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丰智能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三丰智能(300276)2019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2019年,全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外部经济环境明显趋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起,智能制造广受资本市场青睐,融资数量和规模显著增长。2019年两会上,“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热点,公司管理层围绕年初制定的发展战略,继续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国家规划,积极整合公司内部资源,以创新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速产业战略步伐。同时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现有产品的品质、技术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业务竞争力,为实现公司稳健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合同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营业收入稳定增长,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在手销售订单(含税)32.8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94543.28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了8.57%;营业利润30687.27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5.97%;净利润27139.30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5.25%。

1、市场销售方面:

战略市场的争夺和潜力市场的开发,是市场营销的重点。在抓紧对新兴市场快速渗透和扩展的同时,奋力推进成熟产品在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上的扩张,形成优势且稳定的市场地位。公司不仅要抓住对优质客户快速扩展,而且要奋力推进成熟产品在诸如新能源车等新兴市场上的扩张。公司在国内市场拥有六大片区团队,针对各个区域的不同特点做出了针对性的市场销售战略。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和挖掘,公司在国内建立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品牌效应。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沛,拥有一批实力雄厚、信誉良好、业务关系持续稳定的优质客户,覆盖汽车、电力、新能源、工程机械等行业,并已加快各地项目的实施与验收工作进度,各项经营活动有序开展,为全年业绩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努力拓宽产品应用领域和市场,优化公司产品体系和市场布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国内各大片区业务量均有增长,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行业知名度。同时,公司对成熟市场区域深度挖掘客户潜在需求,集中资源开发更多有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的市场和客户,重点跟踪目标客户,维护老客户,开发高端优质客户,从而进一步扩大销售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在海外业务上,继续发掘新客户,在整车制造企业中拓宽销路、积累客户资源,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在手销售订单(含税)32.80亿元。

2、产品研发、技术支持方面:

公司及子公司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自主研发为先导,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公司目前主要掌握的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通过产学研结合、长期技术积累和研发创新,公司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团队,建立了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的设计和技术团队,形成了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公司秉承技术创造未来理念,坚持持续性地技术研发投入及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规划。根据市场变化及发展需求,及时调整技术研发方向及产品与服务规划格局,在现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资金、人员投入,通过外引内联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优势地位。同时研究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转换速度,扩大技术产业化下游产品和服务,增加技术产业化附加值,通过单元产品、系统、成套装备、工程和服务,建立起完整的产品序列和体系,并不断深耕拓展应用行业和领域,在不同的领域和细分行业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公司下属各核心业务子公司均设有独立技术研发部门,负责现有技术的升级、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公司总部设有技术研究中心,除了以关键技术研究为核心工作以外,兼负协调下属各子公司的技术创新融合任务。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公司内生增长动力,以创新驱动公司发展,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坚持以贴近应用为核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的研发创新为客户提供贴近应用的高品质产品和解决方案,巩固和扩大公司在工业智能化领域内的技术优势;通过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多层面的合作,加强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年初规划的各项研发项目,大部分已进入实验验证与中试开发工作,并且积极申报各级科技项目。公司技术部门对内部管理和人员结构进行了不断优化,按照核心设计小组管理模式,确保设计质量持续提高,并加强研发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高产品开发计划与市场化推广的配合度。同时,对设计信息化工程进行了优化,进一步加强了内部标准化图库建设,为设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下阶段,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资源促进新型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对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进行技术优化,巩固优势地位,增加公司核心竞争力。

3、管理工作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和公司管理层工作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并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规范运作水平,提升公司运作效率,增强公司治理水平。本报告期内,公司建立、调整、优化集团规章制度、管理体系、配套方案等,并跟踪反馈制度、流程落实情况。公司全面加强预算管理、资金计划等考核管理力度,优化资源调配,强化绩效考核,将公司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有效结合,激励员工积极性。并通过加大财务、审计的监督力度,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费用考核指标和责任,增强了公司各部门的成本意识,公司整体管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继续加强对项目前期系统规划、投标报价管理,加强采购成本和运营费用的管理和控制,有效提升公司经营效益。

4、人力资源建设方面:

公司所处自动化智能装备行业需要具有机械、电子、控制、工业软件等跨领域多学科知识综合和集成运用的能力,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缺乏具体的专业设置,公司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主要依靠企业在项目中培养及从科研院所中引进业务骨干。经过多年项目经验积累及人才自主培养和引进吸收。目前公司拥有一支三百多人的专业技术队伍,多年项目运作的磨练使得这支队伍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不同客户的非标定制要求。团队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达30%以上,核心骨干稳定性好,大部分在公司工作八年以上。

公司奉行“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理念,为了配合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了人才激励政策和绩效考核制度,高度重视对员工的再培养,注重提高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保障。近年来,公司注重人才梯队建设,规划以行政管理为主线,研发技术、专业人才、技术工人为辅线的公司全员职业发展通道,形成公平、竞争、激励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良好向上的发展氛围。同时,公司秉承“高素质、高效率、高效益”的用人理念,为了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及岗位技能,促进员工职业发展,公司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通道及成长机会。公司将按照发展战略,并根据有关规定,在适当时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吸引和稳定高素质人才。现代企业的发展,也是人力的发展。公司将着力营造“聘人、用人、育人、留人”的良好环境,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强大的人才队伍,不断完善和优化用人机制,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通过对员工进行日常与年度相结合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待遇、岗位调整、培训开发等挂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企业自我约束的用人机制,以实现人才在公司内部各岗位的优化配置,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合理使用,建立高素质、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特别是根据用人机制和有关业绩考核管理制度,将考核结果与浮动工资、年终奖金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员工中形成了争先创优的局面。另一方面,积极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推进关键岗位人员的优化配置和调整工作,优化日常培训体系,提升公司员工队伍的综合竞争力。

5、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互动易、咨询电话、邮箱及现场接待等多渠道与投资者进行交流互动,积极回答投资者的提问,增进投资者与公司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公司继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报告期内公司共接待现场调研3次,接听个人投资者电话咨询、回复网络提问等200余次。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优秀的管理和员工团队

公司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型企业,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综合性强等特点,未来将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态势,给管理和员工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奉行“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理念,充分调动和挖掘员工的创造潜力和积极性,在人才和团队建设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并取得实效:

(1)确立唯才是用,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氛围。培养启用年轻干部,使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2)对中层干部岗位进行公开选聘,通过笔试、面试和试用程序,分阶段考核。考核合格后快速进入岗位,对暂时考核不达标者,作为储备干部培养,调动多方积极性。

(3)将团队建设目标贯穿到各部门、分管领导和各子公司的年度绩效考核目标中。将培养优秀员工和团队作为各级部门和领导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针对技术、销售、项目管理等重要岗位,要做好后备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4)针对性培养和引进稀缺人才。由于企业缺少大项目(合同额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公司先后引进了几位具有大项目管理经验和海外项目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通过引进稀缺人才对企业现有的项目管理进行强化培训,同时在制度建设上同步跟进。

(5)将研发机构的分支前移到武汉市,有效缓解四线城市引才、引智难问题。

(6)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及关键部门岗位,制定相应的招聘、录用、晋升标准,突出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执行能力和奉献能力。

2、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自主研发为先导,高度重视研发与创新工作,坚持秉承“技术驱动未来”的理念,扎实积累,严谨创新,增强公司产品核心技术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稳定增长的创新投入。一是全方位保障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二是在创新投入机制时,将研发经费纳入企业年度预算管理,保障资金到位。

(2)制定科学先进的年度研发项目。本着既满足市场急需的产品和技术,又兼顾长远发展和后劲的目标,为此,企业在制定当年研发项目时,采取经营+技术的双轨制,充分考虑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由经营部门将在市场上看到的新技术和新装备,以及用户提出的重大技术建议进行整合提出本部门的研发计划。技术部门则根据自己产品和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的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提出本部门的研发计划。最后由公司层面对经营和技术提出的研发计划进行会商,最后确定当年投入的研发项目。较好兼顾了眼前和长远。

(3)加强研发队伍建设。一是引入竞争机制,大胆启用新人,让一部分有潜力的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公开招聘研发人才,起到了补短板、激活力的作用;三是建立了新入职大学生的传、帮、带机制和培养规划,包括培训、跟踪、考核等,使新入职的大学生快速成长;四是提高研发队伍的地位和待遇,明确责任,让进入技术中心的员工有荣誉感和使命感。

(4)加大研发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力度。依托公司与高校共建的黄石市智能物流输送装备及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政府1:1的配套支持,搭建了关键技术研发的测验检测共享平台。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的项目也明显增多,合作层次也有所提高,合作范围也有所扩大。有力支撑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5)完善激励机制。合理制定创新研发人员的绩效机制,分配机制,有效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卓越的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是企业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公司确立了6个项目部为独立核算单位,赋予项目部更大的权限和职责,使项目管理扁平化。通过承接国内多个大型数字化工厂项目的历练与沉淀,在实践中积极完善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分配考核机制,大大调动了项目管理人员、工程施工人员、技术设计人员和生产员工的积极性,合同履行和交付率明显提高。

4、丰富的产品和稳定的客户关系

公司目前已实现在工业生产智能化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主要业务及产品涵盖智能焊装、智能物流与智能仓储、智能工厂系统、智能移载与装配、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电气等,能够为客户提供涵盖业务全链条的智能化、一体化的整体综合解决方案,打造工业智能化领域的“量身定制”。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和挖掘,公司在国内建立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品牌效应。依靠品质、服务、技术、口碑和品牌优势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取稳定的客户关系。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汽车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19年汽车行业生产总值占比GDP达8%,提振汽车行业活力与经济发展速率息息相关;在传统汽车行业下滑的同时,新能源车和智能汽车的新赛道将会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政策的边际影响向下,终端的消费属性向上。经历2019年调整与蓄力,我们认为2020年或为海内外电动车增速拐点元年,新能源车企业扩产以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将给公司带来持续增长动力。国内基本面依然在向好。3月上旬总零售同比下滑幅度较大,主要系经济活动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但环比回暖的趋势很确定,甚至少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热销。做偏悲观假设,国内车市零售增速也会从7月起就转正,且持续同比较高增长。此外,3月批发数据依然会较差,但经销商库存持续降低,4月批发数据有望超预期。

下半年零售高增长的意义非常重要,意味着三年下行周期结束,转为三年向上周期,是周期触底之后的反转。与2018年经济冲击不同,当时汽车是从周期的顶部跌下来,而当前处于周期底部之时更偏乐观,2020年Q1就是尖底;疫情当下,汽车市场的短期震荡与长期回暖在即。合资车企在19-20年密集推新车型利好供给,工信部规划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占到汽车总销量的25%,参考中国汽车协会对2022年国内汽车销量预测(2721万辆),对应新能源车约680万辆,2020-25年CAGR约为33%。,我们认为行业有望在20年迎来全面复苏,随着装备制造升级和需求释放,三丰智能作为深耕行业工艺及解决方案的本土龙头公司将获更大的发展空间。

基于全球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的持续扩产,资本开支大幅增加,预计公司将从中获得巨大发展机会。三丰智能持续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传统主业为汽车自动化生产线,适用于传统汽车整车企业,以及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整车企业,可为各类整车企业提供从焊接到总装的全套自动化智能生产线。同时,公司还拥有三丰智能制造研究院,并参股被誉为“中国汽车工厂设计摇篮”的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院),可以为各类车企提供从设计到生产的整套解决方案和数字化工厂及信息化延伸工程项目方案。三丰智能近几年在汽车销量总体下滑的行业背景下,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均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国内外车企车型改款和新车型开发引进速度的不断加速,将使得汽车自动化装备有长期刚性的需求;另一方面,基于技术和服务优势,三丰智能已成长为国内汽车装备自动化领域的细分龙头,后期持续进口替代空间巨大。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今年初即拿下比亚迪(002594)常州项目和威马汽车衡阳项目等多个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科技项目订单,现累计汽车自动化在手订单超过20亿元,其中有60%以上订单来自新能源车企,证明公司已开始受益于新能源整车企业的扩产,三丰作为行业龙头企业获单能力不断增强,行业新赛道趋势呈现稳步向上态势。

整体而言,我们充分看好新能源车企业扩产以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给公司带来的持续增长,资本开支的大幅增加,公司业务主线市场将从中受益。另外,疫情之下对我们更是发展机遇,国家战略新基建和各类工业企业自动化改造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未来业绩。

(二)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目标

展望2020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不可避免会对国际及国内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但是随着工业机器人产业和数控机床行业告别高增长阶段,智能制造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尽管受疫情影响产业增速有所回落,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前景依然被业界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就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有关部门、地方纷纷出台相应举措。公司预计上半年产品需求延后,疫情过后,积累的需求有望快速释放。

三丰智能作为智慧物流的先行者,控股的三丰机器人、三丰小松提供高可靠的AGV移动机器人和立体仓库产品与柔性物流服务,在3C、汽车等行业发展呈现良好成长趋势。2020年,公司将贯彻“改革、管理、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聚焦全产业链系统优化,着力拓市场、防风险、抓机遇,尽最大努力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力争实现较好的经营业绩。

如今,公司已在数百个实际项目中实现稳定安全运行,客户价值经过行业诸多头部客户在工厂、仓库等场景的验证。改造传统生产方式,自动化、柔性化生产成为企业发展必须作答的考题,而非单纯计算成本的比较之举。在市场层面,产品分层-场景分层-客户分层-市场分层愈加明显,回归制造业场景,打通厂内的生产—仓储环节,向国际市场延伸与拓展”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三大趋势。2020年,在疫情等“黑天鹅”事件的叠加效应下,智慧物流在更多的领域被认知、认可和验证,科技赋能物流的繁荣周期已经开启,未来无疑将催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三丰智能现有产品已经达到了可以爆发式增长的阶段,接下来就看市场大节奏是否能爆发。从实际应用来看,目前客户如果新建自动化工厂,一定会更倾向于选择AGV移动机器人、自动化立体仓库与工业互联网系统连接所构建的智慧物流系统解决方案,智慧物流产品线在未来五年内会有很迫切的需求,国家战略新基建等行业需求也大,海外市场增量更大,疫情之后,将会催促国内众多各类工业企业进一步加快实施自动化进程。公司将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巩固和增强公司在自动化输送产线和智能化自动化装备集成领域的研发设计和应用的优势地位,促使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公司价值,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公司以科技创新、加强研发技术投入作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及巩固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智能型自动化物流输送生产线和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为客户提供包括车辆焊装、涂装、总装自动化输送线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随着研发投入力度的加大,通过内部培育以及在资本市场并购优质标的企业,公司业务领域拓展至白车身焊装自动化生产线、AGV机器人、智慧立体物流系统和智能停车系统等领域,通过双核驱动、产业协同模式,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面向中高端发展,立足并夯实汽车和工程机械市场,拓展轻工、仓储物流、机车等其他新兴市场,以先进研发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智能型输送自动化装备系统和焊装自动化装备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通过进一步资源整合,发挥协同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提升,业绩稳健增长目标将得到更好的保障,通过内生式发展和外延并购相结合的方式成为行业的领先企业。

(三)报告期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进展情况

1、人才团队打造

公司奉行“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理念,充分调动和挖掘员工的创造潜力和积极性,确立唯才是用,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氛围。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按需引进各类技术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并充分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吸引高端人才,为公司阶段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人才储备。同时,注重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建立起了纵向路径、横向路径两条职业发展通道,涵盖生产、项目、研发、市场、行政综合职能五大序列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模型,有效的发掘和培养人才。

2、项目质量管控

公司确立6个项目部为独立核算单位,赋予项目部更大的权限和职责,使项目管理扁平化。通过承接国内多个大型数字化工厂项目的历练与沉淀,在实践中积极完善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分配考核机制,大大调动了项目管理人员、工程施工人员、技术设计人员和生产员工的积极性,项目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也得到加强,项目经理、施工经理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延期交货情况得到改善,施工现场管理和质量、安全管理状况有较大好转,验收合格率得到大幅提高,因质量而引起的整改次数和费用不断下降。说明建立的质量管理与考核体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3、主营业务拓展

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和挖掘,公司在国内建立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品牌效应。同时,努力拓宽产品应用领域和市场,优化公司产品体系和市场布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集中资源开发更多有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的市场和客户,重点跟踪目标客户,维护老客户,开发高端优质客户,稳固市场占有率。在总装自动化输送系统和焊装自动化装备系统领域,继续巩固并提升国内领先的竞争地位,以在国内市场建立的技术和品牌优势为依托,大力拓展工业机器人,智能立体物流仓储业务,促进该业务稳定、快速增长。全面参与国内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并通过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赢得市场竞争力。公司制订相关措施加快各地项目的实施与验收工作进度,持续加大销售市场开拓力度与深度,承接的比亚迪新能源、威马汽车和宝马汽车等优质客户总装与焊装自动化订单,正精准有序展开项目前期设计规划,现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全面步入正常轨道,为全年业绩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4、海外市场拓展

公司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结合市场分析和国际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海外市场开拓战略。目前公司已经成功实施上汽泰国的焊装自动化装备项目、马自达越南总装自动化生产线等项目。未来公司将基于优质客户资源,进一步开拓北美、欧盟等市场,提高总包服务能力,实现做大做强目标,努力将公司打造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自动化智能装备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

(四)公司2020年经营计划与管理方向

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短期内不可避免会对国际及国内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可能将导致公司项目验收和收入确认时间延后,收入同比减少以及短期内订单量下降等影响。目前公司已全部正常复工复产,且在手订单充沛,预计本次疫情对公司全年影响总体有限可控,现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全面步入正常轨道,为全年业绩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1、积极完善产业布局,加快实现公司产业链优化发展战略目标

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环境复杂严峻的局面,公司作为国内知名的工业自动化装备企业之一,一直坚持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结合资本运作搭建的市场优势,坚持多维度产学研合作,促进公司在汽车制造工程领域市场的全方位深层次拓展,推动公司未来业务快速高质发展。公司将继续深耕工业智能化业务板块,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完善公司产业布局。聚焦细分行业龙头领域,提高公司产品业务比重,提升盈利能力;融合公司现有板块和业务线,对核心产品及软硬件系统进行智能升级,提高产品品质,用优秀产品服务公司客户,进一步增强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2017年通过成功实施并购,收购国内领先的白车身焊装自动化装备系统集成提供商上海鑫燕隆100%的股权,快速切入白车身焊装自动化业务领域,有利于加快上市公司的产业布局。公司可充分借助标的资产既有优质市场渠道,在客户资源、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形成良好的战略和业务协同,充分发挥各自原有市场优势,挖掘客户价值,抢占市场、产品、技术、客户的多种先机,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2018年,公司做大、做稳、做好现有业务的前提下,依然会坚定不移地寻求开展国际、国内合作的契机,争取更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提升盈利水平,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使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业绩稳健增长,努力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2、加强品牌建设,优化武汉技术研发基地

公司下游客户广泛,2020年公司将根据客户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采用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增强原有客户的粘性,继续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公司智能制造的技术及产品与服务的优势,集中资源拓展新能源等新市场,提高业务利润贡献能力;继续完善核心技术、领先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产业链,扩大影响力与客户认可度,为全力开拓新市场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公司将继续优化完善武汉技术研发基地的相关工作。武汉技术研发基地的正常运转,将有助于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研发设计进行标准化和模块化改造,提高工作效率和研发设计水平;也将进一步加强公司对于上游关键核心部件的储备研究,为以后公司产品的更新换代及新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积极推动公司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发展,突破单一行业、单一市场的发展壁垒,优化产品结构,完善产品序列、实现产品升级、延伸产品服务、增强核心竞争力,建立以自主研发为主、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研发体系,搭建行业先进的技术创新平台,确保技术创新驱动企业未来的发展。

3、建立全方位的专利保护体系

为了维持自身产品的竞争优势,公司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以基础专利结合外围专利网的企业知识产权专利战略:积极抓住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来申请基础专利,围绕发展新产品、新工艺来开发外围专利,用这些外围专利进一步覆盖该技术领域。今后,公司还将不断完善包括知识产权机构、制度、相关配套措施等在内的知识产权构架体系,加强在专利、商标以及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方面的工作,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核心知识产权群,确保公司知识产权的自主

性和独立性,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4、坚持“以人为本,同步发展”的企业理念

2020年公司将继续坚持“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秉承“高素质、高效率、高效益”的用人理念,坚持把人才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根本,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及岗位技能,促进员工职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及水平,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合理建立健全“精心选人、用心育人、宽心容人、真心留人”的机制,加快培养公司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项目管控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复合性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队伍,坚持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公司将按照发展战略,并根据有关规定,在适当时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吸引和稳定高素质人才。为此,公司一方面通过与国内优秀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在提高公司自主创新技术水平的同时实现公司未来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和开发能力,掌握行业重点工艺和技术,与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定期选派骨干人员到国外进行培训,现场访谈和调研,紧跟国际市场,开阔眼界,实现员工的“大胸怀、大视野、大格局”的完美提升,实现员工与企业同步发展。

5、利用先进管理手段,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公司在2020年度将继续完善并全面推行的“项目独立核算”“项目回款”、“现金流/利润”制度,有效实施内部财务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积极改善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同时,公司通过制定了包括《项目独立核算管理制度》、《经营年度合约》、《控股子公司财务管理办法》等在内的管理制度,加强公司对控股及参股公司的决策与管理,控制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不断拓展经营领域,确保控股及参股公司规范、高效、有序的运作,维护上市公司总体形象、保护投资者利益,有效提升公司综合管理水平。

6、完善公司治理,防范风险

加强公司风控管理,做好信息保密工作,维护信息披露的公平原则,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公司已制定《重大事项内部报告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公司严格执行内幕知情人登记制度,规范信息传递流程,在定期报告披露期间,对于未公开信息,公司严格控制内幕信息知情人范围并如实、完整记录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并向相关监管机构报备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情况。在敏感期间,公司尽量避免接待投资者的调研活动;在日常接待投资者调研时,公司要求投资者签署投资者(机构)承诺书,并根据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及时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记录表。

(五)公司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涉及智能制造领域。公司智能制造业务下游客户涉及工业、汽车、军工、机械、电子信息、新能源等诸多行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与宏观经济形势关联度较高。因此宏观经济走势的波动对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会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对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造成相关影响。

为有效减少和避免宏观经济波动对公司的影响,一方面公司将继续保持与老客户的合作关系,加大产品输出的深度;另一方面公司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核心技术并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拓展产品市场,提升内部管理,不断进行产业整合、升级,从而降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风险。

2、市场竞争风险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应用领域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工业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如果公司不能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不能进行持续创新,公司将面临技术与产品开发落后于市场发展的风险,竞争力将会受到影响。

公司通过长期技术积累和发展,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和设计团队,形成了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并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继续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将创新的技术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3、应收账款风险

装备制造涉及整个生产线设计、交付、投产周期等环节,须达到一定正常产能后才能终验收交付,并且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与销售收入的增加,公司应收账款余额总体呈增加趋势。公司营业收入的确认以客户的验收为准,客户的验收与实际付款存在一定账期形成应收账款,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客户的资金周转效率降低,导致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变慢,应收账款增加,面临一定的坏账损失或现金流动性较差风险。为此,公司通过进一步完善客户的档案、加强客户信用审核;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制定严格的销售回款考核制度;开展定期及不定期的对账清理工作;对逾期的应收账款,根据不同拖欠时间及不同信用品质的客户,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等一系列措施,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