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汪曾祺。

一部健康且引人向上的作品,通过对人性之美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希望和美好。读这样的作品,所感所得是和读悲剧作品时不一样的。

看过汪曾祺先生许多作品,大多是美好的故事,比如《受戒》里面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朦胧爱情,就令人非常向往。


《最后一片叶子》|“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也看过不少欧·亨利的作品,他笔下也多是温暖人心的故事。就像《最后一片叶子》,通过讲述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老画家,为挽救一个年轻画家的生命而献出了自己生命的故事,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纵观全文,不难发现这篇讲述人性之美的作品,主要由四个人的视角构筑而成。

琼珊的视角

琼珊是小说的核心人物,故事围绕她展开。

来自加利福尼亚的琼珊和来自缅因州的苏艾趣味相投,一起创办了画室。她们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心中怀着成为艺术家的梦想,共同努力着。

命运似乎跟琼珊开了个玩笑,在寒冷的十一月,她不幸感染了肺炎。


《最后一片叶子》|“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她躺在床上,细数着窗外一株老常春藤剩下的叶子。她认定当最后一片叶子掉落的时候,她也该走了。

生命在什么时候最脆弱?当一个人心存死志之时。

倘若一个人自己没了活下去的欲望,那么,其身上的生命之火便会摇摇欲坠,随意吹来的一阵微风,都有可能将它吹灭。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维克多·弗兰克尔及其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要想在炼狱般的纳粹集中营存活下来,除了运气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活着的渴望。在弗兰克尔看来,维系对活着的渴望的是要找到生命的意义。

不能说对活着的渴望一定能使人度过炼狱般的困境,熬过病痛的折磨。但一个人要想度过生命的绝境,非得要有对活着的渴望。

大夫的视角

大夫的出场次数虽然很少,但他在书中代表着权威,起着重要的作用。

①他诊断出了琼珊的病的严重性,存活率只有十分之一。

因为病得很重,所以读者对琼珊心存死志的做法并不会感到突兀。同时,也激起了读者心中对琼珊的可怜之情。

②他要苏艾想办法激起琼珊对求生的欲望,这样生存机会能上升到五分之一。

大夫的这个叮嘱,使得苏艾去找老贝尔曼商量。进而对老贝尔曼的行为起着衬托作用,同时也更加突出“最后一片叶子”这幅画的重要性。

苏艾的视角

作为琼珊的好朋友,苏艾表现得很坚强。

当医生告诉她琼珊病危的时候,她先是哭了一场,然后装作轻松的样子走进琼珊的房间。她是怕琼珊知道自己的病情后,会有什么不好的想法。


《最后一片叶子》|“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不过,很快她就知道琼珊已经产生了不好的想法:等常春藤最后一片叶子掉落,然后跟着一起去。

她想方设法去阻止琼珊这么想,同时去找老贝尔曼商量。

书中对于苏艾和琼珊两人友情的描写很少,但这不妨碍读者看出两人之间美好的友情。而这也是小说体现的关于友情的人性之美。

西塞罗说过: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一段好的友情,重要性并不亚于亲情和爱情,它对于人的一生而言无比重要。

苏艾和琼姗之间的友谊,就像温暖的阳光,时刻将琼姗笼罩在它的磁场范围之内。正是这束光,让琼珊即使心存死志之时也没有彻底堕入黑暗。

老贝尔曼的视角

老贝尔曼已年过花甲,是住在苏艾和琼珊租房底层的一个画画的。


《最后一片叶子》|“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虽然他画了几十年的画,但在艺术上一向不得志,日子过得穷困潦倒,靠画商业画、广告画,以及给聚居区的年轻艺术家们当模特,赚几个钱糊口。

他是个凶狠的小老头,喜欢喝酒和挖苦别人的好心肠,经常嚷嚷着要画一幅杰作。

不过,老贝尔曼虽然很凶,但又保护着住自己楼上的苏艾和琼珊这两个年轻的画家。从这里不难看出,他把她俩当成了自己的后辈。

老一辈的人很钟爱像自己的后辈,这里的“像”并不是外貌上的相似,而是内核上的近似,比如性格、对理想的追求等。

对老贝尔曼这个一生不得志的老画家来说,他能从年轻的且富有创作激情的琼姗和苏艾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他也曾年轻过、拼搏过,也曾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她们身上的这种对于理想的追求,正是老贝尔曼所钟爱的。当从苏艾口里听到琼珊的想法后,他心生同情,绝不能让像琼珊这样的好人倒在这里。


《最后一片叶子》|“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于是,他在冷雨夜里,在常春藤靠着的墙壁上画了一片叶子,因此感染了肺炎。

因为这片不会掉落的叶子,琼珊重新燃起了对活着的渴望,她状态开始好转,成功脱离了危险。

而老贝尔曼因为年老体弱的缘故,感染肺炎后很快就去世了,只留下了一副杰作——“最后一片藤叶”

老贝尔曼将生的希望留给了琼姗这个年轻的画家,这是前辈对后辈的爱护,同时也是一种传承。在这样的传承中,散发着的是人性的光芒。

写在最后

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人群,也许他们在经济上并不那么富有,但他们的精神却不见得贫瘠。

衡量人的精神是否富有,不在钱财的多寡,不在学历的高低。而在一个人对人性的真、善、美是否有所追求,对人世间的诸多真理是否有所思考和感悟。

处于社会底层,所见所感都是人性中最纯粹的东西,或是纯粹的恶,或是纯粹的美。

对于苏艾、琼珊及老贝尔曼这类人而言,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才是他们赖以生存下去的东西,也是他们之所以比一些上流社会的人要更光辉的原因。

散发着人性光辉的这类人,是这个社会,也是我们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