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旅長一步登天,當選民國副總統,2次出任總統,後來怎樣了

1864年,在遙遠的大洋彼岸,美國的南北戰爭即將結束;這邊,神州大地滿目瘡痍,清王朝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撲滅了太平天國運動。

這一年,湖北黃陂一戶姓黎的農民家生了個男孩,名叫黎秉經,他就是日後辛亥革命中湖北軍政府的首腦、民國第一任副總統、兩次出任總統的黎元洪。當時袁世凱才5歲,離孫中山出生還有兩年。日後,這三個風雲人物的命運將因辛亥革命而有所交織。

一個旅長一步登天,當選民國副總統,2次出任總統,後來怎樣了

黎元洪


黎元洪從小被認為有福相,胸懷大志,家人對他寄以厚望。由於家境貧寒,黎元洪小時候沒有條件讀書,十來歲就投身戎伍,後來舉家遷到天津,才有機會學習文化。

1883年,黎元洪考入了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刻苦。他的畢業成績優異,被李鴻章授予六品頂戴,獲得北洋水師“把總”的職務,相當於連長。黎元洪自此開始為清王朝效力,勤勉而忠誠。

然而,北洋水師在1894年爆發的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黎元洪參加了黃海戰役,逃得一命,不得不結束了十餘年的海軍生涯,另謀發展。

一個旅長一步登天,當選民國副總統,2次出任總統,後來怎樣了

甲午海戰劇照


隨後黎元洪投奔了他的命中貴人、正在編練新軍的兩江總督張之洞,得到對方賞識。正是張之洞一手提攜了他。十幾年間,黎元洪在湖北新軍中的職務不斷攀升,麾下部隊訓練有素,在各省新軍中表現搶眼。

武昌起義之前,黎元洪已經頗具聲望。他的實職是武漢三鎮的新軍協統,相當於旅長。他指揮的第二十一混成協“成分”複雜,有不少來自共進會、文學社等革命團體的熱血青年,以推翻滿清為奮鬥目標。但黎元洪對清王朝沒有二心,武昌起義爆發的時候,他被推選為起義軍大都督那一幕頗有戲劇性。

一個旅長一步登天,當選民國副總統,2次出任總統,後來怎樣了

黎元洪


1911年10月17日,武昌起義點燃了辛亥革命的導火線,革命軍迅速控制了省城。據說,黎元洪情急之下躲在一個姨太太的床底下,被革命軍戰士拖了出來;還有一個說法也大同小異,黎元洪聽到革命軍鬧起來了,趕緊躲到麾下一個參謀的家裡。革命軍上門搜查,他又鑽到了床底下,最後面對槍口才不得不爬出來。總之,事後他被革命軍強行推舉為湖北大都督。

以上這段就是黎元洪盛傳的稱號“床下都督”的由來。

“床下都督”只是野史,大概當不得真。據其他些史料記載,黎元洪只是躲在屋子裡的蚊帳後面,被革命軍發現。不管怎樣,他都是被迫加入革命的。而且他曾鎮壓過起義,是革命軍的敵人。

一個旅長一步登天,當選民國副總統,2次出任總統,後來怎樣了

黎元洪


那麼,湖北革命軍為什麼推舉黎元洪做首領呢?原因很簡單。

武昌起義的組織者“三武”(即孫武、張振武和蔣翊武)等人都缺乏足夠的威望領導湖北軍政府。他們希望革命干將黃興或者宋教仁坐鎮武漢。但這兩位牛人常年東奔西走,無法長住武漢。苦於沒有合適的人選,革命軍就把目光轉向了黎元洪。黎元洪在湖北多年,號召力在那兒放著呢。

面對革命軍的重託,黎元洪起初是很不情願參與的。誰知道事態會如何發展,萬一革命軍被鎮壓,黎元洪自己就危險了。革命軍一再陳述利害,表示真誠擁戴,黎元洪仍然支支吾吾,面有難色。武昌起義軍的首腦之一蔡濟民拔出手槍厲聲道:“勢已至此,公如再事推讓,我等只有自殺以謝死難諸先烈!”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黎元洪只好一百個不情願地當上了湖北軍政府大都督。

一個旅長一步登天,當選民國副總統,2次出任總統,後來怎樣了

武昌起義


黎元洪很快就適應了新角色。辛亥革命的進展也很順利,南方各省紛紛響應,清政府毫無懸念地垮臺了。1912年元月,孫中山主導的南京臨時政府推選黎元洪為副總統。2月,北洋勢力和南京臨時政府達成和解,孫中山把大總統之位讓給了袁世凱。

黎元洪則牢牢掌控著湖北的軍政大權,聯袁反孫,還殺了一批革命黨,大失人心。1913年10月,北洋政府又推舉黎元洪為副總統。次年,袁世凱試圖提高總統權力搞獨裁,黎元洪很不樂意,提出辭去副總統之職,但未被批准。

一個旅長一步登天,當選民國副總統,2次出任總統,後來怎樣了

影視劇裡的孫中山和袁世凱


1915年,在袁世凱復闢的鬧劇中,黎元洪和一批北洋政要集體辭職;隨後“護國戰爭”爆發,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於1916年6月6日去世。翌日,副總統黎元洪當選為中國民國大總統。

但黎元洪在北洋政府中無甚根基,與擁戴他上位的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爭”,兩人反目成仇。這給了“張勳復辟”可乘之機。1917年7月,張勳的“辮子軍”攻入北京,擁立溥儀稱帝。不過這場復辟只折騰了12天。

黎元洪當時躲進了日本公使館避難,然後離開北京到天津,開始經商。五年之間,家族生意發展得非常大,覆蓋數十個行業,業務延伸到香港。但他還是放不下權力之夢,又當了一回總統。

一個旅長一步登天,當選民國副總統,2次出任總統,後來怎樣了

大總統黎元洪


黎元洪經商的這幾年,北京更是熱鬧非凡,各路軍閥明爭暗鬥,總統換了三個,城頭變幻大王旗。1922年6月,直係軍閥曹錕、吳佩孚入主北京,驅逐了皖系總統徐世昌。曹、吳兩人都想過一把總統癮,但是在奉系、西南軍閥等勢力的圍觀下,不好直接這麼幹,就提議讓黎元洪接任總統。多方勢力表示贊成。

黎元洪欣然出山,再次就任民國大總統。很顯然,他根本控制不住亂局,只幹了一年就下臺了,身心俱疲。對黎元洪來說,這次出山得不償失,繼任總統的曹錕打擊異己分子,黎元洪被迫去了日本。

1928年,65歲的黎元洪在天津去世,獲得國葬之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