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将打造本土中药材种植品牌

<table> 惠州将打造本土中药材种植品牌

惠州具有得天独厚的生命健康产业资源。图为葛洪洗药池。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table>

作为地道南药的重要产区之一,惠州在重点发展南药特色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仅在罗浮山就有1240多种药用植物资源,素有“南药宝库”的美誉,1700年前,罗浮山已经是传统中医药胜地。

2019年1月,博罗县南药产业园入选广东省“2019年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成为惠州第一个省级南药产业园。据统计,2019年惠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2.93万亩,同比增28.81%,种植的品种从食用农产品向药用用途中药材种植转变,三叉苦、岗梅、艾草、栀子、白芨等药用用途的中药材品种不断增加,全市种植的中草药价值超过130亿元。

放眼广东省,中药材的资源和种类同样丰富,广东也是率先在全国对岭南中药材实施立法保护的省份。2017年3月,《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从全省统一遴选出第一批受保护的8种岭南道地中药材。遗憾的是,作为中医中药发源地之一,惠州却无一种中药材入选首批岭南道地药材目录。

至今缺乏具有地理标识意义的中药材品牌产品,这成了制约惠州中药产业升级发展的瓶颈因素。“地道南药在惠州”的新定位,剑指惠州中药材种植品牌的打造和产业培育。记者从惠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局已制订《惠州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布局规划(2019-2021年)》,对南药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了规划,并拟出了重点打造的南药产业专业村,引导推进南药种植基地建设。同时,筛选出了广藿香、艾草、沉香、牛大力、金银花、灵芝等80多种全草类、根茎类、茎木类等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品种,指导各地发展南药种植,建设南药种植基地。

坐拥10个市属国有林场,惠州创新探索出桉树林改造结合中草药种植的新思路。目前,惠州市林业局已制定了《惠州市桉树林改造结合中草药种植实施方案(2020-2029年)》,成立惠州市桉树林改造结合中药材种植工作领导专班,计划5年内种植中草药面积8万亩,到2029年,可望将18万亩桉树林改种中草药。

南药种植产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科研力量的支撑。记者了解到,作为生命健康产业的主战场,博罗县已经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开展合作,共同建设集基因科研、优种育种等于一体的岭南药用植物园项目,在博罗挂牌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研究中心”。根据该研究所的计划,这一项目将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在大湾区布局的重要合作项目。南方日报记者 廖钰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