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融合:異族雖入住中原,但漢文化成中流砥柱

古代中國最早的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由於這裡土地肥沃,氣候較好,早期的人們就在黃河流域建造起了居民地,開始了農業生產。

而位於邊疆地帶的少數民族由於環境惡劣,位置偏遠,農業經濟比較落後,所以只能依據自己所居住地的自然環境,重點發展畜牧業或者漁業。

古代中國一直到三國時期,由於勞動生產力先進,小農經濟發展迅速,各種文化層出不窮,統治中原地區的都是漢民族。

民族大融合:異族雖入住中原,但漢文化成中流砥柱

隨著漢民族領地的擴大,與周邊少數民族的摩擦與日俱增,隨著頻繁的戰爭,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也變相的傳入到少數民族地區。

所以這些邊疆地區很快得到了發展,從曾經弱小的部族變為了可以與中原地區爭地盤的小國家。

少數民族第一次進入中原地區,據相關記載是北魏的孝文帝,孝文帝是鮮卑族的後代,由於漢民族統治者的昏庸無能,屢屢戰敗,所以北少數民族地區落後的統治制度根本無法適應,中原地區。北

方人民從此就臣服於蠻夷族下。

民族大融合:異族雖入住中原,但漢文化成中流砥柱

北魏孝文帝從小就受到他母親良好的教育,一直指導著他要學習漢民族的文化,隨著北魏孝文帝遷都之後,更加堅定了他要改革鮮卑貴族意志。

北方的人民一直都在反抗著他的統治,少數民族地區落後的統治制度根本無法適應中原地區先進的經濟文化發展趨勢,征服一個地方不能只憑借武力,孝文帝有著對政局長遠的眼光。

民族大融合:異族雖入住中原,但漢文化成中流砥柱

孝文帝首先就改革了朝廷內部,他提供了官員的俸祿,使他們不再騷擾百姓的生活,在這之前,官員的重要收入主要來源於對底層人民的剝削和壓迫,而孝文帝把土地分給了人民。

同時孝文帝規定,鮮卑貴族首先得率先做出表率,學習漢族的文化,按照漢族的禮儀制度行事,無論是出行還是穿戴都必須遵從漢民族的要求來做就很好地收復了民心。

民族大融合:異族雖入住中原,但漢文化成中流砥柱

在這之後,少數民族建立政權的事情非常之多,在唐代之後的五代十國中,很多少數民族政權出現,例如東北的契丹族,西北的西夏族,以及西域的新疆和西藏等地。

稍微勢力強盛一點的國家,就開始虎視眈眈的向中原地區進犯,因為中原地區有上好的土地,有充足的糧食,馬匹和羊群可以得到充足的餵養。

人民又一次身陷水深火熱之中,無休止的戰爭,讓人們背井離鄉,之後南方的經濟就發展了起來,一直到南宋之後,南方的經濟完全超過了北方。

民族大融合:異族雖入住中原,但漢文化成中流砥柱

在北宋時期,宋朝的統治者非常的懦弱無能,多次與周邊少數民族和解,向他們臣服,給他們歲幣,但一退再退的結果只能是國破家亡,國家的統治者被掠奪過去。

開始是金朝,後來蒙古人的鐵騎踏遍了中原大地,蒙古人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當蒙古族建立元朝之後,制定了許多不公平的制度,尤其在關於人的等級這件事上,漢人完全是沒有主權的。

所以元朝末年爆發了強烈的農民起義,清朝統治者在入關之後,吸取了元朝的教訓,制定了許多與漢民族和諧相處的制度,所以,清朝的統治時間才比元朝的統治時間要長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