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我和“宇航员”之间,就差一个马皓文。

《银河补习班》是2019年邓超和俞白眉一起拍的教育电影。这部电影上映之后遭到了许多观众的吐槽,吐槽马皓文教育的荒谬。当然也有许多观众的称赞,称赞马皓文教育的新颖。这是一部“会有人打零分,也会有人打满分”的电影。

《银河补习班》:我和“宇航员”之间,就差一个马皓文。


故事简介:一个刚出狱的父亲马皓文,看到一直被人贬低的儿子即将面临退学,便和年级主任打赌,打赌的内容是在期末考试时,让年级倒数的儿子考进年级前十,学校就不会让马飞退学。由此,马皓文便展开了马式教育。


这是一部豆瓣评分很低,但却把我看哭了的电影。因为我看到了马皓文的教育中,有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潜力的开发,对孩子兴趣的珍惜。这是生活中许多家长都做不到的地方,下面我们来细细聊一下马式教育。


01孩子的事是第一位


因为建成东浦大桥,马皓文成了东浦的名人,也成了东浦的火炬手。而在火炬传递的前几十分钟,马皓文还在为儿子做生日礼物,因为他说:孩子的事是第一位。

《银河补习班》:我和“宇航员”之间,就差一个马皓文。

生活中,有多少家长将孩子放在第一位,做着为孩子好的事呢?我想数量不是很多,有时候我们会曲解“为孩子好”这件事。我们认为的“为孩子好”只是从我们的角度,而真正的“为孩子好”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了解什么是对孩子重要的,什么是孩子喜欢的。

真正的“为孩子好”不是捧在手心、含在嘴里,而是要放在眼里,存于心中。


02孩子的自信是洗脑洗出来的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马皓文说:“他一点也不笨”,“你的智商仅次于我”,“只要脑子里一直想,就能做好地球上任何事”等等。许多网友吐槽说马皓文是洗脑组织里出来的。可是在教育里,孩子的许多自信就需要“洗脑”。

在许多教育活动中,我们对孩子的正确行为就要给予正面的反馈,正面的反馈能从孩子心底树立自信心。当然,这正面反馈不局限于口头语言,还可以是肢体语言、微笑,肯定的眼神……

回到影片中,为什么马皓文要不停的给马飞“洗脑”呢?如果你看到周围的人对马飞的评价,你就会知道。

从小到大,马飞一直被人叫做缺根筋;在学校,又是老师和同学眼中:迟到、旷课、倒数的坏学生;甚至连妈妈都以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他。

《银河补习班》:我和“宇航员”之间,就差一个马皓文。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马飞,定会有很深的自卑心理。所以,马皓文才用一遍又一遍的“洗脑”术,找回马飞的自信。


03真正的学习是去感受、理解“世界”


有一个镜头是老师家访,老师问马皓文为什么给马飞玩电脑,别的学生都在拼命的学习。马皓文反问道:那些学生都在学什么呢?老师说:对学过的知识的复习和对新知识的预习。

马皓文接着说:反复,反复,反复。在他们学习能力最强的年龄,每天学到夜里十一二点,这样一学学十几年,不担心,他们身上那根负责学习的皮筋废了吗?


《银河补习班》:我和“宇航员”之间,就差一个马皓文。

生活中,我见到好多小学生写作业学到夜里十一二点,经常有学生写哭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依靠不停地重复写、读才能记住知识?但这一定是我们常说的“死知识”。

事实是,靠着不停地重复写,并不能提高孩子的知识储备。因为许多孩子为了完成数量,写的过程完全是走马观花,导致写十遍的效果不如写一遍的效果来得好。而且不停地重复写还会降低孩子学习的兴趣,是孩子早早就厌恶学习。这样看起来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了。

那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许多成人会很快背完一篇文言文,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成人能很好的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能很快背出文言文。

在孩子的思维世界里,最先发展起来的是直接感官认知。因此,在孩子理解事物时,直接感官认知便占据主要位置。孩子需要依靠自己的感知觉去感受和理解世界,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和学习。

就像马皓文说的:看了那么多好作文,为什么还是写不好?写出好作文需要真实的感受到世界。

《银河补习班》:我和“宇航员”之间,就差一个马皓文。


04解放孩子的大脑


影片中,我最有感触的部分便是,马皓文对着淹没在洪水中的马飞喊道: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听见,如果你能听见,看看你周围有什么,想办法,动动你的脑子,想办法,你能出来。

结果,我们便看到一个用门板和床单做成的木筏,上面是吹着哨子,手腕上有亮光,拼命划水的马飞。

《银河补习班》:我和“宇航员”之间,就差一个马皓文。


如何做一个木筏,不是任何教科书里的知识。但这的确是一个十几岁孩子有可能想得到的。前提是,他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而马飞的这种独立思考的习惯和面对生活的勇气,恰巧是来自于马皓文开放式的教育方式。

中国知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一个教育理念:五大解放。其中之一就是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

孩子的潜能是很大的,但是这些潜能需要发现的空间,还需要有人去引导。

而现实中,我们经常限制了孩子潜能的发展,我们会用一套标尺去衡量孩子,让孩子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最后孩子慢慢长成了不会独立思考的人。

解放孩子并不是放纵孩子,而是在不受拘束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感知。最大限度的给予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间。

写在最后


这或许在别人眼中是部烂片,但在我眼里却是一部好片,其中的价值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现。

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这部电影,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