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中旗聚力牛产业 激活产业振兴源动力

  科右中旗作为兴安盟唯一的牧业旗,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自然环境优良、饲草料资源丰富,发展肉牛养殖既有多年传统又有许多先天优势条件。2018年中宣部定点帮扶科右中旗以来,在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同志高度重视和亲自推动下,专门派出调研组历时5个月,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多方论证,形成指导本地产业定位、发展思路、主攻方向的《吃生态饭 做牛文章 念文旅经—科右中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为全旗加快发展肉牛产业指明了方向。科右中旗委、政府紧紧围绕盟委、行署重点实施米产业“双百双千”工程、牛产业“双百千亿”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将肉牛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发展高质量现代农牧业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了养殖、改良、饲草、交易、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成为科右中旗产业振兴的有力引擎。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右中旗成立肉牛产业专项推进领导小组,旗委书记任组长,旗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副旗长任副组长,旗直相关部门和各苏木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调度肉牛产业工作,并下设肉牛产业专项办公室,抽调相关部门业务精干人员,开展具体工作。同时,各苏木镇和嘎查也成立了肉牛产业领导小组,安排专干力量负责肉牛产业工作。

  二、实施肉牛倍增计划。科右中旗制定印发了《肉牛产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依托农业银行量身定制肉牛产业链贷款。通过免抵押、实行优惠利率、简化审批手续、延长贷款期限等多种方式支持肉牛养殖大户、重点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科右中旗现有肉牛养殖户13916户,肉牛存栏量283303头,其中基础母牛206752头、犊牛61338头。在肉牛引进方面,以优质母牛扩群增量和提高单产品质为目标,依托龙头企业加快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引进扩繁,扩大优质肉牛规模。在中宣部的大力帮扶下,成功引进山东阳信鸿安集团、亿利源公司、呼市侩牛、北京中农等肉牛产业龙头企业。其中四家龙头企现在百利舸肉牛产业园区肉牛存栏规模3349头(鸿安980头、亿利源620头、侩牛890头、中农243头、嘎查集体经济616头)。中农兴安种牛科技公司顺利通过国家种公牛站评审,成为自治区第6个种公牛站,也是兴安盟首个种公牛站,从国外引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和牛、夏洛莱等优质种牛123头、种母牛120头,96%以上的种公牛被农业部评为特级牛,年采精量达300万剂。

  三、加大肉牛改良力度。科右中旗积极争取改良项目和资金,加大改良资金投入,强化冻精、液氮等防疫设施配备,制定出台《2018—2022年科右中旗肉牛无公牛全冷配改良实施方案》,计划2021年提前完成无公牛全冷配示范工程,人工改良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9个苏木镇130个嘎查364个艾里“无公牛全冷配”改良。目前,肉牛改良工作已推进3年,在将黄牛冷配工作作为改良工作重点调整优化畜群结构,共设冷配站点500处,较2018年新增近200处。累计培训改良员700名,购置改良员配种器材700套、液氮罐550个、实习母牛27头,投入资金400余万元,人工改良率提高到60%(6万头)。

  四、推进饲草料基地建设。科右中旗坚持“为养而种、过腹转化”的理念,积极发展青贮玉米、饲用玉米等种植,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2019年度青贮种植面积34.5万亩,完成粮改饲项目补助2000万元,完成收储50万吨。可利用草场面积1120万亩,完成高产苜蓿基地建设7600亩,多年生牧草2万亩。新建青贮窖7.6万立方米,新建储草棚1.28万平方米。目前,科右中旗标准化棚圈面积达366.4万平方米,储草棚9.3万平方米,青贮窖28万立方米。

  五、构建动物防疫体系。科右中旗加强旗、苏木镇、嘎查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大疫苗、防疫员补助投入力度。计划争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有效降低人畜共患率。目前,科右中旗设置基层动物防疫站12个,专业技术人才163名,动物防疫员355名,人工授精技术员519名。积极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1600人,认定新型职业农牧民760人。

  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科右中旗通过大力发展牛产业,抓好产业振兴,将加快肉牛产业的良种繁育体系、养殖体系、饲草供应体系、加工转化体系、市场流通体系以及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科右中旗聚力牛产业 激活产业振兴源动力


科右中旗聚力牛产业 激活产业振兴源动力


科右中旗聚力牛产业 激活产业振兴源动力

审编:高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