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栢滔:八佾篇第三●第十九章

【原文】

定公①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①定公:姬姓,名宋,定是谥号,鲁襄公之子,继其兄昭公之位,鲁国第十一位国君,是哀公之父,公元前509~前495年在位。

【释义】

定公问:“君主差遣臣子,臣子辅佐君主,应该如何去做呢?”孔子回答说:“君主依礼来差遣臣属,臣属尽忠道来辅佐君主。”

【按语】

接续前面一章的话题,“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这里提出君主依礼来对待差遣臣属,而对臣属的要求是以忠诚来事君,并没有说以礼来事君,这里面是有很多味道可以去体会的。仁者请细细品味!

【大义阐微】

程注引《困学纪闻》,尹氏曰:“君臣以义合者也。故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

晋大夫女(rǔ)叔齐曰:“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齐相晏婴为齐君言陈氏之事也说:“惟礼可以已之”,“礼者,君令臣共而不贰”,“礼之善物也”。孔子在另一个时间里答齐景公之问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礼是建立在道德仁义基础上,类似于现代管理中建立在一定目标基础上的流程、制度、组织架构、组织文化等内容构建起来的社会或组织的管理模式,但比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模式具有更加深广的内涵。其核心思想是将处于各种关系中的社会的人确定在一定的统一社会关系的本分之中,使人人都能够明了社会运行机制,各安本位,协调有致,在能够发挥各自的本性与潜能同时,使群体的效能达到最大化,而这种最大化的极致则是天人合一。这种体制以天体的运行为参照,建立在五行模型基础之上,君臣佐使协调有序,故礼可以止乱,礼可以使君臣同心与共而不互相猜疑存有贰心,礼可以使一器一物必尽其用。

礼不只是揖让进退,礼是使万物各安其位,人人各得其所,整体和谐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一种制度安排。居于君位者,不只是识人用人,更重要的是善于建立和利用制度优势来整合人的力量,这是礼的范畴,礼是为君的基础,为君必善于用礼。为臣者身安于本位,更要心居本位,忠于职守,稳定一方,这是忠的范畴,是为臣的基础,为臣者必本于忠。

近代观毛泽东和蒋介石一成一败的为君之道,言礼者以礼观之,多有可观之处,蒋介石非常注重礼,但是他注重和努力去做的是形式上的礼仪;而毛泽东更把握住了实质之礼义,毛泽东思想在实质上就属于这种礼义精神的范畴。

《论语》此章用孔子的话,所说明的并非是君臣间形式上的恭敬揖让进退,而是如何运行君臣机制治理人类社会的问题。读者宜深思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