皺作用,但兩者相伴相隨,同時發生。可分為逆衝斷層相關褶皺和伸展斷層相關褶皺兩類。

23

逆衝斷層相關褶皺是由於臺階狀逆斷層的運動,在其上盤岩層中形成的無根褶皺,該褶皺終止於臺階狀斷層的斷層面上。可分為斷層轉折褶皺、斷層傳播褶皺和滑脫褶皺三種。

24

斷層轉折褶皺的特徵性斷層結構是它包含後斷坪、下盤斷坡、中斷坪、上盤斷坡以及前斷坪等五部分,它們控制著褶皺的形態特點。

30個經典知識點,讓你瞭解斷層、褶皺、節理

斷層轉折褶皺的斷層結構

25

制約斷層傳播褶皺的逆衝斷層只有後斷坪和下盤斷坡兩部分,形成的背斜具有明顯的不對稱性。

26

控制滑脫褶皺形成的只有沿地層之間滑動的後斷坪,所形成的背斜陡立,斷層終止於背斜核部。

27

制約伸展斷層相關褶皺的斷層面是一個在地表淺部陡立而在深部變緩的正斷層。

28

相鄰地層的接觸關係有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三種,分別具有不同的構造含義。

30個經典知識點,讓你瞭解斷層、褶皺、節理

29

侵入體形成以後地殼發生隆起,使侵入體暴露地表並遭受剝蝕,隨後因地殼沉降,沉積物覆蓋其上,沉積物的底部包含有該侵入體的剝蝕碎屑物。地層與侵入體的這種沉積覆蓋關係稱為沉積接觸。

30

強烈的構造作用在地質歷史中是週期性出現的。同一次構造作用在不同地方不一定都是同時發生或結束,而是有一定時間跨度的。因而構造作用具有旋迴性、多期性、穿時性等特點。我國南華紀以後的構造-岩漿事件有早古生代晚期(也稱加里東事件)、晚古生代(也稱海西或華力西事件)、早-中三疊世(也稱印支事件)、晚中生代(也稱燕山事件)、新生代(也稱喜馬拉雅事件)等5期。這些構造- 岩漿事件將地殼的演化分隔成若干不同的構造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