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將帥都有哪些綽號?

開國將領一直是軍史上的傳奇人物,他們在革命年代殺出一條血路,奪取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迎來了新中國成立的曙光。

人們追憶他們時,提及的大多數是他們的豐功偉績,較少去關注他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周遭趣事。

但他們並非只有嚴肅拘謹的一面,平時也是有著喜怒哀樂的普通人,而這些情緒可以透過婚姻、子女對他們的評價以及他人所取的綽號,表現出來。

今日,本文就來聊一聊將領們的綽號,讓大家能夠更為多元化地瞭解曾經為祖國奉獻一生的英雄們。




工農紅軍的將領來自天南海北,家境略有差別,既有富人階級的,也有窮人階級的,還有世代書香的,但大多數是大字不識幾個的老粗。

開國將帥都有哪些綽號?

這些從小吃苦長大的將領們,肚子裡沒墨水,平時跟鄉親、戰士相處時,隨性灑脫,氣壯如牛,讓人又畏懼又敬佩。

正因如此,為了凸顯氣勢,戰友和老百姓們才會根據將領們的外形特徵來稱呼他們。

就好像武俠小說裡,一出場就震懾眾人的江湖遊俠,大家總會直接喊出他們的威名,比如刀疤劉、獨眼張。

而紅軍隊伍裡頭軍事才能強的首長中,有四位將領的綽號與外貌有關,那就是賀龍、孫毅、王震以及萬毅。

兩把菜刀鬧革命的賀龍元帥,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鬍子。

他蓄鬍子的習慣是從青年時期起就養成的,一直到老都沒有更改。

1916年,賀龍組織農民革命武裝,在本土與反動派進行正面鬥爭,名聲大噪後,桑植的父老鄉親們都親切地喊他一聲“鬍子”。

後來,賀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帶領紅軍戰士們四處征戰,他的戰友們也是直接喚他鬍子。

開國將帥都有哪些綽號?

新中國第一號烈士段德昌在1929年到1930年期間,與賀龍在湘鄂一帶打游擊戰,兩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起初,這兩人也是直呼其名,亦或是姓後面帶個職位稱呼對方,比如段司令員、賀軍長。

熟絡了之後,段德昌就跟著其他人一起,叫賀龍為鬍子。

還有朱德、任弼時等人,亦是十分親暱的稱呼賀龍:鬍子。

與鬍子掛鉤的將領還有孫毅,這位開國中將留鬍子只是為了讓精氣神更足。

他剛投身革命時,加入了馮玉祥的西北軍,由於長期耗損體力,他生了一場大病,臥床長達兩個月。

病好之後,他的狀態不似從前。營養跟不上的他,臉凹陷下去後顯得又瘦又長,看起來沒有活力。

這時,有一位戰友建議他留鬍子,說這樣會更精神一點。

開國將帥都有哪些綽號?

他蓄了鬍子之後,發現確實如此,也就沒再剃過了。

加入了紅軍後,朱德詢問過孫毅為何留鬍子,孫毅這樣說:“人遇到危難時,身上的油跑了,肉掉了,就這鬍子不跑,還一個勁地往上長。這鬍子的義氣,像人的精氣神,剃不得!”

這番話讓朱德哈哈大笑,批准他不用剃鬍子,他也就成了隊伍裡唯二的特例。

自此,他“孫鬍子”的綽號就傳開了。

而孫毅對自己的鬍子也愛護的緊,每次有人好奇地問他為何留鬍子時,他總是眉眼帶笑地和別人話起了家常,聊到從前那些事……

另外一個與鬍子脫不開關係的將領是王震。

王震的鬍子在建國後留了一段時間,長征時大家都叫他王政委,直至“文化大革命”時期,他“王鬍子”的綽號才逐漸響亮。

原因是,他在與“造反派”作鬥爭時,經常自稱王鬍子,還會舉一些與毛澤東同志交往的事例給那些小嘍囉聽,這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地大家也就會叫他王鬍子了。

開國將帥都有哪些綽號?

鬍子是容易留的,可是酒窩卻不是人人有的,被譽為“酒窩將軍”的萬毅,就有著一個獨特的酒窩。

他的酒窩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抗日戰爭中被子彈擊穿了腮部,手術後才留下的印記。

那次受傷打碎了他的牙床,他的7顆牙齒都未能倖免於難,索性,醫生說,這個“酒窩”不會影響美觀。

除了與外形相關的綽號,將領們還因為脾氣秉性、作戰風格等因素,被人取了各色各樣的暱稱。

紅軍隊伍裡的兩大“老虎”,就是因為打仗猛,才稱之為“老虎”的,畢竟,老虎是山裡的霸主,它的屁股輕易摸不得。

看看有著中國恰巴耶夫之稱的徐海東,土地革命時期,與其他幾位驍將帶領紅二十五軍衝鋒陷陣,歷經百餘仗,9次負傷,身上戰創17處。

敵人聽到他的名字就嚇得屁滾尿流,“徐老虎”的威名不是白叫的。

還有就是人稱“皮老虎”的皮定均,尤其討厭不受規矩的人,嚴格要求自己,是軍中的典範。

開國將帥都有哪些綽號?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老虎”有了,猴子自然也少不了。

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開國將軍——賀東生,他打過大小戰役,未中過一顆子彈,且在以少敵多的戰鬥中,多次取勝。

老百姓們、戰士們、上級們,都感嘆於他的絕處逢生,峰迴路轉的勁頭,認為他是打不死的“毛猴子”。

除了動物,天上的神佛也能作為取綽號的參考。

開國將帥中,有一位上將被下屬調侃為“雷公爺”,就是因為他做事雷厲風行,說幹就幹,且容不得絲毫的疏忽與錯漏,不然就會大發雷霆,他就是劉亞樓。

眾人與他共事十分安心,但也偶有吐槽,甚至還流傳出一句話來;“苦不怕,死不怕,就怕劉司令來訓話。”

嚴厲的將領有,溫和的將領亦有。

有一次,有著“菩薩司令”稱謂的廖榮標,聽聞土匪浪費了老百姓辛辛苦苦煎的大餅,過期了才退回給農戶的消息,帶頭吃那些已經銷售不出去,發了黴、泡發了的餅,只為寬群眾們的心。

開國將帥都有哪些綽號?

經過此事,老百姓們都感慨道,他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

數以千計的將領,綽號中彷彿都帶點血氣方剛。

與敵人肉搏滾下山僥倖生還的王近山,被人們叫作“王瘋子”,威震敵酋的楊成武被人比作“白袍小將”,還有能打硬仗、善打惡仗的周志堅,被人戲稱為“周鐵匠”。

以上提到的這些稱呼或多或少摻雜了一些將領們的人格魅力和個人特點,讓人微微一笑的同時,對他們也更為尊敬。

或許你知道彭德懷有著“彭大將軍”的稱號,葉劍英有著“葉參座”的頭銜,也知道劉伯承被公認為當代的“劉伯溫”,但一定鮮有聽到今日我所提及的這些將領的綽號,因為其中的某些人,在閃爍發光的將星中,隱匿了自身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