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重庆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4月29日,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次联席会议在成都高新区举行,双方签署《重庆高新区 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

成都高新区、重庆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两地将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图为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 本报摄影部供图

据悉,成都高新区与重庆高新区将共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构建“两极一廊多点”创新格局,以提升科技创新能级为导向,实施“六个一”重点任务,共同推进西部科学城、成渝科创走廊、内陆自贸港等建设,打造西部地区创新资源最为集中、双创生态最为活跃、产业发展质量最优、协同创新效率最高的标志性区域,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全面支撑和引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共建西部科学城

加快构建“两极一廊多点”创新格局

“两极”即以成都高新区为支撑的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以重庆高新区为核心的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一廊”即成渝科技创新走廊,涵盖成渝地区12家国家高新区,承载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功能;“多点”即成渝地区多个创新功能区和创新节点。

如何共建?本次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六个一”重点任务,即:

  • 共建“一城”,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
  • 共建“一廊”,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共建成渝科创走廊;
  • 共建“一高地”,推进优势产业合作,共建全国新经济示范高地;
  • 共建“一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共建西部创新创业引领区;
  • 共建“一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共建内陆自贸港;
  • 共建“一机制”,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共建要素自由流动机制。

具体来说,两地将:

  • 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目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全链条体系;
  • 联手成渝地区高新区共同打造成渝科创走廊,构建“成渝总部研发+周边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模式,推动创新成果在科创走廊沿线园区产业化;
  • 推动两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享共用,联手打造智能终端、大健康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 以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创新创业水平为核心,推动人才、基金、孵化载体等要素有效集聚,形成两地优势互补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以硬科技为主的高水平创新创业;
  • 争取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纳入内陆自由贸易港试点,率先开展自贸港政策承接和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 坚持市场化方式,推动科技资源向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两大创新极核集聚,并在多个创新节点合理流动。

“双区联动”

打造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引擎

成都高新区与重庆高新区同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作为带动区域发展、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的高地,成都高新区、重庆高新区将有效支撑和引领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大的国家背景下,尤其是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个大变局下,成都高新区、重庆高新区要发挥创新引擎作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共同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和产业生态,提升区域整体势能,支撑西部科学城和中国经济‘第四极’建设。”长城战略咨询所副总经理王志辉说。

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新区一定是主动挑大梁、共同打头阵、一起当先锋,希望能秉持成渝一家亲的理念,强化一盘棋的思想,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排头兵。

目前,成都高新区正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重庆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区发展理念一致、发展目标同向,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深化合作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共谋推进合作项目,推动两地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形成成渝地区创新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为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奠定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